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正余初级中学 李晋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我们有一个信念:让学生爱上阅读,从书籍中获得智慧和力量,就是送给他们一生最好的礼物。因为这样一个信念,这些年,我们在阅读的路上,孜孜以求。
丰富阅读资源。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前提是学生有书可读、有爱读的书。每年毕业典礼,我们都设计了一个赠书的环节;日常凡是奖给学生的奖品,我们均以图书为主;每个月,学校都会买书,一买学生“应该读”的书,二买学生“想要读”的书。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我们双管齐下:一是让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开书单,学校审核后统一购买;二是鼓励学生直接找我。
一日我在食堂陪餐,一个学生走到我跟前说:“校长,我想看东野圭吾的书。”“书吧里不是有好多吗?”我说。“全看完了。”她笑眯眯地说。“哦?”我有点惊讶,“你还想看他的哪些书?你写出来。”她答应后很高兴地离开了。第二天,我办公室的沙发上放着一张纸条——东野圭吾的书13本,还有1本是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3:无境之爱》。
打造阅读空间。首先,要让教室成为一个微型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格书柜,书柜里摆放的是他们从家里带过来的自己最喜爱的书籍。课桌上、窗台上,图书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其次,要让图书馆成为校园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结合学生意见,我们将图书馆改造成“点点书吧”,寓意“每天读书一点点”,做到“两无两有”——“两无”:一无时间限制,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自由出入;二无专人管理,全书架开放,学生可以自助借还;“两有”:一有品种不同的茶水,学生可随意享用;二有品种丰富的图书——就像一个图书超市,书架上琳琅满目。
研发阅读课程。2016年,我们提出“多元阅读”这个概念。2018年,我们又开始从“读书”走向“读人”和“读物”,逐渐形成“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
“读书”是主体,主要分三大版块。一是晨诵、午读、暮省。大课间,我们有一个诗词诵读仪式;中午,我们有固定的午读时间;暮省,我们追求的是“心灵对话”——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有那么一点时间和自己对话,然后通过班主任的用心批阅,进行心灵互动,情感碰撞……二是悦读课程,即整本书阅读教学。每周1课时,目标指向阅读素养,重点任务是让学生会读书、懂得如何体验阅读乐趣。三是“阅读+”课程。阅读+写作、阅读+播音、阅读+表演——与“悦读课程”对接,旨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让读的整本书活起来。
“读人”和“读物”是两翼。“读人”版块包括“每月一影”和“丁香讲坛”,都是围绕学校每个月的教育主题来设计和开展,让我们的学生每个月都能观赏一部经典电影,每个月都有一次机会“聆听窗外的声音”。
“读物”版块聚焦艺术和体育。通过开设读帖(书法)、读画、读舞、读乐和读球等走班式选修课程,试图实现艺术、体育和阅读的互联互通,为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创造多元化成长环境和学习支持。
开展阅读活动。新教育认为,要推动孩子的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书的热爱。如举办校园读书节、成立班级书友会、举行“我读你听”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分享会等。
构建激励机制。教师层面,我们把阅读教学、课程研发等与优才培养和考核挂钩;学生层面,我们每年都举行“十佳阅读之星”和“莫言奖”评选等活动,在每个孩子的生命中种下一颗叫“阅读”的种子。渐渐地,不管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赛场上,我们的学生,都是“今年花胜去年红”;不管是教学质量,还是综合考评,我们都开始领跑全区同类学校;最高兴的是,学生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不少学生成了“书痴”。
比如今年毕业的学生范瑾云,她平均每3天读完一本书,2020年4月,她与“话本小说网”签约,成为签约作者。迄今,她已创作6部小说。
新教育武侯宣言里有这么一句:“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点亮一盏心灯。”
因为相信,所以执着——我们愿做“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