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吕成霞:吹响陶笛,她为留守儿童开启音乐梦想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27 来源: 最美教育人

  多年来,宝应当地有一名老师在她的音乐课堂上开设陶笛课,给无数的留守学生带来了温暖和力量。她就是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教师吕成霞。

  2023年5月24日下午,吕成霞带领37名留守儿童参加宝应县中小学生才艺大赛暨艺术展演活动。一曲陶笛合奏《丰收歌》赢得了场内观众阵阵掌声。提起陶笛教学,吕成霞说道:“留守儿童学陶笛,从不认识音符到吹出美妙笛声,我特别有成就感。看到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虽然累一点,但特别值得。”

  2017年秋,吕成霞在音乐课上尝试用陶笛吹奏了《茉莉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没想到,学生们被清脆的陶笛声所陶醉,对陶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吕成霞在音乐课上正式开始陶笛教学。

  对于陶笛教学,吕成霞充满信心,她表示:“陶笛小巧精致、携带方便,且悦耳古朴,是适合大众吹奏的乐器。孩子们接受能力强,学陶笛更容易入门。”当时,由于没有陶笛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吕成霞就根据实际自编陶笛本土教材。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会吹奏一两首陶笛曲子,这让吕成霞备受鼓舞。

  吕成霞教留守儿童吹陶笛 (房伟 摄)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留守儿童的艺术素养,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吕成霞在学校成立“陶韵荷乡”社,把喜爱学陶笛的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每周利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吹陶笛,让他们在美妙的笛声中快乐学习,从中找到自信。

  2018年5月,吕成霞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留守儿童练习吹陶笛,并带领7名留守儿童前往南京参加全国“陶笛之星”南京赛区比赛。结果,孩子们表演出色, 全都获得了全国大赛银奖。家长们得知孩子的比赛成绩后更是欢欣鼓舞。

  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的小远(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自去年学习陶笛后,他对陶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了两周,他就会吹奏《小星星》《小毛驴》等曲子,随后学吹《荷塘月色》《丰收歌》等陶笛曲子更是轻松自如。“我感谢吕老师让我走近陶笛,陶笛是我自信的源泉,也给了我奋斗的目标。” 在一篇作文中,小远写到了陶笛,并详细记录了自己学吹陶笛的收获。小远母亲在交流中发现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特地从外地打来电话,由衷地感谢吕老师为孩子付出的一切。

  吕成霞在课堂上教留守儿童学陶笛(房伟 摄)

  在吕老师的带领下,望直港镇中心小学的陶笛教育逐渐受到了宝应城乡中小学校的关注。不少学校邀请吕成霞前往学校指导,她总是欣然答应,满腔热情地辅导每一位想学陶笛的孩子。她还走进宝应县文化馆公益课堂,每周六下午教授学生吹陶笛,她希望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能有机会学习陶笛。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学好陶笛,吕成霞总是循循善诱,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幽默的语言,让他们捕捉到乐感,找到正确的音调和发音方法。“在公益课堂上,吕老师能用陶笛吹奏各种鸟叫声,还能模仿消防车的声音,我们很爱听。她还耐心教我们吹陶笛,现在,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曲子,我还经常带着我心爱的陶笛吹给外公和外婆听,他们都夸我吹得好听。”宝应县桃园小学留守儿童小蒋(化名)自豪地说。

  “这几年一共辅导了上千名留守儿童吹陶笛,每当看到这些孩子吹奏出动听的笛音,我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很值得。”吕成霞说。

  吕成霞在宝应文化馆开设陶笛公益课(刘延龙 摄)

  作为宝应县中小学才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吕成霞表示,她将继续普及陶笛教学,让小小陶笛惠及每一个孩子,力争让全县留守儿童都能在陶声笛韵中享受笛声的美妙悠扬,在美妙的旋律中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朱璐

吕成霞:吹响陶笛,她为留守儿童开启音乐梦想
发布时间:2023-06-27   
来       源:最美教育人  
作       者:

  多年来,宝应当地有一名老师在她的音乐课堂上开设陶笛课,给无数的留守学生带来了温暖和力量。她就是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教师吕成霞。

  2023年5月24日下午,吕成霞带领37名留守儿童参加宝应县中小学生才艺大赛暨艺术展演活动。一曲陶笛合奏《丰收歌》赢得了场内观众阵阵掌声。提起陶笛教学,吕成霞说道:“留守儿童学陶笛,从不认识音符到吹出美妙笛声,我特别有成就感。看到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虽然累一点,但特别值得。”

  2017年秋,吕成霞在音乐课上尝试用陶笛吹奏了《茉莉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没想到,学生们被清脆的陶笛声所陶醉,对陶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吕成霞在音乐课上正式开始陶笛教学。

  对于陶笛教学,吕成霞充满信心,她表示:“陶笛小巧精致、携带方便,且悦耳古朴,是适合大众吹奏的乐器。孩子们接受能力强,学陶笛更容易入门。”当时,由于没有陶笛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吕成霞就根据实际自编陶笛本土教材。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会吹奏一两首陶笛曲子,这让吕成霞备受鼓舞。

  吕成霞教留守儿童吹陶笛 (房伟 摄)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留守儿童的艺术素养,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吕成霞在学校成立“陶韵荷乡”社,把喜爱学陶笛的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每周利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吹陶笛,让他们在美妙的笛声中快乐学习,从中找到自信。

  2018年5月,吕成霞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留守儿童练习吹陶笛,并带领7名留守儿童前往南京参加全国“陶笛之星”南京赛区比赛。结果,孩子们表演出色, 全都获得了全国大赛银奖。家长们得知孩子的比赛成绩后更是欢欣鼓舞。

  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的小远(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自去年学习陶笛后,他对陶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了两周,他就会吹奏《小星星》《小毛驴》等曲子,随后学吹《荷塘月色》《丰收歌》等陶笛曲子更是轻松自如。“我感谢吕老师让我走近陶笛,陶笛是我自信的源泉,也给了我奋斗的目标。” 在一篇作文中,小远写到了陶笛,并详细记录了自己学吹陶笛的收获。小远母亲在交流中发现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特地从外地打来电话,由衷地感谢吕老师为孩子付出的一切。

  吕成霞在课堂上教留守儿童学陶笛(房伟 摄)

  在吕老师的带领下,望直港镇中心小学的陶笛教育逐渐受到了宝应城乡中小学校的关注。不少学校邀请吕成霞前往学校指导,她总是欣然答应,满腔热情地辅导每一位想学陶笛的孩子。她还走进宝应县文化馆公益课堂,每周六下午教授学生吹陶笛,她希望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能有机会学习陶笛。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学好陶笛,吕成霞总是循循善诱,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幽默的语言,让他们捕捉到乐感,找到正确的音调和发音方法。“在公益课堂上,吕老师能用陶笛吹奏各种鸟叫声,还能模仿消防车的声音,我们很爱听。她还耐心教我们吹陶笛,现在,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曲子,我还经常带着我心爱的陶笛吹给外公和外婆听,他们都夸我吹得好听。”宝应县桃园小学留守儿童小蒋(化名)自豪地说。

  “这几年一共辅导了上千名留守儿童吹陶笛,每当看到这些孩子吹奏出动听的笛音,我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很值得。”吕成霞说。

  吕成霞在宝应文化馆开设陶笛公益课(刘延龙 摄)

  作为宝应县中小学才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吕成霞表示,她将继续普及陶笛教学,让小小陶笛惠及每一个孩子,力争让全县留守儿童都能在陶声笛韵中享受笛声的美妙悠扬,在美妙的旋律中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