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传统文化润童心

作者:徐 欣 发布时间:2021-11-0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江西省定南县第二小学 徐欣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端午节是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你准备做些什么……孩子们带着这些困惑,和我一同走进“传承情怀品端午·传统文化润童心”端午课程。

  端午习俗大探秘。基于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一起对端午节的习俗展开了大调查,孩子们在班级群里进行了交流讨论:“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我在电视上看过龙舟比赛,很精彩!”“我吃过咸蛋黄和猪肉馅儿的粽子。”“我们端午节还会吃鸭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大家自主了解端午节的知识,我们的端午活动在这一刻开始萌发。接着,通过谈话、讲端午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形式,我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独特的节日文化。

  声情并茂诵诗词。 古诗词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传承,承载着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情趣。端午节前一周,我带领孩子们晨诵朗朗上口、节奏鲜明的端午节诗词。我们读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读殷尧藩的《端午日》、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孩子们声情并茂,真情投入,在字里行间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领略传统文化温暖的情怀,琅琅书声在每一个清晨回荡。

  五花八门“做”端午。孩子们围绕端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生发出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理解,厚实文化底蕴,激发民族自信。绘画小能手们一展身手,绘制了“端午手抄报”“端午绘画”“彩色绘蛋”。爱读书的孩子们做了“端午创意书签”,相信他们在读书时也一定能想起这次特殊的端午课程。还有的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卡纸、太空泥制作了憨态可掬的粽子,让人垂涎欲滴。看到孩子们的能力这么强,我甚是欣慰,趁热打铁举行了“手工龙舟大赛”。孩子们摩拳擦掌,用一双双巧手制作出了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龙舟。

  飘香四溢挂香包。端午还有挂香包的习俗,佩戴在胸前,香气扑鼻,据说可以祛疫祈福。孩子们亲手制作了既好看又好闻的香包,还有的孩子废物利用,把口罩做成了香包呢。拿着自己做好的香包,开心地与大家分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香包一般都会配上五彩绳,孩子们满心欢喜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一根根彩色的线在他们灵巧的手中穿来绕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手腕上的五彩绳,一起戴上的还有彩色的快乐和幸福!

  门前挂艾祈平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传说,人们把艾草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父母和孩子们一起来到郊外,寻找艾草,并摘下艾叶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孩子们认真的样子、陶醉的神情,让人忍俊不禁。接着,孩子们用彩绳拴起艾草,挂在门口,驱蚊避邪、祈福安康。

  巧手裹粽传情意。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是家喻户晓的习俗。我想让包粽子的传统手艺在我们水滴班延续下去,于是一步步教会了孩子们包粽子的方法,让他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深入体验粽子节劳动的乐趣。任务布置下去后,一个孩子说道:“徐老师,我能把自己包的粽子送给您吃吗?”紧接着,其他孩子也纷纷抢着要给我送粽子。于是,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孩子们包的粽子收集起来,送给我们班的留守儿童,有爱心的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地答应了。我们走进了4个留守儿童家庭,虽然路途远,楼层高,但看到爷爷奶奶们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到那一声声“谢谢大家了,谢谢”,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端午节的情怀里,融进了孩子们一起分享、一起体验的温暖和甜蜜!

  受益匪浅记端午。有体验,有分享,有收获,大家把这次活动的所感所得纷纷记录下来。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变强了,视野变开阔了,相信所有人都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想这次的行动将会在他们生命中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迹,孩子们的耐心、爱心、责任心,都在这里被挖掘、被放大。

  端午课程是水滴班传统文化课程的一个代表。穿越端午课程,体验端午习俗,孩子们的生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悄然生长。

责任编辑:陈路

传统文化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1-11-0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徐 欣

  ■江西省定南县第二小学 徐欣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端午节是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你准备做些什么……孩子们带着这些困惑,和我一同走进“传承情怀品端午·传统文化润童心”端午课程。

  端午习俗大探秘。基于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一起对端午节的习俗展开了大调查,孩子们在班级群里进行了交流讨论:“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我在电视上看过龙舟比赛,很精彩!”“我吃过咸蛋黄和猪肉馅儿的粽子。”“我们端午节还会吃鸭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大家自主了解端午节的知识,我们的端午活动在这一刻开始萌发。接着,通过谈话、讲端午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形式,我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独特的节日文化。

  声情并茂诵诗词。 古诗词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传承,承载着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情趣。端午节前一周,我带领孩子们晨诵朗朗上口、节奏鲜明的端午节诗词。我们读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读殷尧藩的《端午日》、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孩子们声情并茂,真情投入,在字里行间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领略传统文化温暖的情怀,琅琅书声在每一个清晨回荡。

  五花八门“做”端午。孩子们围绕端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生发出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理解,厚实文化底蕴,激发民族自信。绘画小能手们一展身手,绘制了“端午手抄报”“端午绘画”“彩色绘蛋”。爱读书的孩子们做了“端午创意书签”,相信他们在读书时也一定能想起这次特殊的端午课程。还有的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卡纸、太空泥制作了憨态可掬的粽子,让人垂涎欲滴。看到孩子们的能力这么强,我甚是欣慰,趁热打铁举行了“手工龙舟大赛”。孩子们摩拳擦掌,用一双双巧手制作出了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龙舟。

  飘香四溢挂香包。端午还有挂香包的习俗,佩戴在胸前,香气扑鼻,据说可以祛疫祈福。孩子们亲手制作了既好看又好闻的香包,还有的孩子废物利用,把口罩做成了香包呢。拿着自己做好的香包,开心地与大家分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香包一般都会配上五彩绳,孩子们满心欢喜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一根根彩色的线在他们灵巧的手中穿来绕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手腕上的五彩绳,一起戴上的还有彩色的快乐和幸福!

  门前挂艾祈平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传说,人们把艾草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父母和孩子们一起来到郊外,寻找艾草,并摘下艾叶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孩子们认真的样子、陶醉的神情,让人忍俊不禁。接着,孩子们用彩绳拴起艾草,挂在门口,驱蚊避邪、祈福安康。

  巧手裹粽传情意。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是家喻户晓的习俗。我想让包粽子的传统手艺在我们水滴班延续下去,于是一步步教会了孩子们包粽子的方法,让他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深入体验粽子节劳动的乐趣。任务布置下去后,一个孩子说道:“徐老师,我能把自己包的粽子送给您吃吗?”紧接着,其他孩子也纷纷抢着要给我送粽子。于是,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孩子们包的粽子收集起来,送给我们班的留守儿童,有爱心的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地答应了。我们走进了4个留守儿童家庭,虽然路途远,楼层高,但看到爷爷奶奶们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到那一声声“谢谢大家了,谢谢”,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端午节的情怀里,融进了孩子们一起分享、一起体验的温暖和甜蜜!

  受益匪浅记端午。有体验,有分享,有收获,大家把这次活动的所感所得纷纷记录下来。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变强了,视野变开阔了,相信所有人都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想这次的行动将会在他们生命中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迹,孩子们的耐心、爱心、责任心,都在这里被挖掘、被放大。

  端午课程是水滴班传统文化课程的一个代表。穿越端午课程,体验端午习俗,孩子们的生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悄然生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