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佟柠:从“学生之师”走向“教师之师”

作者:蔡丽洁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深耕教育28载,从一线高中地理教师成长为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在亲历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发展,致力于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前沿探索,为无锡教育发展贡献心力的同时,佟柠完成了从“学生之师”向“教师之师”的转型,一路走来,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始至终,追求智慧,是我人生的主旋律。”

  教学之“术”——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启迪学生智慧 

  佟柠的家乡在陕西铜川,因为父母在煤炭系统工作,她自小生活在大山深处,山川草木滋养着佟柠的内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历,赋予我内心的安宁,让我拥有创造力和好奇心并存的生命状态”。

  1995年夏天,从徐州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前夕,学姐的一封来信给佟柠带来了无锡招聘新教师的消息。心怀对江南水乡的好奇,佟柠决定前往一试。面试当天,佟柠在试讲时直接手绘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扎实的地理基本功让听课的教师们惊叹,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当场签下了这块“璞玉”。自此,佟柠个人教学生涯的蜕变与无锡教育改革交织在一起。

  来到无锡后,佟柠职业生涯的开局并不顺利。除了新教师普遍遇到的“拦路虎”,佟柠的教师生涯还有一个“小插曲”。1995年,全国高考改革,地理学科不再作为高考科目,学校的地理教师出现富余。次年,佟柠被安排到打字室工作。抱着“处处皆可学习”的心态,佟柠迎难而上:越是听不懂无锡话,她越喜欢找学生谈心;在打字室上不了课,她就埋头练习快速打字,练就同步盲打的本领。

  半年后,重新回到教学岗的佟柠敏锐地察觉到信息技术的崛起,她利用自己的画画和打字功底,画胶片做课件、用Authorware和FLASH制作动画,一堂精彩绝伦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由此诞生,夺得无锡市多媒体展示比赛第一名后,该课又在省里、部里接连获奖。“看到学生喜欢我做的动画,感受到他们对地理的兴趣,我感到愉悦与满足,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佟柠回忆道,“从那时候起,以学生的快乐为出发点,就成了我的使命。”

  2000年,佟柠调入江苏省天一中学,被时任校长沈茂德委以重任,成为地理教研组组长。2001年,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无锡成为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逐渐走入教师的教学中。作为教研组长,佟柠不断思考:课程标准是什么?教学生要教到什么程度?她自己开省级公开课,将思考融入教学实践,同时帮助青年教师磨课,指导青年教师在全国评优课舞台展示交流……2002年,地理作为“大综合”科目之一再度回归江苏高考。2003年,地理被列为高考单科,总分150分。校领导找到佟柠,询问她是否愿意接手新一届高三物地班担任班主任。佟柠没有丝毫犹豫,接下了这个班。

  她郑重地在教学笔记里写下:“这一年,我就只管教好他们。”她仔细分析学情、制定对策。“就是从这一年起,我开始集中研究地理教学该怎么下功夫,怎样做到既吸引学生,又保证高效。”佟柠梳理出一条地理教学逻辑链: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出现在何处—为何会出现—此后如何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人类如何回应,通过系列追问,佟柠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生成思维链条,高效完成地理学科的深度学习。

  当那一届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时,佟柠感慨:“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在班主任工作上,在教研工作上,我过关了。”

  “我非常喜欢老子的三句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作为班主任,佟柠将这个“慈”理解为“慈爱”,也理解成“磁场”,“教师创造磁场,与学生同频共振,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行正向引导,转化负面情绪。在转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追问。”

  提升之“法”—— 

  让课程体系真正转化为育人成果 

  2005年,佟柠调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任地理教师,兼任史地班班主任。“一切归零”的状态给了佟柠新的思考空间,她不再满足于“过关”,而开始追求“提升”。2006年,佟柠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2007年4月,在时任省锡中校长唐江澎的鼓励下,佟柠加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实现了“从课程教学经验走向学理思考”的蜕变。“我开始思考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评价,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学好了,也是从这时开始,我的又一次学习发生了。”2007年9月,佟柠担任省锡中课程教学处副主任,负责课程开发,研制全校学科组三年发展规划的新一轮总框架。

  2009年1月5日,这个阴冷的冬日成了佟柠记忆里的火热支点。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来省锡中作题为《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报告,介绍了全新的评价范式——促进学习的评价,为教师们打开了教育视界。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头脑风暴直接催生了一个校级课题“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开题之初,唐江澎和崔允漷提醒佟柠:“一定要端正态度,千万不要做只有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这些环节的‘套子式’的课题研究,一定要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作为课题的联系人和主要组织者之一,佟柠真正进入了课程评价的领域。

