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扬州树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以下简称扬州树人学校)发源于江苏省扬州中学,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树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持“人文与科学相融,全面与特色并重”的育人理念,坚持“规范办学、民主管理、优质发展、幸福师生”的管理理念,学校内涵发展、办学规模、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学校已正式“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并成功入选江苏省高品质人文特色高中立项建设学校。
坚定方向 规范办学
扬州树人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规范办学为底线,树立科学质量观和教育评价导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学校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发展的根本保证,抓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统领学校重大工作,严格落实上级党委工作要求,推进党政团队一体化建设,积极打造“梅香树人”廉洁文化品牌,组织开展“杏坛清风”系列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程为主体,结合扬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红途研学活动,强化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落实规范要求。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严格规范作息时间、作业管理、课程教学、考试管理和课后服务,真正做到节假日不补课。学校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创新实践课程,增值课后服务,打造体育、音乐、美术、非遗、劳动、科技等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
强化安全保障。学校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保障,压紧压实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抓好消防、校车、食品、危化品、校园及周边环境等安全工作。学校突出食品安全工作,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食堂管理中心、食品突出问题处理工作专班、膳食管理委员会等,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扬州树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推行民主管理。
保障教师“当家作主”。学校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校务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实行集体议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切实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把“关注每一位师生,温暖每一颗心灵”作为教育管理之本;实行扁平化精细化管理,顶层科学设计,年级部、各处室协力实施、交叉管理,形成全方位管理网络,提升管理效能。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的首要因素,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青蓝工程”“而立工程”“名师工程”分层实施,积极搭建丰富多元的校内外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践行“服务为先”理念。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为先,充分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教师,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后勤服务水平,优化学校环境建设,营造舒心的生活氛围;建设丰富多元的学科基地,服务并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注重特色 优质发展
历经20余年的办学实践,扬州树人学校形成了“孕育素养,臻于精致,通达未来”的“毓致教育”办学特色。
“毓德为核,志于达致”。学校以熏陶和培育学生品德和性情为教育的核心,引导树人学子成为运河文明的阐释者、扬中文脉的传承者、树人特色的建构者和社会发展的创生者。学校打造以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为重点的师德培训课程,形成保障“毓德”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课程教育体系。
“毓智为基,五育共致”。学校以学生认知和智力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课程上强调轻负高质、“五育”融合、跨学科综合。依托市级课程基地“尚美艺术课程基地”、省级课程基地“基于融合的地理课程基地”“中学语文阅读课程基地”及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理科实验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实践”,建设了主题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科技创新拓展课程等80多门特色校本课程。
“毓以情境,研思并致”。学校以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为契机,形成了“情境·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生成真实问题,进行研学、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成功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变革。
“毓于涵润,并蒂有致”。学校以文化和情境涵养润泽树人学子,为学生成长打造团结合作、拼搏进取、温馨精致的校园环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平台,提供面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选择性课程;成立特色发展部,在体育、艺术、科创等方面因材施教,挖掘潜质,充分保障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毓于炼砺,德艺尽致”。学校在传承江苏省扬州中学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独特创新的“树人精神”,以“树人好教师”等系列活动为亮点,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浸润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人本理念,形成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毓于本体,成果别致”。学校坚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开展基于本体的、面向师生需要的教学科研;建设机构设置健全、科研经费充足和培训机制完善的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既有管理考核的约束性规定,又有奖励提升的激励性举措,为科研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科研课题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条件。
“五育”融合 幸福师生
扬州树人学校坚持以“五育”并举为出发点,努力实现“五育”融合,赋能师生幸福成长。
着力实现融合发展。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实现“五育”融合提供更多实践场所,营造协同发展生态;因校制宜挖掘特色课程资源,开发“自主·合作”语文阅读课程、“艺术+”审美系列课程、“地理+”跨学科融合课程,重构“五育”融合教育课程;立足课题研究和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积极探索“情境·问题导学”,构建“五育”融合的创新教学范式;注重从融合课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效果评价教师,以“五育融合度”为评价指标,从“形式融合”趋向“实质融合”。学校“自清文学社”声名远扬,登上了《江苏教育报·高中生周刊》;“好地方”红色资源育人实践团队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评江苏省优秀团队。
推进特色建设工程。学校积极推进“幸福在树人”特色建设工程,包括“节约在树人”“健康在树人”“学习在树人”“奋斗在树人”“大爱在树人”五大建设项目,在师生中弘扬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营造奋斗奋进的校园氛围,激励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实现学校健康发展,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收获奋斗而来的幸福,让“扬州好地方,树人好学校”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彰显。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兼任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扬州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扬州市高中英语学科指导中心组成员,扬州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