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鼓励学生质疑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秦志刚 发布时间:2021-11-0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秦志刚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或不让学生质疑,生怕学生“跑题”,完不成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不想也不会质疑,从而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更谈不上什么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想问、会问等主动学习意识和行为,使学生善于质疑、善于发现、善于运用、善于创造,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愿意把老师当成好朋友,当成熟悉的伙伴。既然学生有这一心理需要,教师就应该尽量做到这一点,与自己的学生一起笑、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孩子王”。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目光跟着你走、思维随着你转。

  同时,教师更应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多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们愿意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吗?”“你想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你敢解答这道难题吗?”“(关于这道题、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诸如此类的话语还有很多,每位教师都知道,但关键在于你会不会去说。其实简单的几句话,在学生听来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就随之活泼、生动起来。在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高涨,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将更加强烈。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前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知识的局限性与阅历的有限性,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去提问。为使学生有问可提、有问要提,教师必须更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改进。

  指导质疑的方法技巧,使学生会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课前,引导学生在揭示课题时质疑。许多教师特别是在新授课时,非常注重揭题环节的完美性、铺垫性,但容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忽略他们想知道些什么。而这时,恰恰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自主学习的好机会。因此,笔者在每次出示课题后,有意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之类的问题。随后,笔者自己作为一名成员融入学生的讨论小组参与讨论,把讲台让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课中,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一些学生虽然敢于提问,但提的常常可能是缺少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课尾,引导学生对整体内容质疑。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可以看板书质疑,也可以看书质疑。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要在课堂上太吝啬自己的时间,应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质疑。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

鼓励学生质疑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11-0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秦志刚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秦志刚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或不让学生质疑,生怕学生“跑题”,完不成教学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不想也不会质疑,从而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更谈不上什么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想问、会问等主动学习意识和行为,使学生善于质疑、善于发现、善于运用、善于创造,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愿意把老师当成好朋友,当成熟悉的伙伴。既然学生有这一心理需要,教师就应该尽量做到这一点,与自己的学生一起笑、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孩子王”。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目光跟着你走、思维随着你转。

  同时,教师更应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多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们愿意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吗?”“你想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你敢解答这道难题吗?”“(关于这道题、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诸如此类的话语还有很多,每位教师都知道,但关键在于你会不会去说。其实简单的几句话,在学生听来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就随之活泼、生动起来。在这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高涨,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将更加强烈。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前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知识的局限性与阅历的有限性,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去提问。为使学生有问可提、有问要提,教师必须更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改进。

  指导质疑的方法技巧,使学生会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课前,引导学生在揭示课题时质疑。许多教师特别是在新授课时,非常注重揭题环节的完美性、铺垫性,但容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忽略他们想知道些什么。而这时,恰恰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自主学习的好机会。因此,笔者在每次出示课题后,有意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之类的问题。随后,笔者自己作为一名成员融入学生的讨论小组参与讨论,把讲台让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课中,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一些学生虽然敢于提问,但提的常常可能是缺少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课尾,引导学生对整体内容质疑。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可以看板书质疑,也可以看书质疑。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要在课堂上太吝啬自己的时间,应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质疑。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