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师恩难忘

作者:梁万年 发布时间:2019-12-1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有幸成为德高望重的沈春生老师的学生,真是非常幸运。

  1980年,我到金湖中学读书。去县城的路上,大哥挑着担子送我。担子一头是一只小木箱,当年大哥读金中用过的,里面放着换洗衣服和书,一头是我一个月的口粮。

  到了金中,我才知道分在高三(3)班,班主任是沈春生老师。大哥说,这下好了,沈老师是他在金中读书时候就知道的优秀老师,老四真是走大运了。

  第一次住校,我不知道要带些什么。沈老师看我连一张席子也没有,就让我稍等,他回家拿了一张席子给我。从农村来的我,一下子就在心中感激沈老师,觉得自己很幸运。

  沈老师是常熟人,方言较重,课上讲些什么,开头一个月我大多听不懂,但沈老师的口头禅倒是听懂了——“不学(xiáo)就家(gā)去(qi)”。沈老师批改作业极为认真,辅导极有耐心。我们住在大通铺宿舍里,沈老师晚自习后总要守在宿舍窗外等我们真正安静了才会回家,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严寒酷暑,天天如此。

  沈老师教过的优秀毕业生太多,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几乎每届都有。我们班那时也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同学,沈老师总拿班级的同学如张宝云、朱大华、杨国华、姚丰俊、陆岷峰等和他以往的学生比,越比大家学习的劲头越大。

  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高考体检的日子。年少轻狂的我,从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体,结果体检时,医生说,你要到县人民医院再去检查一下。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把我打懵了。努力了多年,如果因为身体不合格前功尽弃,我无法想象未来的日子。沈老师安慰说,不要紧,你身体没有什么问题。明天你去县人民医院,就说是我学生。到了县人民医院,无知的我对检查的医生说,我是沈老师的学生。医生一听,大声说,谁的学生也不行,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我懊恼极了,但也无可奈何。医生仔细检查了一番,又和边上的医生嘀咕着什么,说了一句,你可以走了。我如释重负。如果不是沈老师鼓舞我,我都不敢到医院复查。当年我考了个大专,转了农村户口。

  毕业后,我有幸成了一名教师。那时,沈老师是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淮阴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苏鲁豫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他外出开会,总希望把我们带着,让我们见世面、长见识。他反复告诫我们,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能呆在书斋里,要和社会接触,懂得社会这门大学问。

  工作10多年后,我又有幸到母校任教。沈老师对我的要求更高了。那时他已经退休,作为省特级教师,被学校返聘,仍然为学校语文学科掌舵。1999年12月,刚到金中不久,我要上面对全市的公开课。沈老师说,你是野路子,缺少上公开课的经验。于是沈老师先提要求,让我准备《石钟山记》。我备好课后,沈老师把我的教案拿去修改,然后让我到班级试讲,他在下面听。听完后,他再次修改教案,然后让我再试讲。如此反复,直到我的课堂上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教案上处处留下沈老师红笔修改的印迹。那次公开课,我成功了,得到了市教研员和同行的肯定。我知道,这都是沈老师的功劳。

  其实,沈老师的严谨不仅仅表现在教学上。他对学术的钻研,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当年,他为了写《句群和句群教学》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那本专著,得到了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张拱贵先生的高度评价。

  随着年纪渐大,沈老师回家颐养天年。偶尔在路上遇见,我总会跟老师和师母打招呼。看到他们健康愉悦的情形,我也万分开心。在我心中,沈老师就是自己的父辈。

  前一段时间,沈老师突发疾病,从县人民医院转去省人民医院治疗,我没能前去探望。近日得知沈老师手术成功后回金湖休养,我立马过去。沈老师见到我很高兴,只是感觉自己当年的英雄之气不再。以前,师母身体欠佳,家务大多是他做。现在,他突然感觉许多事情做不了了,就连走路都困难起来,让他难以接受。不过,他很是感谢如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让他一个多小时就从金湖到了南京进入手术室,也感谢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路陪护着他。

  我其实也有这样的经历体会。便捷的交通、发达的科技,给我在看病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师生都衷心感谢,遇上了一个好时代。

  沈老师今年八十有五,几年前为老师过80岁寿诞的情景还如在眼前。我衷心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陈路

