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上兴中心幼儿园 项菊娣
去年秋天,我们幼儿园的草坪上、树旁边、山洞口,突然冒出了一些圆溜溜、胖乎乎的大石头。孩子们惊奇地走近,细细端详,开始探究:小脚上去爬一爬、手臂伸长量一量、合力蹲下抬一抬、找来颜料画一画、坐在上面玩一玩、找个伙伴说一说……看着小脸涨得通红、两眼兴奋发光的孩子们,悄悄观察、慢慢等待的教师们乐了、笑了!
这是我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看到大石头时各种亲近、探究、互动的场景,这也是教师们用环境支持园本课程生长的一种常态。信步幼儿园内外,在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的“慢”文化办园理念指引下,这样的课程故事还有很多。
故事一:亲近自然,课程生长接地气 大自然是3-6岁孩子最好的学习场,这已经是全世界教育人的共识。我园地处乡镇,在户外改造方面用心用力,让有限的户外自然空间体现无限的教育功能。在环境改造上,我们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先后完成了户外改造“七部曲”:第一步:破塑胶操场蜕变成立体山坡山洞,附带小桥流水;第二步:矮小灌木群蜕变成汗湿两用大沙池,保留桂花树自然守护;第三步:60多棵果树栽进幼儿园,孩子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四季轮回;第四步:开辟矮小灌木丛迷宫,打造益智趣玩空间;第五步:将环绕幼儿园四周的混乱无序绿植整理归类,铺上草坪,成为个性户外运动最好去处;第六步:趁着暑假,匠心独具地打造了一块类似足球场的人工草坪;第七步:去年国庆期间,将15块圆溜溜、胖乎乎的大石头搬到幼儿园。
如今的幼儿园特别接地气,真草、真沙、真树、真泥、真石头纷纷亮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故事二:亲历游戏,课程彰显孩子气 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园的课程生长,基本原则是倾听孩子的需要、支持孩子的兴趣。在这些慢慢生长着的原创课程里,孩子们的主动计划、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教师们的适度支持都是最基本要素。在这样的课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见孩子们的真实交流,也可以欣喜地看见孩子们的真正自主。如:每年的游戏节,都是课程游戏化的特别亮点。游戏节前孩子们自选游戏内容、自筹材料、自主规划路线;游戏节中,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文雅交往;游戏节后孩子们互助整理、回顾分享。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水、沙、泥、龙虾、泥鳅等都得到充分利用,孩子们玩乐在其中、交往在其中、探究在其中、习惯养成也在其中。
故事三:亲子阅读,课程弥漫书卷气 上兴镇距离溧阳市区较远,这里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有优势。但乡村孩子的家长大多缺乏幼儿教育意识,与书本亲近的阅读意愿明显不足。结合优势,也不回避问题,我园酝酿启动了“亲子阅读”项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每个家庭必须为幼儿准备小书房、每个孩子应该享受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陪伴时光、每个班级每周都开展“流动小书包”亲子借阅活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每月推出“曹伟哥哥讲故事”栏目、幼儿园每学期进行“书香家庭”评选颁奖……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因阅读而陪伴、因阅读而欢笑、因阅读而游戏、因阅读而精彩的故事处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