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作者:张国东 发布时间:2018-02-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洪泽县岔河镇中心小学 张国东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每当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时,高年级学生往往还会提出类似“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几”这种低年级学生就能提出的简单问题。许多教师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不知如何把握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目标层次。对此,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把握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度、广度和深度。

  循循善诱,确保有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脱离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本质去思考。检验学生自发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体现在问题与学习内容是否吻合上。如《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引入新课环节出示五角星,说:“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看看它是谁?”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五角星。”笔者板书“角”,并问:“为什么叫五角星?”接着追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角的哪些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角”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要求,把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有效度。

  发散思维,拓展广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效的学习材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地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更为广阔的数学问题。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提问。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种饮料有两种包装规格,大瓶容量1.5升,是小瓶容量的3倍。小瓶的单价是1.8元,比大瓶便宜3.2元。自己提出问题,并列方程解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把从相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归为一类,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丰富多样的问题。这道题中,学生可以从比较两种饮料单价的角度提出问题,也可从求两种饮料容量的角度提出问题。

  精心引导,把握适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的丰富,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思维含量应符合其所处的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的孩子“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第二学段(4~6年级)的孩子“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体现出逐渐深化的过程。例如给出“红花18朵,黄花36朵”的条件,第一学段的孩子可提出“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朵”“黄花是红花的几倍”等问题;对于第二学段的孩子,教师可引导他们从分数、比和比例等角度提出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他们提出深浅适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朋飞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发布时间:2018-02-0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洪泽县岔河镇中心小学 张国东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每当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时,高年级学生往往还会提出类似“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几”这种低年级学生就能提出的简单问题。许多教师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不知如何把握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目标层次。对此,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把握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度、广度和深度。

  循循善诱,确保有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脱离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本质去思考。检验学生自发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体现在问题与学习内容是否吻合上。如《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引入新课环节出示五角星,说:“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看看它是谁?”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五角星。”笔者板书“角”,并问:“为什么叫五角星?”接着追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角的哪些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角”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要求,把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有效度。

  发散思维,拓展广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效的学习材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地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更为广阔的数学问题。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提问。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种饮料有两种包装规格,大瓶容量1.5升,是小瓶容量的3倍。小瓶的单价是1.8元,比大瓶便宜3.2元。自己提出问题,并列方程解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把从相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归为一类,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丰富多样的问题。这道题中,学生可以从比较两种饮料单价的角度提出问题,也可从求两种饮料容量的角度提出问题。

  精心引导,把握适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的丰富,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思维含量应符合其所处的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的孩子“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第二学段(4~6年级)的孩子“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体现出逐渐深化的过程。例如给出“红花18朵,黄花36朵”的条件,第一学段的孩子可提出“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朵”“黄花是红花的几倍”等问题;对于第二学段的孩子,教师可引导他们从分数、比和比例等角度提出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他们提出深浅适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