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只要有风,我就飞扬

作者:朱雪晴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朱雪晴

  朱老师,您这12讲我一讲都没落下。每天晚上,我都会匆匆吃完晚饭,迫不及待等待开讲。

  朱老师,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可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教育还可以这么做!最后的两年里,我一定要好好试一试。

  ……

  这是疫情期间,我在CCtalk实时互动教育平台做“新教育在银河”系列直播时,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给我的留言。

  12天,12讲,竟引来了45万校长与一线老师的热切回应,这让我始料未及。河南一位老师发给我长达54页3.2万字的笔记与心得;我的邮箱里,收到了200多封教师来信。一夜之间,仿佛“新教育”这3个字,把天南海北无数教师的教育热情点燃了,一如新教育点燃当年的我。

  在全国新教育实验第二十届年会上,我非常荣幸地获评2020年全国新教育“年度人物”。从朱永新老师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我无限感慨:“大鹏鸟能够展翅高飞,靠的是大风的托举;而我能站在这里,靠的是新教育这么多年的托举。”

  幸遇新教育

  2007年春天,受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委派,我随新教育研究中心赴贵州参加公益支教。支教回来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我击倒在地。

  卧病期间,我读完了新教育研究中心寄来的几十本童书。在生命的至暗时刻,是这些书,带着我走进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相传老鹰活到40岁时,不得不飞到悬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让新的喙长出来;把指甲拔掉,让新的爪子长出来;把羽毛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然后,在5个月以后,才得以重新飞翔。

  我恰似这老鹰,在差不多40岁时,忍着身与心的双重疼痛,打碎了自己,清空了自己,然后,找回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创造好教育

  重返校园后,我便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全心全意践行新教育理念。14年过去了,当年濒临倒闭的银河小学,已发展成为拥有一校三区的银河教育集团。新教育,真的让一所学校变得与众不同。

  我们坚信“阅读,为人生奠基”,所以,每年都会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打造高品质书柜,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感受到,书,是“甜”的。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书香校园。2017年,《人民教育》刊发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我们专注教师团队的锤炼,以每位教师的优势潜能为核心,通过菜单式专业发展自选,让教师们在共同体的同生共进中,实现了最优的发展。以此撰写的《教师,在研究自己中成长》获浙江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基于优势潜能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我们全力打造一间间完美教室。“守住每一个孩子,擦亮每一个日子”,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对每一间教室的承诺。老师们的用心付出,让一间间小小的教室生机盎然,6个教室先后被评为新教育实验“全国十佳教室”。

  我们根据学生的需要,潜心研发卓越课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性,我们创生了“十品性课程”;为了消除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的恐惧感,我们创生了“入学课程”。短短几年,先后有4个课程被评为新教育实验“全国十佳课程”,1个课程被评为浙江省德育精品工程。

  新教育,让老师们学会了用农人培育庄稼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教师们变得更宽容、更温和、更有耐心。新教育,也促使我们做了许许多多原以为难以做到的事:每周家信、全科评语、个案诊疗、全员家访等,且一做就是十几年。

  2010年,银河小学承办全国新教育开放周活动,从学校文化、儿童课程、教师阅读、有效课堂等诸多维度,全面展示新教育实验成果。2020年,学校承办全国首届新教育示范学校开放日活动,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传播好教育

  2016年,我撰写的《走,我们去找好教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我详尽记录了学校10年发展的历程,以及自己的思考与成长。

  2020年,我写的《不负晨昏,奋力生长》参与“我与新教育这些年”征文评比,幸得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点评:

  我们常常用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来比喻教师的成长。所有的人最初都是沉睡的大理石,但石头里面潜藏着“大卫”。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挖掘和雕琢。当他们内心深处那个“大卫”渐渐显露出来的时候,他们便获得了成长,走向了卓越。朱雪晴老师的故事,让我再次想到这个比喻。毫无疑问,通过新教育她把自己雕塑成了“大卫”——这是一个也许还谈不上“卓越”但已经足以让她吃惊的自己。

  14年,确确实实让我脱胎换骨。我无限感恩携手新教育的这一段旅程。我想,如果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老师与孩子的生命因新教育而变得不同,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这些年,我去过萧山区的60多所学校、浙江省内10余个县(市、区),还应新教育研究院的邀请,去了国内20多个省份。我非常乐意与一线的校长教师们,探讨一个个触及教育最根本的命题:如何缔造完美教室、如何研发卓越课程……我希望通过讲述身边的一个个寻常故事,去鼓励与唤醒更多老师:

  你不尝试着做点能力之外的事,就永远无法成长。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你若黯淡,教室就黯淡;你若明亮,教室就明亮……

  新教育,是一份温暖而美好的事业。而我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只要有风,我就飞扬;哪里需要,我就去哪……

