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向“新”而行,以“智”提质

作者:邹瑄 刘锦翠 发布时间:2024-05-2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 邹瑄 刘锦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职业教育作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主战场,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要素。多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精准把握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不断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60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为中心,牢牢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线,着力打造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学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高质量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建成用友新道数智财务产业学院、正保电商直播产业学院、群汇知缘法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积极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实践实训中心。202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智能“商科+工科”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顺利通过验收。此外,学校“装备制造大类自动化类新能源汽车技术”项目获批江苏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为进一步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学校不断推进国家示范职教集团——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持续完善集团运行机制。联合校企合作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粮食行业发展的跨区域粮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紧密对接淮安市“333”主导产业体系,学校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牵头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淮安新能源汽车产教联合体。

  在新时代,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向“新”而行,以“智”提质,以创新驱动增动力、强内力、聚合力、注活力,不断探索赋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逐步构建起“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课程—就业”的育人链条,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对新形势,学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纳入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和应用能力。构建“数智素养+财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将“数智素养+财务技能”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学生培养框架,开发通识课程,制订学生评价标准,提升学生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等素质能力和“懂财务、懂数据、懂分析、懂管理”基本财务技能,鼓励学生运用“数智素养+财务技能”创新创业。学校还创新开展“课堂革命”,以“手艺+绝招”为支点,以“有效课堂”认证为主线,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建成国家一流核心课程。此外,学校进一步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基础上,完善智慧教学环境,探索讨论式、互动式智慧教学体系,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企业共同开发反映行业前沿技术的优质教材。

  建立新关系,学校主动发挥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与高科技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学校主动发挥博士、教授作用,成立“博士科技服务团”,立项5个校级“新质生产力”专项研究团队,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把前沿专业知识、理论转化为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真正把科研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建设一线,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科技服务水平。同时,学校注重面向相关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发挥财经、金融、粮油、法律、物流等专业优势,与高科技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聚焦新方向,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的变革趋势,坚持财经办学底色,紧密对接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变革,全力打造“粮商”特色。学校立足粮食行业,以粮融商,以商兴粮,建立会计、金融、智能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等跨专业服务粮食行业协同机制,主动融入粮食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物流和创新产业链,形成学校“粮商”人才培养特色;实现政行企校联动,搭建“粮食”育人平台,依托“粮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粮食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粮商”社会服务品牌,依托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粮油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打造“粮商”名师工作室,建设“粮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国内粮食行业职业培训品牌。

  (作者邹瑄,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刘锦翠,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

责任编辑:汤雯

向“新”而行,以“智”提质
发布时间:2024-05-2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邹瑄 刘锦翠

  ■ 邹瑄 刘锦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职业教育作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主战场,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要素。多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精准把握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不断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60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学生多元成长成才为中心,牢牢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线,着力打造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学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高质量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建成用友新道数智财务产业学院、正保电商直播产业学院、群汇知缘法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积极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实践实训中心。202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智能“商科+工科”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顺利通过验收。此外,学校“装备制造大类自动化类新能源汽车技术”项目获批江苏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为进一步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学校不断推进国家示范职教集团——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持续完善集团运行机制。联合校企合作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粮食行业发展的跨区域粮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紧密对接淮安市“333”主导产业体系,学校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牵头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淮安新能源汽车产教联合体。

  在新时代,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向“新”而行,以“智”提质,以创新驱动增动力、强内力、聚合力、注活力,不断探索赋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逐步构建起“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课程—就业”的育人链条,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对新形势,学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纳入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和应用能力。构建“数智素养+财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将“数智素养+财务技能”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学生培养框架,开发通识课程,制订学生评价标准,提升学生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等素质能力和“懂财务、懂数据、懂分析、懂管理”基本财务技能,鼓励学生运用“数智素养+财务技能”创新创业。学校还创新开展“课堂革命”,以“手艺+绝招”为支点,以“有效课堂”认证为主线,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建成国家一流核心课程。此外,学校进一步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基础上,完善智慧教学环境,探索讨论式、互动式智慧教学体系,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企业共同开发反映行业前沿技术的优质教材。

  建立新关系,学校主动发挥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与高科技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学校主动发挥博士、教授作用,成立“博士科技服务团”,立项5个校级“新质生产力”专项研究团队,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把前沿专业知识、理论转化为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真正把科研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建设一线,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科技服务水平。同时,学校注重面向相关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发挥财经、金融、粮油、法律、物流等专业优势,与高科技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聚焦新方向,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的变革趋势,坚持财经办学底色,紧密对接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变革,全力打造“粮商”特色。学校立足粮食行业,以粮融商,以商兴粮,建立会计、金融、智能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等跨专业服务粮食行业协同机制,主动融入粮食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物流和创新产业链,形成学校“粮商”人才培养特色;实现政行企校联动,搭建“粮食”育人平台,依托“粮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粮食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粮商”社会服务品牌,依托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粮油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打造“粮商”名师工作室,建设“粮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国内粮食行业职业培训品牌。

  (作者邹瑄,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刘锦翠,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