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我不复杂,世界自然简单

作者:钱德春 发布时间:2017-03-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我喜欢简单,世间沧海桑田也好,人际远近亲疏也罢,改变不了我的简单。做了35年教师、25年班主任,尽管从学校到机关,从教师到校长再到教研员,从农村到城区,再回到农村,又来到城市,经历了许多人事变迁,但是我依然简单。我不复杂,世界自然简单。

  家访

  做教师尤其是做班主任,与家长联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记得以前,我总是骑着自行车挨村挨户地家访。看到孩子的老师来了,家长的那份真诚和热情溢于言表。时过境迁,家访变成了电话、短信、QQ、微信,偶有教师请家长到校交流情况,有家长会思忖:是不是要给老师“意思”一下?这“意思”让人产生了太多的联想。本来,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事,教师家访、家长来校,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有效手段。然而,如今的家校联系似乎变了味儿,家长一旦接到老师的电话,心里就犯嘀咕:该给老师带点什么?于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立下各种各样的规矩。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是对教育、对教师的亵渎。好在我的学生家长们都很理解我、支持我,因为我很简单:我只想与家长一起,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家教

  家教,是教育绕不开的话题。家长既痛恨有偿家教,又对家教趋之若鹜,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队。我家就在一所名校附近,周末我在小区周边随意溜达,七八个家教机构里,学生坐得满满当当,教室里的各种图形看得人眼花缭乱,各种讲解声音此起彼伏……偶尔,我也凑近悄悄旁听,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更有甚者,家教老师干脆把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答案抄给孩子,可怜了机构外那一个个苦苦等待的家长。其实,家长若能守住内心的简单,孩子的求学之路才能简单。

  记得我在学校时也迫不得已做过家教。一些同事、领导、朋友们为了孩子三番五次找过来,我只能勉强应允。于是,五六个孩子,一张八仙桌就成了家教的“战场”。不过我约法三章:一是不接收我班上的孩子。理由似乎很自豪:我教的学生还有不好的道理?难不成我家教的内容比课堂上准备得更充分?二是不收一分钱。不过有时人家免不了请吃一顿饭,也让我很不自在。三是不主动讲题目。我只是找出问题,在追问中让孩子掌握知识与方法。也不知道这样的家教合不合规,不过我简单地认为:这是真心为孩子好。

  写作

  这几年,我对所在领域的教育有些思考,也常有只言片语变成墨香,这也让我结交了不少“同道”的朋友,其中不乏大家、学者,也赢得一些和我一样“傻傻”的粉丝。但在有些人看来,这些思考、墨香像是直奔某个目标而去,因为这确是实现某种“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说没有功利,或许少有人相信,但我确实是这样的。

  那是2011年,我们组织了全市骨干教师命题培训活动,请来了海安的刘东升老师(当时在海安县李堡初级中学任教)为参培教师做讲座。请他来基于两点思考:一是命题培训,这是直接目的;另一个是刘老师传奇的成长经历。刘老师是初中考取卫校校医专业,同县的有5个同专业毕业生,其他几位分到高中学校,顺理成章地做了校医,刘老师被分到李堡初中——一所农村初中。校长对他说,我们这个小学校要什么校医啊,你不如去上课吧。就这样,刘老师“无证上岗”(没有教师资格证)教起了初中数学。他既是习者,又是行者,还是思考者,读书学习、教学研究、每日一改编题、指导学生写反思小论文、教研论文写作……他持之以恒地实践着、研究着、反思着。现在刘老师已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参考》《中学数学》《中国数学教育》等多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常应邀去全国各地上课、讲学。因此,请刘老师来作讲座,也是为泰州初中数学教师树立一个标杆。刘老师在讲座的PPT中投影了我的几篇文章,用讲座形式诠释我的观点,也让泰州老师更易接受。可是,刘老师的这一做法让我很难为情,因为投影的那几篇文章是那时我在网上可查到的公开发表的3篇专业论文。这次讲座触发我坚持专业成长。作为一名教研员,理当做教师的学术带头人。当我在布道时面对的不乏学术精英、教研高人,当我在台上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时,可能就有人在心里悄悄问:你有什么?这或许是我渴望专业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因。

  我不复杂,世界自然简单。作为教师,我们做不了圣人,可以做达人;做不了达人,可以做纯粹的人。人还是得少点圆滑,多点率直;少点功利,多点纯真。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洒脱一点,何乐而不为呢?教师更应该如此!

(作者单位: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