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大家论道 > 正文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不同课型中的应用

作者:李婕 发布时间:2016-10-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课堂,它在新课、复习课、小结课、试卷评讲课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新课、复习课及试卷评讲课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

  新授课:借助思维导图明确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点”

  历史课新课教学时,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逻辑相关的小问题,然后再将小问题继续细分,最终使这一历史核心知识呈现出树状结构的分布格局。画好思维导图,关键在于理性思考,本质在于学会追问。通过一组问题一层一层地设问,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使学生能够轻松把握历史事件的主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就要善于提问题,要有问题设计的能力。好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增加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思考的力度。历史知识是一种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学生思维积极介入的学习内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增强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方式,学生逐步学会了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笔者发现本课朝代范围跨度非常大,横跨汉朝至元朝,知识点涉及“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等,纷繁复杂,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尚且不足,又是首次接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一时难以理解,所以采用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图示的方法效果将会更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更好地理解本课众多的知识点。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笔者先从课文的标题出发,确定核心关键词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接着围绕关键词设置追问“政治制度主要分为哪些方面”,并将其发散为三个分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为统治者而服务的“选官用官制度”,进而追问“汉至元这三方面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以上问题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皇帝与宰相”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个分支各自的组成内容继续发散,按照朝代顺序将制度的变化演进一一细化,落实到各个关键知识点,形成一张本课的思维导图。

  复习课:运用思维导图形成

  高中历史知识的“线”

  布鲁纳认为,所掌握的知识越基础、越概括,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就越广泛,用基本的、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应当成为教育过程的核心。由此可见,历史教师需从宏观上对知识进行“聚合”设计,使若干知识整合为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凸显核心知识板块,形成一个以核心知识为中心、以历史思维方法为线索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带动其他知识的优化学习。

  新课程之后的历史新教材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涵盖面广的历史问题。有时同一个核心知识却被零散地分布在一本教材的各课中,甚至分布在几本教材中,因此知识的核心内在逻辑关系往往隐含在繁杂的内容之中。所以在复习时有必要对各专题知识进行整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如在复习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时,可将“人文主义”作为核心关键词,选取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间段进行发散和中外对比。这样的思维导图不仅将第一、二、五、六单元整合在一起,还将专题知识体系延伸到当今世界,与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主要热点时事相联系,符合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关注时事热点、重视能力考查的特点。此外,这张“人文主义”复习导图可以让学生理解现代的一些思想观念明显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

  试卷评讲课:利用思维导图构建

  高中历史知识的“体”

  试卷评讲课对教学起着反馈、矫正、巩固、完善、提高的作用,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其实历史试卷并不神秘可怕,试题虽然高于书本但一定是基于书本的,想要获得高分,理性分析和善于应变很关键,将思维导图引入试卷评讲,可以在讲解时对某一个历史知识点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合理发散。譬如可以将原题的设问方式进行改编,还可以将书本上的几个模块进行组合训练……通过思维导图将分散在各本教材中的各课、各知识点有机结合,从整体上将高中历史的内在知识结构网络组织起来,便可以调动起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试卷评讲课应当要高效。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易错点,从题海中归纳出共性,掌握解题规律、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示范解题的过程,将严谨、富有历史逻辑的思路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指导学生对考点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找到这些知识点解题的突破口和最佳途径,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