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校园达人

“我的人生也可以像诗人一样伟大”! 南京聋校学生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源: 南京教育

  

    近日的诗词大会上,一首母女合诵的《将进酒》让人感动落泪,“看个诗词大会都看哭了”,“励志人生!”“自信勇敢的声音最美!”“热泪盈眶”……一位听障女孩进入大家的视线。

  铿锵有力的诵读,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快要溢出屏幕的满满元气,让我们记住了这个特殊的女孩,她叫王逸玘,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

  “用古诗词教会她说话”

  王逸玘一出生就伴有听力障碍,一岁多时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是妈妈用唐诗中的平仄韵律培养她的节奏感,用古诗词来教会她说话。王逸玘妈妈说,学古诗词要把所有的拼音都学会,“一个音也许七天就会了,一个音也许一个月才会,还有一个音最艰难,她用了整整12年才学会,那就是一个‘g’。因为‘g’它是要喉咙舌根发音,要用力,但是她一直没有这个力。那我从小就要给她锻炼,嘴巴里含一口水,头仰天,她的舌根就会顶住,不咽下去。但是她没那么容易,一含到嘴里一会儿工夫就咽下去了,还出现过危险,呛到气管里,一直咳。我也心疼她,所以这个音发了很长时间。终于快到九年级的时候,她突然之间把这个‘g’很轻地发出来了,我当时很激动,我说,对,王逸玘,就这么发。”

  王逸玘回忆,当她学会“g”这个音时,妈妈立马带着她去见了外公,见了哥哥,当她清晰地叫出“外公”和“哥哥”时,大家都激动坏了。用12年学会一个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是妈妈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王逸玘坚韧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在今天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17岁闪光少女。

  得知自己被选上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王逸玘正在食堂值日,当老师同学们跟她说,“王逸玘,你要去参加诗词大会啦”,表面故作镇定的她,“其实心里特别激动,乐开了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初见王逸玘,就被她的活泼和自信所吸引,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任何羞涩和胆怯,眼前的,是活脱脱一个乐观开朗、充满自信的17岁闪光少女!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让孩子们作自我介绍,王逸玘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表现力特别强,跟你们今天见到的一样,一点不怯场,落落大方”,班主任徐青青告诉记者,因为第一印象特别好,就选王逸玘做了班长。在后来学校组织的古诗词大会中,又发现了她在古诗词上的积累量和悟性,朗读力和表现力都很强,“每次领读,我都让她上台,她很乐意表现自己,也发自内心地喜欢古诗词,她对古诗词的热爱体现在平时的点滴当中,课间经常能听到她背诗”。

  从2021年11月开始准备《中国诗词大会》,其实留给王逸玘的时间并不宽裕,虽然会的诗词已经达到500首,但她仍然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有时她去洗手间,都能听到她背诵古诗词的声音”,徐青青说。

  王逸玘告诉记者,在诗词大会上诵读的《将进酒》是她最爱的一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但仍然充满了自信,桀骜不驯的性格让王逸玘产生共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她虽然生来特殊,但也想要活出自己的风采。“虽然我有一点特别,和大家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也可以和李白一样伟大!等我毕业想去师范大学当个老师,去教和我一样比较特殊的学生,鼓励他们,去迎接自己光明灿烂的未来”。

  “一颗古诗词的种子慢慢发芽”

  在昨晚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我们发现,作为手语翻译的陈燕老师,是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节目现场百人团的一员。2020年8月,陈燕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现场选手选拔赛,从全省几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在央视舞台,陈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闯到擂主争霸赛。

  陈燕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看到自己的老师走上央视的舞台,同学们也深受鼓舞,陈燕老师告诉记者,“我惊喜地发现,其实我去年的参赛是一个契机,学生看见老师出现在电视节目上,站在舞台中央带给他们那种巨大的精神鼓舞是不一样的。”就这样,一颗古诗词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在全校也掀起了古诗词学习的热潮,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陈燕老师班上的学生万宏力也参加了这次诗词大会的录制,他最喜欢的一首诗是《静夜思》。万宏力是安徽人,从小来到南京求学,诗句中的思乡之情让他感同身受,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感染了他,因此他爱上了古诗词,喜欢李白的浪漫主义和苏轼的乐观豁达,“将来想做一名特教老师,我想要把诗词的文化教给听障学生,让他们也对诗词产生热爱。”

  据了解,南京市聋人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校长陈源清告诉记者,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学校目前已经探索出三种途径:

  一是编写了“诵诗习字”读本,“我们让书法老师把书本上的所有古诗词用硬笔书法誊抄下来,学生一边练习硬笔书法,一边诵读诗词。”

  二是开展手语的“十百千工程”,十首手语歌,百首古诗词,千个成语,“百首古诗词是我们老师对古诗词进行创编,让学生通过手语版的古诗词来学习领会诗句中的含义。”

  三是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来固化或强化学生古诗词的掌握。“比如我们4月份有朗读节,让学生来朗读表演古诗词。9月份有手语节,用手语来表现古诗词。让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古诗词的美,达到修身养性,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目的。”

  学校今年暑假还将建立古诗词学习基地,据校长透露,基地将专门设置反映南京城市的古诗词,有学生朗诵版和手语版的呈现,还将设置朗读亭供学生朗读表演,“可以把它录制下来,自己反复听、反复训练,训练他们的口语,同时进行了古诗词的教育,也达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周灵