  也是这一年,佟柠的职业生涯迎来了转折。当年9月,佟柠担任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面对教师发展处的职能界定,佟柠曾一度彷徨纠结,唐江澎的一席话令她茅塞顿开:“从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发展处的主要职责是提升教师教研活动的品质,使教研活动能够真正成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突破思维局限后,佟柠放开手脚,把帮助教师们修改公开课简案和课程纲要、参加教研活动研讨有效教学、制定教研组评估方案等作为教师发展处的主要工作。2010年9月,教师发展处组织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百万百卷读书行动,即5年投入100万元完成每位教师阅读100本书的目标。

  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对教育就有了超越性的追求。渐渐地,省锡中的录播教室成了各学科组的“必争之地”。每周例行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围桌而坐,听课、评课、专题报告、读书交流……录播教室外,电子屏清晰地显示着各学科组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表,全校教师可自主选择跨组交流。有时,适逢外校的教师前来参观听课,录播教室便会座无虚席。而当年的“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从校级课题发展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们由此发表了10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6项子课题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于2013年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切为了教师享有高品质的专业生活”的理念,渐渐照进了现实。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推动学校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佟柠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学理上的欠缺。她决心去读博。在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佟柠每天早上3点半起床,自学两个小时,每周六雷打不动去上海上考博英语课。对于远超于常人的艰辛付出,佟柠却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提升思维的过程是快乐的”。2012年,佟柠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师从崔允漷,如愿走进课程研究的理论前沿。其后两年,佟柠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校本课程“中国化”探索与实践》《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创新实践》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佟柠主动要求兼任高一年级主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学生通过走班选课,实现了“一人一张课表”。在严格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佟柠智慧地探索校本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实践,擦亮了学校文化发展的“底色”,也寻找到了成全学生的“密码”。

  “生动的课堂、温柔的谈话、忙碌而热情洋溢的状态……”在省锡中,提起佟柠,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讲到这些,而“地理课的美术时间”最为大家津津乐道。“佟老师每节课都会让同学在黑板上默绘地图,在圈画和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各类地理环境特点。”如今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省锡中2017届毕业生周婷霏还能熟练运用地理知识规划旅游路线。周婷霏的同学朱雨辰则因为佟柠的指引,结合自身兴趣,走上了ESG(环境、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之路。

  学生们树立起自己的“志业”,这是佟柠最大的收获。“我们培养的是创造美好未来的人,他们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需要道德和品格的阶梯,也需要体会知行合一的过程。课程体系真正转化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育人成果,让我坚定了继续攀登科研高峰的决心。”2018年,佟柠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学科育人:普通高中发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与理论探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佟柠在省锡中申报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过程中担纲编制的学校总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在省内获得高度评价。

  师者之“道”—— 

  人的使命是发现更加广袤的自己 

  为进一步以科研推动教育教学更好实施,从2016年起,佟柠更加关注实证研究,她先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进修,赴华东师范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任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2019年,佟柠的博士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评优秀等级,顺利毕业。面对其他机会,佟柠再一次选择了无锡。“2019年对我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毕业,我具备了把多年的实践和理论融合起来再次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我要将我的所学用来回报无锡教育。”

  2019年7月,佟柠出任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发展研究部主任,2021年12月担任学院副院长,“我希望能够在提高教师的认知上做一些工作。”佟柠说。

  带着这样的信念,佟柠积极推动全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在无锡扎实落地。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小学,为解决学校课程结构不完善的困境,推动城乡学校齐头并进,佟柠多次来到该校,并请来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斌等专家,为学校凝练育人体系和教育哲学,帮助教师们理解义务教育新课标修订背景下课程育人的新样态。2021年,含八士实验小学“至真”好教师团队在内,无锡市有40个团队立项为市级重点培育团队,6个省级团队的建设成果在省里汇报展示,多个团队的成果获得江苏省2021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2020年8月,佟柠主持江苏省名师工作室(高中地理),工作室成员在切磋中共同进步。佟柠时常叮嘱:“教学不能陷入情境中,要思考怎么解决真问题。”面对这样的点拨,江苏省天一中学教师沈新荣直言“启发很大”:“现在我备课时,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去上这堂课,怎样组织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是否能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否把科学精神传递给学生……”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想象以及教学本身都是为了让学生从自身意识的局限性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加完整的认知。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指向,以摆脱局限性走向完整性为己任。”从点到面,佟柠努力推动无锡教师提升认知。2021年9月,无锡市新时代强师计划重点工程——“我为良师”全员行动正式启动,行动包含“良师”价值唤醒、“良师”形象凝练、“良师”师德涵育、“良师”师能锻造、“良师”评价引领、“良师”智能支撑等六大工程,如迄今已开展三期的“我为良师”大讲堂活动,从精神引领、潜心育人、科技前沿等不同角度,邀请名家为无锡教师扩展视野、提升境界。

