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探索乡村学校特色办学之路

作者:刘正刚 发布时间:2020-05-0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小学无论是校园建设、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与同县域城镇学校的差距都在缩小。从学校的外部建设上看,实现了形式上的均衡;从学校的内涵分析,县域学校城乡之间、镇村之间、校际之间的发展仍存在差距。毋庸置疑,没有以自觉的、丰富的内涵发展为支撑的学校的发展,是行不远的。因此,乡村学校管理者不能仅满足于“底线合格”基础上的均衡,还应发挥乡村学校在办学上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同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借鉴成功经验,基于探索实践,做到成功经验校本化、校本做法特色化,最终形成差异化的办学特色,从而促进乡村学校内涵的不断提升,真正让乡村的义务教育达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可持续优质均衡的目标。

  ■沭阳县沂涛中心小学 刘正刚 

  凸显乡村地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爱农村、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呼应和对接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校应有所作为。乡村学校应充分挖掘乡土环境育人资源,从人口、地理、风俗、道德伦理等要素入手,深度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之脉,体现乡村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乡土社会中独有的资源用于课程建设,凸显乡村教育的独特性、原生性、乡土性。

  建设乡土特色课程。挖掘整合乡土资源建设乡村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乡村社会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人的重要资源,学校的课程管理要树立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的框架内,乡村学校要保持“乡村味”,让城乡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鼓励改造乡村学校的教育家办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最直接支撑就是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是党和政府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乡村振兴先导就是教育振兴、文化振兴。我们可以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让有乡村情怀的教育家,深入乡村,挖掘乡土文化,探索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乡村教师和管理者队伍,从机制上保证高素质的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让乡村教育充满生机活力,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在转型中重构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信息时代的数字、智能、开放合作这些要素,促进了乡村孩子个性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提供可能。乡村教育有原生态的优势,乡村学校应该在“特色教育”“个性化教育”中发展,利用“乡村”元素,走“乡而美”“乡而优”“乡而特”的路子,构建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特长,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学校的办学模式。

  乡村学校的特色发展应着眼建设基于校本的特色课程、特色项目,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和提高办学水平,以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有特色的义务教育。

 

责任编辑:陈路

探索乡村学校特色办学之路
发布时间:2020-05-0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小学无论是校园建设、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与同县域城镇学校的差距都在缩小。从学校的外部建设上看,实现了形式上的均衡;从学校的内涵分析,县域学校城乡之间、镇村之间、校际之间的发展仍存在差距。毋庸置疑,没有以自觉的、丰富的内涵发展为支撑的学校的发展,是行不远的。因此,乡村学校管理者不能仅满足于“底线合格”基础上的均衡,还应发挥乡村学校在办学上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同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借鉴成功经验,基于探索实践,做到成功经验校本化、校本做法特色化,最终形成差异化的办学特色,从而促进乡村学校内涵的不断提升,真正让乡村的义务教育达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可持续优质均衡的目标。

  ■沭阳县沂涛中心小学 刘正刚 

  凸显乡村地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爱农村、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呼应和对接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校应有所作为。乡村学校应充分挖掘乡土环境育人资源,从人口、地理、风俗、道德伦理等要素入手,深度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之脉,体现乡村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乡土社会中独有的资源用于课程建设,凸显乡村教育的独特性、原生性、乡土性。

  建设乡土特色课程。挖掘整合乡土资源建设乡村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乡村社会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人的重要资源,学校的课程管理要树立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的框架内,乡村学校要保持“乡村味”,让城乡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鼓励改造乡村学校的教育家办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最直接支撑就是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是党和政府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乡村振兴先导就是教育振兴、文化振兴。我们可以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让有乡村情怀的教育家,深入乡村,挖掘乡土文化,探索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乡村教师和管理者队伍,从机制上保证高素质的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让乡村教育充满生机活力,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在转型中重构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信息时代的数字、智能、开放合作这些要素,促进了乡村孩子个性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提供可能。乡村教育有原生态的优势,乡村学校应该在“特色教育”“个性化教育”中发展,利用“乡村”元素,走“乡而美”“乡而优”“乡而特”的路子,构建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特长,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学校的办学模式。

  乡村学校的特色发展应着眼建设基于校本的特色课程、特色项目,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和提高办学水平,以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有特色的义务教育。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