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糖罐子每个学期都要空上个3、4个,看到孩子的进步大,买多少我都乐意!”蔡华林是阜宁实小府前街校区的一名语文老师。温馨、有趣、难忘……在蔡老师的朋友圈里,记录着无数个与孩子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双减”背景下,学生留在学校的时间变长了,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好吃的棒棒糖、各种类型的表扬信、还有一些各式各样的小玩具……在蔡老师的口袋里、包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小奖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认真等,学生每一处细微的进步都被细心的蔡老师看在眼中,放在心上。
在这样的激励模式下,课堂上学生们高举的小手越来越多,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洪亮,作业本上的字越来越工整,孩子们把每节语文课都当作是一件无比期盼的事。
谈到蔡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老师沙哑的嗓音令人心疼。对此,蔡老师笑着说:“从教20多年,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教低年级的学生,小娃娃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需要老师反复引导,所以嗓子常年沙哑,也算是大部分低年级老师的常态。” 的确如此,学生握笔姿势、上课坐姿、走路排队、阅读习惯等良好习惯养成的背后,低年级老师默默地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和心血。
除了学习表现,在生活上,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做操认真的学生也被老师看在眼里,这些同学同样收获了蔡老师的“奖励”。
作为班主任,蔡老师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对于孩子来说的重要时刻。
开学了,蔡老师会为班上的学生每人准备一罐旺仔牛奶,再拿两片阜宁大糕,寓意新学期孩子们“学业旺旺”;儿童节到了,她和家长们一起悄悄为孩子们准备礼物,并贴心准备祝福的话语;放寒暑假了,她为孩子们准备了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巧克力金牌,还有比脸还大的棉花棒棒糖;每一次的校内活动上,从创意到实施,从服装到道具,从音乐到队形,蔡老师都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师生之间爱的传递总是相互的。有一天,蔡老师穿着白色的羽绒服为同学们讲课,第二天,讲台上就出现了一副绣着小兔子的套袖。原来,班上的学生怕蔡老师改作业把衣服弄脏,所以悄悄为她准备的;还有蔡老师的办公桌上,时常出现的金嗓子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