师恩难忘
发布时间:2019-12-1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有幸成为德高望重的沈春生老师的学生,真是非常幸运。

  1980年,我到金湖中学读书。去县城的路上,大哥挑着担子送我。担子一头是一只小木箱,当年大哥读金中用过的,里面放着换洗衣服和书,一头是我一个月的口粮。

  到了金中,我才知道分在高三(3)班,班主任是沈春生老师。大哥说,这下好了,沈老师是他在金中读书时候就知道的优秀老师,老四真是走大运了。

  第一次住校,我不知道要带些什么。沈老师看我连一张席子也没有,就让我稍等,他回家拿了一张席子给我。从农村来的我,一下子就在心中感激沈老师,觉得自己很幸运。

  沈老师是常熟人,方言较重,课上讲些什么,开头一个月我大多听不懂,但沈老师的口头禅倒是听懂了——“不学(xiáo)就家(gā)去(qi)”。沈老师批改作业极为认真,辅导极有耐心。我们住在大通铺宿舍里,沈老师晚自习后总要守在宿舍窗外等我们真正安静了才会回家,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严寒酷暑,天天如此。

  沈老师教过的优秀毕业生太多,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几乎每届都有。我们班那时也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同学,沈老师总拿班级的同学如张宝云、朱大华、杨国华、姚丰俊、陆岷峰等和他以往的学生比,越比大家学习的劲头越大。

  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高考体检的日子。年少轻狂的我,从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体,结果体检时,医生说,你要到县人民医院再去检查一下。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把我打懵了。努力了多年,如果因为身体不合格前功尽弃,我无法想象未来的日子。沈老师安慰说,不要紧,你身体没有什么问题。明天你去县人民医院,就说是我学生。到了县人民医院,无知的我对检查的医生说,我是沈老师的学生。医生一听,大声说,谁的学生也不行,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我懊恼极了,但也无可奈何。医生仔细检查了一番,又和边上的医生嘀咕着什么,说了一句,你可以走了。我如释重负。如果不是沈老师鼓舞我,我都不敢到医院复查。当年我考了个大专,转了农村户口。

  毕业后,我有幸成了一名教师。那时,沈老师是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淮阴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苏鲁豫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他外出开会,总希望把我们带着,让我们见世面、长见识。他反复告诫我们,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能呆在书斋里,要和社会接触,懂得社会这门大学问。

  工作10多年后,我又有幸到母校任教。沈老师对我的要求更高了。那时他已经退休,作为省特级教师,被学校返聘,仍然为学校语文学科掌舵。1999年12月,刚到金中不久,我要上面对全市的公开课。沈老师说,你是野路子,缺少上公开课的经验。于是沈老师先提要求,让我准备《石钟山记》。我备好课后,沈老师把我的教案拿去修改,然后让我到班级试讲,他在下面听。听完后,他再次修改教案,然后让我再试讲。如此反复,直到我的课堂上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教案上处处留下沈老师红笔修改的印迹。那次公开课,我成功了,得到了市教研员和同行的肯定。我知道,这都是沈老师的功劳。

  其实,沈老师的严谨不仅仅表现在教学上。他对学术的钻研,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当年,他为了写《句群和句群教学》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那本专著,得到了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张拱贵先生的高度评价。

  随着年纪渐大,沈老师回家颐养天年。偶尔在路上遇见,我总会跟老师和师母打招呼。看到他们健康愉悦的情形,我也万分开心。在我心中,沈老师就是自己的父辈。

  前一段时间,沈老师突发疾病,从县人民医院转去省人民医院治疗,我没能前去探望。近日得知沈老师手术成功后回金湖休养,我立马过去。沈老师见到我很高兴,只是感觉自己当年的英雄之气不再。以前,师母身体欠佳,家务大多是他做。现在,他突然感觉许多事情做不了了,就连走路都困难起来,让他难以接受。不过,他很是感谢如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让他一个多小时就从金湖到了南京进入手术室,也感谢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路陪护着他。

  我其实也有这样的经历体会。便捷的交通、发达的科技,给我在看病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师生都衷心感谢,遇上了一个好时代。

  沈老师今年八十有五,几年前为老师过80岁寿诞的情景还如在眼前。我衷心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