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解密古诗词中的“误会”

作者:刘 锴 发布时间:2019-05-3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刘锴

  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篇目大幅增加,共选录优秀古诗词124篇,占所有教材选篇的30%,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幅高达80%。

  在悠长的文明史河里,古诗词被后人误读误解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如果不消除字音、字义和意境方面的“误会”,不仅有损古诗词的原意,还会将学生引入误区。

  字音“误会”

  因为语音的流变,古诗词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读音大不相同,容易造成误读。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与“却看妻子愁何在”,其中的“衣裳”“妻子”二词,很容易读成“yī shang”“qī zi ”,但对照词义注释,“衣裳”在古代是两个词,上为衣,下为裳,故正确的发音为“yī cháng”;同理,“妻子”的含义是“妻子和孩子”,应读成“qī zǐ”。所以,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字义,从而准确把握合成词的字音。

  又如《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一句中,多音字“间”为“间隔”之意,看似应读成“jiàn”,但若只顾字义,忽视了诗词的韵律,也会导致“误会”。在七言绝句中,首句一般都押平声韵。若“间”读成“jiàn”,那么“一水间”韵律则为“仄仄仄”,如此便犯了古诗三连仄的大忌,因此,在这句诗中,“间”的读音应为“jiān”。

  字义“误会”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改变。古诗词教学必须追本溯源,认真辨析,避免发生“古义今用”的现象。

  如《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若将“儿童”解释为现今“儿童”的意思,即“较幼小的未成年人”,那么整首诗的含义就被扭曲了。从该诗的背景来看,作者贺知章年幼时离乡,返乡时已86岁高龄,家乡的小孩从未见过他,不认识他是件很正常的事。然而,离乡几十年,小时的玩伴年老的年老,离世的离世。那些本该相识相知的人,见面后却不认识了,最能使诗人伤感。因此,这里的“儿童”理解为“儿时的玩伴”似乎更恰当。

  再如《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如”字一般理解为“好像”,那么后半句解释为“春天的江水好像蓝草一样绿”也说得通,但程度不够深。从对偶角度分析,“胜”与“如”相对,“如”解释为“比”更为贴切,“春天的江水比蓝草还要绿”,意境便更深了。

  意境“误会”

  古诗词贵在意境,诗人创作诗词,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际遇。如果错误领会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必定会大打折扣。

  例如《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一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人张志和用27个字来描写春天的美景,有山有水、有风有雨、有花有草、有鸟有鱼。在教学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想象出一个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但张志和的世界其实并没有这么热闹,整首词也只有两种非常简单的颜色——白和绿。一青一白两种色彩与词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才更加契合。

  再如《游子吟》一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句,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因担心儿子远行时间长了,衣服会穿破,所以将衣服缝得特别密实。但实际上,这只是字面含义,并不是诗的真义。其实,“临行密密缝”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古人出远门,母亲都要密密地缝衣服。“缝”与“逢”同音,希望早日相逢。

责任编辑:陈路

解密古诗词中的“误会”
发布时间:2019-05-3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刘锴

  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篇目大幅增加,共选录优秀古诗词124篇,占所有教材选篇的30%,与原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幅高达80%。

  在悠长的文明史河里,古诗词被后人误读误解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如果不消除字音、字义和意境方面的“误会”,不仅有损古诗词的原意,还会将学生引入误区。

  字音“误会”

  因为语音的流变,古诗词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读音大不相同,容易造成误读。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与“却看妻子愁何在”,其中的“衣裳”“妻子”二词,很容易读成“yī shang”“qī zi ”,但对照词义注释,“衣裳”在古代是两个词,上为衣,下为裳,故正确的发音为“yī cháng”;同理,“妻子”的含义是“妻子和孩子”,应读成“qī zǐ”。所以,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字义,从而准确把握合成词的字音。

  又如《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一句中,多音字“间”为“间隔”之意,看似应读成“jiàn”,但若只顾字义,忽视了诗词的韵律,也会导致“误会”。在七言绝句中,首句一般都押平声韵。若“间”读成“jiàn”,那么“一水间”韵律则为“仄仄仄”,如此便犯了古诗三连仄的大忌,因此,在这句诗中,“间”的读音应为“jiān”。

  字义“误会”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改变。古诗词教学必须追本溯源,认真辨析,避免发生“古义今用”的现象。

  如《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若将“儿童”解释为现今“儿童”的意思,即“较幼小的未成年人”,那么整首诗的含义就被扭曲了。从该诗的背景来看,作者贺知章年幼时离乡,返乡时已86岁高龄,家乡的小孩从未见过他,不认识他是件很正常的事。然而,离乡几十年,小时的玩伴年老的年老,离世的离世。那些本该相识相知的人,见面后却不认识了,最能使诗人伤感。因此,这里的“儿童”理解为“儿时的玩伴”似乎更恰当。

  再如《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如”字一般理解为“好像”,那么后半句解释为“春天的江水好像蓝草一样绿”也说得通,但程度不够深。从对偶角度分析,“胜”与“如”相对,“如”解释为“比”更为贴切,“春天的江水比蓝草还要绿”,意境便更深了。

  意境“误会”

  古诗词贵在意境,诗人创作诗词,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际遇。如果错误领会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必定会大打折扣。

  例如《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一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人张志和用27个字来描写春天的美景,有山有水、有风有雨、有花有草、有鸟有鱼。在教学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想象出一个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但张志和的世界其实并没有这么热闹,整首词也只有两种非常简单的颜色——白和绿。一青一白两种色彩与词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才更加契合。

  再如《游子吟》一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句,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因担心儿子远行时间长了,衣服会穿破,所以将衣服缝得特别密实。但实际上,这只是字面含义,并不是诗的真义。其实,“临行密密缝”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古人出远门,母亲都要密密地缝衣服。“缝”与“逢”同音,希望早日相逢。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