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告诉大家怎么做

作者:彭 莉 发布时间:2020-01-0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彭莉

  “保洁阿姨又发火了!”

  “怎么了?”

  “反正不是我弄的。”

  ……

  几个女生在教室门口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一旁两名保洁员正在互相诉苦。

  “刚刚把地面拖干净,你看,一下课地上又脏得没个样子了,一天到晚不知道要拖多少回!”

  “就是,这些孩子洗个手弄得满地都是水。”

  ……

  我到洗手间一看,潮湿的地面上布满了黑脚印,保洁员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难怪要抱怨了。怎么办,我一边思索,一边走出洗手间。

  今天的班会课有内容了——关注身边事,关心身边人。课堂上,我引导课间议论的那几个女生说说保洁阿姨的苦恼。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洗手间地面脏的图片,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我没弄!”“不是我弄的!”我笑着说:“是不是保洁阿姨今天忘记打扫了?”“不是,我早上还看见保洁阿姨在拖地的。”悠悠站起来说。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迅速进入了思考状态。我委派悠悠立即去洗手间看看,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大家。当同学们得知保洁阿姨又在为大家打扫卫生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为保洁阿姨点个赞,表达自己对她们的感谢与赞扬,甚至有个学生提出下课要为保洁阿姨分担一下。

  学生的意识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火候已到,接下来是检查纠正行为的时候了。黑脚印是怎么来的呢?我引发学生进行追踪大调查。

  “你看地面上有水,我们踩过后,就会留下黑脚印。”

  “我洗手的时候,总是有人抢先,水就溅到地上了。”

  “还有,我们洗完手,总习惯甩甩手,把水甩到地上。”

  原来是我们给保洁阿姨带来了麻烦。几个女生漫不经心的议论成就了一场剖析心理、检查行为的讨论会。在这样的检查反思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保洁阿姨的苦恼不是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之外的事,它折射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对待身边人的态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通常采取本能的避责态度——“我没弄”,来回避问题,逃避责任。与其追责,不如让学生自省。通过观察保洁阿姨的劳动,每天为我们服务的保洁员不再是“隐形人”,学生实现了从漠不关心到诚心点赞的转变,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喜欢处在受教育、受管制的氛围中,教育学生“你应该怎么做”,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明白“我要这样做”——麻烦是我们带来的,我们就有责任解决麻烦。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去解决地面有水的问题,同学们果然兴趣盎然,个个出谋划策。很快全班同学达成了共识,共同约定,互相提醒,一起守“约”。一个可爱的现象出现了:我们班的学生在洗完手后,都要对着水池甩一甩,互相笑着说:“甩三下!”这约定俗成的语言成了当下最动听的语言。

  可是洗手间里仍会出现“黑脚印”。同学们再次商量,力争让人人做到“甩三下”。集体的智慧再次发挥了超能量。原本在水池上方“节约用水”的标语下方多了一条朴素而温馨的标语:洗完手,请对准水池甩三下!同学们看到笑了,并照着去做了;保洁阿姨看到笑了,时不时送给孩子们称赞的话语……

责任编辑:陈路

告诉大家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0-01-0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彭莉

  “保洁阿姨又发火了!”

  “怎么了?”

  “反正不是我弄的。”

  ……

  几个女生在教室门口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一旁两名保洁员正在互相诉苦。

  “刚刚把地面拖干净,你看,一下课地上又脏得没个样子了,一天到晚不知道要拖多少回!”

  “就是,这些孩子洗个手弄得满地都是水。”

  ……

  我到洗手间一看,潮湿的地面上布满了黑脚印,保洁员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难怪要抱怨了。怎么办,我一边思索,一边走出洗手间。

  今天的班会课有内容了——关注身边事,关心身边人。课堂上,我引导课间议论的那几个女生说说保洁阿姨的苦恼。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洗手间地面脏的图片,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我没弄!”“不是我弄的!”我笑着说:“是不是保洁阿姨今天忘记打扫了?”“不是,我早上还看见保洁阿姨在拖地的。”悠悠站起来说。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迅速进入了思考状态。我委派悠悠立即去洗手间看看,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大家。当同学们得知保洁阿姨又在为大家打扫卫生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为保洁阿姨点个赞,表达自己对她们的感谢与赞扬,甚至有个学生提出下课要为保洁阿姨分担一下。

  学生的意识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火候已到,接下来是检查纠正行为的时候了。黑脚印是怎么来的呢?我引发学生进行追踪大调查。

  “你看地面上有水,我们踩过后,就会留下黑脚印。”

  “我洗手的时候,总是有人抢先,水就溅到地上了。”

  “还有,我们洗完手,总习惯甩甩手,把水甩到地上。”

  原来是我们给保洁阿姨带来了麻烦。几个女生漫不经心的议论成就了一场剖析心理、检查行为的讨论会。在这样的检查反思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保洁阿姨的苦恼不是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之外的事,它折射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对待身边人的态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通常采取本能的避责态度——“我没弄”,来回避问题,逃避责任。与其追责,不如让学生自省。通过观察保洁阿姨的劳动,每天为我们服务的保洁员不再是“隐形人”,学生实现了从漠不关心到诚心点赞的转变,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喜欢处在受教育、受管制的氛围中,教育学生“你应该怎么做”,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明白“我要这样做”——麻烦是我们带来的,我们就有责任解决麻烦。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去解决地面有水的问题,同学们果然兴趣盎然,个个出谋划策。很快全班同学达成了共识,共同约定,互相提醒,一起守“约”。一个可爱的现象出现了:我们班的学生在洗完手后,都要对着水池甩一甩,互相笑着说:“甩三下!”这约定俗成的语言成了当下最动听的语言。

  可是洗手间里仍会出现“黑脚印”。同学们再次商量,力争让人人做到“甩三下”。集体的智慧再次发挥了超能量。原本在水池上方“节约用水”的标语下方多了一条朴素而温馨的标语:洗完手,请对准水池甩三下!同学们看到笑了,并照着去做了;保洁阿姨看到笑了,时不时送给孩子们称赞的话语……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