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我与新教育的“读写”缘

作者:薛素琴 发布时间:2021-01-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河南省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 薛素琴

  “暮省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整理、反思与丰富。暮省,重点在‘省’,不在‘暮’。如,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12年坚持‘天天成长课’……”作为“天天成长课”的研发者和讲述者,听着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第20届研讨会上对我校“天天成长课”的评价,回想起自己跟随学校一起,因结缘新教育而走过的12年历程,不由心生感慨。2008年,我来到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任教,在校长薛志芳带领下参加新教育实验后,我的教育人生由此拉开了新的帷幕。通过12年不间断的读书和写作,我也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感悟新教育的意义。

  专业阅读,走向精神的丰盈

  记得刚进校时,薛志芳校长推荐给我的第一本书是《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被书中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便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模仿:和淘气的学生心平气和地谈话,和学生一起欣赏经典名曲,每周坚持写“致家长的一封信”……

  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我不再满足于“每天一语”和教师共读的“每周一文”等零碎式阅读,也不满足于校长每学期赠送给全体教师共读的一本书,开启了大规模阅读:朱永新的《致教师》使我明白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志业”,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提醒我要把教室打造成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古典的《跃迁》告诉我如何借助资源实现跨越式成长,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则使我明白怎样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育孩子……我沉浸在阅读带来的感悟中,乐此不疲。

  2009年春天,我加入学校组织的“四棵柳”读书沙龙,和书友一起读《美的历程》《教学勇气》《幻想即现实》等美学、哲学、心理学书籍,我的阅读也由此向更深处迈进。现在,每年近百本书的阅读,不断地丰盈着我的精神生命,让我的人生不再单薄。

  专业写作,享受生命的拔节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则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我的第一次真刀实枪的写作,是初来学校熬了两个晚上写出来的《书香伴随我成长》。亲手“打造”的文章获得市级一等奖后,写作不再令我望而生畏。

  2010年,学校在“校讯通”网站开通博客圈,我的写作逐渐日常化。由最初必交的每月“成长”案例、读后感、项目组计划和总结,到后来每天主动记录班级小故事、教学小反思、阅读小感悟等,一篇篇教育随笔充实着我的生活,也见证着我的成长。

  2014年《中学学校仪式设计16例》一书中《自我成长仪式》的编写 ,2017年省级二等奖成果《“天天成长课”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参与研究,2020年《教育》杂志上《挺进教育的开阔地》一文的发表……我在专业写作中享受着生命拔节的幸福。

  专业实践,提升教育生活品质

  刚开始,我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目标模糊、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学校组织三度共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后,“有效教学框架”三类目标的精准制订让我的课堂目标更加清晰,左手教右手学的板块设计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学习清单的制定则让课堂更加高效。每天和学生用诗歌开启新一天的晨诵课、下午一起徜徉在书海中的阅读课、每周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经典诵读……一系列研修课程的研发持续改变着我和学生们的教育生活。

  作为班主任,当我看到50多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我期待着这个教室能拥有故事、拥有美好、拥有神奇,而这需要共同的文化去凝聚。在新教育实验的指引下,我们的班级文化应运而生了。从组织孩子们策划班名、班徽、班歌、班级愿景,到和孩子们一起确定“天天成长课” “家校共育”活动主题,再到和孩子共写班级故事,和家长共写教育日记,我们共同打造了属于我们的“完美教室”。孩子们的中学生活也更加丰盈,生命更加润泽。

  一路走来,我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在团队中获取力量,我由原来的拘谨,到登上县进修学校的讲台分享班级管理经验,再到走进焦作市人民中学礼堂与专家交流学校的特色课程研发,直到2020年暑期在“新教育萤火虫之夏(2020)”讲述《用课程编织美好校园生活》……我坚定地前行在新教育实验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蜕变。

责任编辑:陈路

我与新教育的“读写”缘
发布时间:2021-01-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河南省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 薛素琴

  “暮省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整理、反思与丰富。暮省,重点在‘省’,不在‘暮’。如,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12年坚持‘天天成长课’……”作为“天天成长课”的研发者和讲述者,听着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第20届研讨会上对我校“天天成长课”的评价,回想起自己跟随学校一起,因结缘新教育而走过的12年历程,不由心生感慨。2008年,我来到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任教,在校长薛志芳带领下参加新教育实验后,我的教育人生由此拉开了新的帷幕。通过12年不间断的读书和写作,我也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感悟新教育的意义。

  专业阅读,走向精神的丰盈

  记得刚进校时,薛志芳校长推荐给我的第一本书是《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被书中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便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模仿:和淘气的学生心平气和地谈话,和学生一起欣赏经典名曲,每周坚持写“致家长的一封信”……

  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我不再满足于“每天一语”和教师共读的“每周一文”等零碎式阅读,也不满足于校长每学期赠送给全体教师共读的一本书,开启了大规模阅读:朱永新的《致教师》使我明白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志业”,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提醒我要把教室打造成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古典的《跃迁》告诉我如何借助资源实现跨越式成长,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则使我明白怎样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育孩子……我沉浸在阅读带来的感悟中,乐此不疲。

  2009年春天,我加入学校组织的“四棵柳”读书沙龙,和书友一起读《美的历程》《教学勇气》《幻想即现实》等美学、哲学、心理学书籍,我的阅读也由此向更深处迈进。现在,每年近百本书的阅读,不断地丰盈着我的精神生命,让我的人生不再单薄。

  专业写作,享受生命的拔节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则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我的第一次真刀实枪的写作,是初来学校熬了两个晚上写出来的《书香伴随我成长》。亲手“打造”的文章获得市级一等奖后,写作不再令我望而生畏。

  2010年,学校在“校讯通”网站开通博客圈,我的写作逐渐日常化。由最初必交的每月“成长”案例、读后感、项目组计划和总结,到后来每天主动记录班级小故事、教学小反思、阅读小感悟等,一篇篇教育随笔充实着我的生活,也见证着我的成长。

  2014年《中学学校仪式设计16例》一书中《自我成长仪式》的编写 ,2017年省级二等奖成果《“天天成长课”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参与研究,2020年《教育》杂志上《挺进教育的开阔地》一文的发表……我在专业写作中享受着生命拔节的幸福。

  专业实践,提升教育生活品质

  刚开始,我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目标模糊、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学校组织三度共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后,“有效教学框架”三类目标的精准制订让我的课堂目标更加清晰,左手教右手学的板块设计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学习清单的制定则让课堂更加高效。每天和学生用诗歌开启新一天的晨诵课、下午一起徜徉在书海中的阅读课、每周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经典诵读……一系列研修课程的研发持续改变着我和学生们的教育生活。

  作为班主任,当我看到50多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我期待着这个教室能拥有故事、拥有美好、拥有神奇,而这需要共同的文化去凝聚。在新教育实验的指引下,我们的班级文化应运而生了。从组织孩子们策划班名、班徽、班歌、班级愿景,到和孩子们一起确定“天天成长课” “家校共育”活动主题,再到和孩子共写班级故事,和家长共写教育日记,我们共同打造了属于我们的“完美教室”。孩子们的中学生活也更加丰盈,生命更加润泽。

  一路走来,我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在团队中获取力量,我由原来的拘谨,到登上县进修学校的讲台分享班级管理经验,再到走进焦作市人民中学礼堂与专家交流学校的特色课程研发,直到2020年暑期在“新教育萤火虫之夏(2020)”讲述《用课程编织美好校园生活》……我坚定地前行在新教育实验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蜕变。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