责任编辑:陈路

只要有风,我就飞扬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朱雪晴

  朱老师,您这12讲我一讲都没落下。每天晚上,我都会匆匆吃完晚饭,迫不及待等待开讲。

  朱老师,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可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教育还可以这么做!最后的两年里,我一定要好好试一试。

  ……

  这是疫情期间,我在CCtalk实时互动教育平台做“新教育在银河”系列直播时,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给我的留言。

  12天,12讲,竟引来了45万校长与一线老师的热切回应,这让我始料未及。河南一位老师发给我长达54页3.2万字的笔记与心得;我的邮箱里,收到了200多封教师来信。一夜之间,仿佛“新教育”这3个字,把天南海北无数教师的教育热情点燃了,一如新教育点燃当年的我。

  在全国新教育实验第二十届年会上,我非常荣幸地获评2020年全国新教育“年度人物”。从朱永新老师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我无限感慨:“大鹏鸟能够展翅高飞,靠的是大风的托举;而我能站在这里,靠的是新教育这么多年的托举。”

  幸遇新教育

  2007年春天,受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委派,我随新教育研究中心赴贵州参加公益支教。支教回来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把我击倒在地。

  卧病期间,我读完了新教育研究中心寄来的几十本童书。在生命的至暗时刻,是这些书,带着我走进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相传老鹰活到40岁时,不得不飞到悬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让新的喙长出来;把指甲拔掉,让新的爪子长出来;把羽毛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然后,在5个月以后,才得以重新飞翔。

  我恰似这老鹰,在差不多40岁时,忍着身与心的双重疼痛,打碎了自己,清空了自己,然后,找回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创造好教育

  重返校园后,我便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全心全意践行新教育理念。14年过去了,当年濒临倒闭的银河小学,已发展成为拥有一校三区的银河教育集团。新教育,真的让一所学校变得与众不同。

  我们坚信“阅读,为人生奠基”,所以,每年都会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打造高品质书柜,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感受到,书,是“甜”的。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书香校园。2017年,《人民教育》刊发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我们专注教师团队的锤炼,以每位教师的优势潜能为核心,通过菜单式专业发展自选,让教师们在共同体的同生共进中,实现了最优的发展。以此撰写的《教师,在研究自己中成长》获浙江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基于优势潜能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我们全力打造一间间完美教室。“守住每一个孩子,擦亮每一个日子”,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对每一间教室的承诺。老师们的用心付出,让一间间小小的教室生机盎然,6个教室先后被评为新教育实验“全国十佳教室”。

  我们根据学生的需要,潜心研发卓越课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性,我们创生了“十品性课程”;为了消除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的恐惧感,我们创生了“入学课程”。短短几年,先后有4个课程被评为新教育实验“全国十佳课程”,1个课程被评为浙江省德育精品工程。

  新教育,让老师们学会了用农人培育庄稼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教师们变得更宽容、更温和、更有耐心。新教育,也促使我们做了许许多多原以为难以做到的事:每周家信、全科评语、个案诊疗、全员家访等,且一做就是十几年。

  2010年,银河小学承办全国新教育开放周活动,从学校文化、儿童课程、教师阅读、有效课堂等诸多维度,全面展示新教育实验成果。2020年,学校承办全国首届新教育示范学校开放日活动,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传播好教育

  2016年,我撰写的《走,我们去找好教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我详尽记录了学校10年发展的历程,以及自己的思考与成长。

  2020年,我写的《不负晨昏,奋力生长》参与“我与新教育这些年”征文评比,幸得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点评:

  我们常常用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来比喻教师的成长。所有的人最初都是沉睡的大理石,但石头里面潜藏着“大卫”。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挖掘和雕琢。当他们内心深处那个“大卫”渐渐显露出来的时候,他们便获得了成长,走向了卓越。朱雪晴老师的故事,让我再次想到这个比喻。毫无疑问,通过新教育她把自己雕塑成了“大卫”——这是一个也许还谈不上“卓越”但已经足以让她吃惊的自己。

  14年,确确实实让我脱胎换骨。我无限感恩携手新教育的这一段旅程。我想,如果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老师与孩子的生命因新教育而变得不同,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这些年,我去过萧山区的60多所学校、浙江省内10余个县(市、区),还应新教育研究院的邀请,去了国内20多个省份。我非常乐意与一线的校长教师们,探讨一个个触及教育最根本的命题:如何缔造完美教室、如何研发卓越课程……我希望通过讲述身边的一个个寻常故事,去鼓励与唤醒更多老师:

  你不尝试着做点能力之外的事,就永远无法成长。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你若黯淡,教室就黯淡;你若明亮,教室就明亮……

  新教育,是一份温暖而美好的事业。而我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只要有风,我就飞扬;哪里需要,我就去哪……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