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登录的邮箱里,一封邮件安静而孤独地等待着点击。几天后,我的QQ收到一条消息,他的询问充满了不确定与小心翼翼,我才知晓有一颗心一直在忐忑地期盼回应。
打开邮箱,我一字一句读着他发送给我的那封邮件,心也剧烈跳动起来。这封信共计1991字,是那个曾经默写不合格、800字作文写不完的男孩的真切表达,我无须用力回忆,就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高高瘦瘦的身姿,硬朗倔强的表情。
他说:“5年来我想对您说的话都在上边。”我想起5年前他高考失利时,我的询问,他的沉默。
信的开头,他说要重新郑重地介绍下自己:“我叫仓明明。”而我真正对他有印象,也是因为他的名字。开学初的语文课上,我正在讲清明节习俗,“控场王”徐冬梅抢先举手说:“老师,仓明明就是清明节出生的,所以叫‘明明’!”班级不少同学戏谑而笑。“你们笑什么?”我以为是因为这样高大的男生用叠词取名形成的反差感,有一个男生却笑着说:“这不是给死人烧纸钱的日子嘛!”我顿时一惊,眼神聚焦到他,他面无表情,我却觉得歉疚。我镇定地接着说:“万物此时生长,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是一个好名字!”
余光瞥及他,我看到他在记录。那是语文课上难得拿笔的他。
月考,他的默写依旧没有起色。分析会上,英语老师说他考前默写居然偷偷藏起默写本。我看着他上课总是低着头,便建议他在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来我办公室背书。他抬头看着我,似乎纳闷老师居然这样“针对”他。不过他准时到来,默默靠着窗台,不发一声,似乎在走神。一天,他正捧着语文书看,我批改默写本,发现《赤壁赋》一课我补充的天干地支文化常识,只有他全部默写了出来。
我说:“老师没讲之前你就会了吧?你课外积累很不错!”他靠近些,说:“老师,我没积累,我只是喜欢记没用的东西。”我立刻说:“这些都有用啊,现在高考都在考文化常识。语文的外延是广阔的。”他顿了下,又去窗台处。这次我确切地听到他在背课文。
我和他没有深入的谈心,但就是在这样的课间,他的默写在改善,他请教我题目,他借走我桌上的书,他请我修改自己写的文章。课堂上我会在课文关联处请他讲讲课外知识,读书会上我邀请他担任主持人,课本剧表演他自荐为总导演指导着“李白”“繁漪”,教师节他组织同学举办活动……他和我的交流越来越多了,谈时事新闻,谈哲学思考,我感受到他对语文的热爱,他焕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感染着其他同学。
课间,来找我背书的同学变多了,他也更开朗起来。渐渐地,课间变成了“师生论坛”,在观点的交锋中,我和学生们的心灵越发贴近……他在信中说:“从小学到初中,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课间,我喜欢趴在窗台上,可以望着窗外发呆,只是苦了那几盆绿植,我时不时会把绿植碰倒甚至掉到楼下去。以前,我觉得自己一直不怎么被老师喜欢,可这一刻我却觉得自己离老师最近。”
高三模考后,各科教师参与成绩分析,我指出他变化很大,语文成绩几次名列前茅,理科老师却是摇摇头,指了指他不理想的总成绩。我明白,语文上的进步已经是他超越自我的折射。谈及未来,他坚定地说最起码上个省内本科高校。
遗憾的是,高考时他落榜了。高考成绩一出,我的热切安慰加剧了他情感的下沉,他说了句“我的分数低得过分”,便没有再回我的消息,我留下了最后一句:“我觉得你以后肯定是有所作为的。”后来他在信中解释说,那天的夜对于他来说是无尽的黑暗,灵魂已经出窍,所有的声音都像从耳畔坠落的哀鸣。但是聊天窗口里,我那句定格的话语,他始终记得。
3年后他以448分的成绩成功专转本,考入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去年考研,他以394分排专业第三。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我不可知的巨大努力。他说:“当时的您对我寄予了厚望,对于您的这份期望,我必须给您一个结果。”
为他欢喜时,我揣摩起“必须”二字,这不是强制的要求,而是情感的反哺。林忠港老师在教学《前方》时说,我们一直目光向前,为前面的一座座山峰流血流汗。但是我一直觉得每个人也应该有一座后山,可以在低谷时让心灵好好休憩,为下一阶段的人生旅程积蓄力量。5年来的我与他,山南水北,遥不可及,但是有一种情感的厚度不可磨灭,并酝酿成精神的后山。
信的收尾处,他说:“比起师生,我与您更多的是朋友的关系吧?”我坚定地点点头,发消息说:“是的,作为朋友,我还希望你分享你的人生。”这次他立即回复:“老师,您一定还会有我的消息的。”
当你奔向未来,我便是你永远的后山。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