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在“生态语文”里成长

作者:刘硕敏 发布时间:2021-09-1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刘硕敏

  在东渡实验学校,我有幸进入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遇见了“生态语文”,遇见了良师益友。

  初见学科中心领衔人陈芳老师,她穿着一身旗袍,江南女子的精致优雅可以从她身上一眼看出。她的吴侬软语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声音总是柔柔的,像是小时候吃过的糯米糕,香甜软糯。

  第一次上公开课,我按照4个模块备课,把课堂分成4个板块。陈老师跟我说,课要生态自然,不能生硬组装。“生态语文”课是互动生成、浑然一体的,要明确目标、协调关系、优化资源、关注学生。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生态语文”这个概念。

  在教研组老师帮助下,我的教案经过5次打磨才初步定稿。上公开课的前一天晚上,陈老师的电话不期而至。

  “硕敏,准备好了吧?我在办公室,一起再看看教案、课件?”灯光下,陈老师的眉眼显得很温柔,她说,“硕敏啊,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这样问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生态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好的提问容易拉近你和学生、学生和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此时月亮早已高高地挂在窗外,在陈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的心中有了敞亮的“学生立场”。

  2021年5月,我应盐城市经济开发区邀请,参加5市10校9门学科大型开放活动,执教公开课《石壕吏》。当天一早,我的师傅陈老师及孙敏、袁媛两位老师已经到校,听我演课。随后,我第一次坐上了从张家港到盐城的高铁,车厢成了我们的磨课室。陈老师说,听说配合你上公开课的学生已经学过《石壕吏》这篇课文,那么,“炒冷饭”是没有意义的。教学时最好定位于“经典再读”,让学生们温故知新,常读常新,并适度拓展“三吏三别”的内容,从一篇关联一组,走向群诗的学习。从教学的起点、目标、内容,特别是活动组织方面,我们始终以“贴近学生、群文阅读、生态圆融、生命成长”为追求,集思广益,精打细磨。陈老师她们陪我走进陌生的学校、陌生的教室,帮我调试电脑,分发材料,分小组排座。这一切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上完公开课,一位南京老师评课时说:“刘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生态语文’课堂的样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开拓学生的眼界,由一首诗歌到一个系列的诗歌,再到一个人的精神,最后是中国士大夫的气质,实在是看到了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一个人能够走得更快,一行人肯定能够走得更远,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学科中心团队的一员。

  新学期,我成了东渡实验学校语文组第5任教研组长。我很明白身为学科中心成员,肩负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继续在“生态语文”的道路上育人前行。

  (作者系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成员,张家港市教学能手,东渡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责任编辑:陈路

在“生态语文”里成长
发布时间:2021-09-1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刘硕敏

  ■刘硕敏

  在东渡实验学校,我有幸进入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遇见了“生态语文”,遇见了良师益友。

  初见学科中心领衔人陈芳老师,她穿着一身旗袍,江南女子的精致优雅可以从她身上一眼看出。她的吴侬软语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声音总是柔柔的,像是小时候吃过的糯米糕,香甜软糯。

  第一次上公开课,我按照4个模块备课,把课堂分成4个板块。陈老师跟我说,课要生态自然,不能生硬组装。“生态语文”课是互动生成、浑然一体的,要明确目标、协调关系、优化资源、关注学生。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生态语文”这个概念。

  在教研组老师帮助下,我的教案经过5次打磨才初步定稿。上公开课的前一天晚上,陈老师的电话不期而至。

  “硕敏,准备好了吧?我在办公室,一起再看看教案、课件?”灯光下,陈老师的眉眼显得很温柔,她说,“硕敏啊,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这样问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生态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好的提问容易拉近你和学生、学生和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此时月亮早已高高地挂在窗外,在陈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的心中有了敞亮的“学生立场”。

  2021年5月,我应盐城市经济开发区邀请,参加5市10校9门学科大型开放活动,执教公开课《石壕吏》。当天一早,我的师傅陈老师及孙敏、袁媛两位老师已经到校,听我演课。随后,我第一次坐上了从张家港到盐城的高铁,车厢成了我们的磨课室。陈老师说,听说配合你上公开课的学生已经学过《石壕吏》这篇课文,那么,“炒冷饭”是没有意义的。教学时最好定位于“经典再读”,让学生们温故知新,常读常新,并适度拓展“三吏三别”的内容,从一篇关联一组,走向群诗的学习。从教学的起点、目标、内容,特别是活动组织方面,我们始终以“贴近学生、群文阅读、生态圆融、生命成长”为追求,集思广益,精打细磨。陈老师她们陪我走进陌生的学校、陌生的教室,帮我调试电脑,分发材料,分小组排座。这一切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上完公开课,一位南京老师评课时说:“刘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生态语文’课堂的样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开拓学生的眼界,由一首诗歌到一个系列的诗歌,再到一个人的精神,最后是中国士大夫的气质,实在是看到了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一个人能够走得更快,一行人肯定能够走得更远,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学科中心团队的一员。

  新学期,我成了东渡实验学校语文组第5任教研组长。我很明白身为学科中心成员,肩负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继续在“生态语文”的道路上育人前行。

  (作者系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成员,张家港市教学能手,东渡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