“我的人生也可以像诗人一样伟大”! 南京聋校学生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       源:南京教育  
作       者:

  

    近日的诗词大会上,一首母女合诵的《将进酒》让人感动落泪,“看个诗词大会都看哭了”,“励志人生!”“自信勇敢的声音最美!”“热泪盈眶”……一位听障女孩进入大家的视线。

  铿锵有力的诵读,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快要溢出屏幕的满满元气,让我们记住了这个特殊的女孩,她叫王逸玘,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

  “用古诗词教会她说话”

  王逸玘一出生就伴有听力障碍,一岁多时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是妈妈用唐诗中的平仄韵律培养她的节奏感,用古诗词来教会她说话。王逸玘妈妈说,学古诗词要把所有的拼音都学会,“一个音也许七天就会了,一个音也许一个月才会,还有一个音最艰难,她用了整整12年才学会,那就是一个‘g’。因为‘g’它是要喉咙舌根发音,要用力,但是她一直没有这个力。那我从小就要给她锻炼,嘴巴里含一口水,头仰天,她的舌根就会顶住,不咽下去。但是她没那么容易,一含到嘴里一会儿工夫就咽下去了,还出现过危险,呛到气管里,一直咳。我也心疼她,所以这个音发了很长时间。终于快到九年级的时候,她突然之间把这个‘g’很轻地发出来了,我当时很激动,我说,对,王逸玘,就这么发。”

  王逸玘回忆,当她学会“g”这个音时,妈妈立马带着她去见了外公,见了哥哥,当她清晰地叫出“外公”和“哥哥”时,大家都激动坏了。用12年学会一个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是妈妈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王逸玘坚韧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在今天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17岁闪光少女。

  得知自己被选上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王逸玘正在食堂值日,当老师同学们跟她说,“王逸玘,你要去参加诗词大会啦”,表面故作镇定的她,“其实心里特别激动,乐开了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初见王逸玘,就被她的活泼和自信所吸引,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任何羞涩和胆怯,眼前的,是活脱脱一个乐观开朗、充满自信的17岁闪光少女!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让孩子们作自我介绍,王逸玘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表现力特别强,跟你们今天见到的一样,一点不怯场,落落大方”,班主任徐青青告诉记者,因为第一印象特别好,就选王逸玘做了班长。在后来学校组织的古诗词大会中,又发现了她在古诗词上的积累量和悟性,朗读力和表现力都很强,“每次领读,我都让她上台,她很乐意表现自己,也发自内心地喜欢古诗词,她对古诗词的热爱体现在平时的点滴当中,课间经常能听到她背诗”。

  从2021年11月开始准备《中国诗词大会》,其实留给王逸玘的时间并不宽裕,虽然会的诗词已经达到500首,但她仍然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有时她去洗手间,都能听到她背诵古诗词的声音”,徐青青说。

  王逸玘告诉记者,在诗词大会上诵读的《将进酒》是她最爱的一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但仍然充满了自信,桀骜不驯的性格让王逸玘产生共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她虽然生来特殊,但也想要活出自己的风采。“虽然我有一点特别,和大家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也可以和李白一样伟大!等我毕业想去师范大学当个老师,去教和我一样比较特殊的学生,鼓励他们,去迎接自己光明灿烂的未来”。

  “一颗古诗词的种子慢慢发芽”

  在昨晚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我们发现,作为手语翻译的陈燕老师,是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节目现场百人团的一员。2020年8月,陈燕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现场选手选拔赛,从全省几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在央视舞台,陈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闯到擂主争霸赛。

  陈燕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看到自己的老师走上央视的舞台,同学们也深受鼓舞,陈燕老师告诉记者,“我惊喜地发现,其实我去年的参赛是一个契机,学生看见老师出现在电视节目上,站在舞台中央带给他们那种巨大的精神鼓舞是不一样的。”就这样,一颗古诗词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在全校也掀起了古诗词学习的热潮,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陈燕老师班上的学生万宏力也参加了这次诗词大会的录制,他最喜欢的一首诗是《静夜思》。万宏力是安徽人,从小来到南京求学,诗句中的思乡之情让他感同身受,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感染了他,因此他爱上了古诗词,喜欢李白的浪漫主义和苏轼的乐观豁达,“将来想做一名特教老师,我想要把诗词的文化教给听障学生,让他们也对诗词产生热爱。”

  据了解,南京市聋人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校长陈源清告诉记者,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学校目前已经探索出三种途径:

  一是编写了“诵诗习字”读本,“我们让书法老师把书本上的所有古诗词用硬笔书法誊抄下来,学生一边练习硬笔书法,一边诵读诗词。”

  二是开展手语的“十百千工程”,十首手语歌,百首古诗词,千个成语,“百首古诗词是我们老师对古诗词进行创编,让学生通过手语版的古诗词来学习领会诗句中的含义。”

  三是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来固化或强化学生古诗词的掌握。“比如我们4月份有朗读节,让学生来朗读表演古诗词。9月份有手语节,用手语来表现古诗词。让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古诗词的美,达到修身养性,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目的。”

  学校今年暑假还将建立古诗词学习基地,据校长透露,基地将专门设置反映南京城市的古诗词,有学生朗诵版和手语版的呈现,还将设置朗读亭供学生朗读表演,“可以把它录制下来,自己反复听、反复训练,训练他们的口语,同时进行了古诗词的教育,也达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