  佟柠的理念也不断传递到无锡以外的地方。今年4 月,佟柠在江苏省丰县中学上了一堂示范课,借助评价,佟柠带领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中清晰观照自身认知的不断跃迁。听课的丰县教师孙莉莉由衷感慨:“佟老师践行的教育是世上最温情的教育。”

  前不久,佟柠作为学员赴南京参加“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学术周活动。与此同时,她的徒弟——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地理研训员是明艳则循着师父的足迹,攻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学位。“一路走来,佟老师温暖、细致又严谨的指导,令我受益终身。后面,我自己该怎么带徒弟,佟老师给了我很好的示范。”

  担任无锡市申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三年建设规划主笔人;核心参与省前瞻性重大项目“五育融合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与区域实践范式研究”;出版《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表现性评价研究》《优质学校发展研究:阿拉伯国家系列》等专著……忙碌而热情洋溢,依然是佟柠现在的状态。

  “人的使命是不断去发现更加广袤的自己,教师的使命是成为伟大的启蒙者。”从“学生之师”走向“教师之师”,佟柠的故事还在继续。

  个人档案 

  佟柠,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高中地理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名师工作室(高中地理)主持人,曾获全国高中地理评优课一等奖、无锡市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核心参与的3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2项成果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出版专著5部。

  另眼看她 

  佟柠,从大山深处走来,到长三角平原扎根,在江苏基础教育立峰。二十八年,从教师向名师向专家向名家行进,这是佟柠的教育生涯、人生之路,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教书育人提供可学可借的样本意义。一是佟柠的功夫见著于课堂教学,是真正的师者。长期深耕课堂,爱生如子。坚持课堂育人,路径明晰,润物无声;激发课堂活力,以绘画、演讲、信息技术等专长,创新课堂美感;追求简约精准,教学风格让课堂轻负高效;学生开心学习,体悟学习的真正意义。学生满意、师生屡屡竞赛获奖,成为佟柠教学优秀的最好注释。二是佟柠的功力来源于科研教研,是真正的学者。佟柠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是全省屈指可数的教师女博士。研究成为专业成长之阶。选题上的现实性,在研究真问题上发力;方式上的实证性,以事实发话,将经验升华;转化上的实效性,让课题研究产生教学生产力;团队上的合作性,带领大家一起做科研,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己。三是佟柠的功成就在于项目锤炼,是真正的能者。佟柠做过多个省课程基地项目和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做过学校发展规划和双新示范区规划,通过项目加强学习,深化学习,以学促干,以学促进,成为项目立人的成功案例。四是佟柠的功德体现于专业引领,是真正的仁者。作为教研组长,改革创新学校学科教学;作为中层干部,聚合学校教师力量研究,抱团发展,方阵式提升;作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面向全省有效辐射,促进全省地理学科建设高地;作为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将职业变成事业,在全市引领广大教师专业提升的块状发展;作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责任在肩,更以教学思想照亮未来。

  从“学生之师”走向“教师之师”,佟柠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点仍然是为了学生,奉献一生。师者、学者、能者、仁者,佟柠画出了教师发展的科学路向。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斌 

  我与佟柠已认识近20年了。其间,由于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密切联系,加上唐江澎校长的推荐,我与佟柠的专业交流一直比较多,尤其是在她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博士那段时间,作为导师的我对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佟柠具有杰出教师大多具备的两种特质:其一是勤于学习。她对学习充满渴望,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是一位典型的终身学习者。对一名地理教师来说,从关注学科走向关注课程、从研究教学走向研究评价、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建设,甚至从地理学科走向其他学科,实现这些转向其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里存在许多“知识差”,而这些知识差需要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去弥补。佟柠就是这样一位在不断迎接挑战中持续学习新知并实现专业成长的教师。其二是善于反思。她从不满足于“知道”,也不满足于“经验积累”,作为一线的实践者,从技能的历练到专业的提升,从关于课堂上怎么做的缄默知识到让人知道自己怎么做再到教人怎么做的经验总结和个人理论凝练,她不断反思并据此进行有组织的知识管理。从她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反思性实践不仅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尽管佟柠的个人发展道路面临岗位变化、需求更替与角色转型等挑战,但她不断学习,着力实践,持续反思,成功地实现了从“学生之师”到“教师之师”的跨越。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崔允漷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对佟柠的岗位培养与锻炼设计,一直沿着“研究驱动、问题解决”的思路展开:放在教师处,是要研究解决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持机制;排在年级部,是想探讨基层行政架构如何承担课程开发职能;派往英国进修,是要深入解剖国际一流学校的品质样态与内在肌理。

  这些课题,一般学校其实都不会怎么关注,学校中层在教育现实压力惯性驱使下,也不会分配太多的精力投入研究。佟柠无疑是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她在创造性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实质性地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成功背后的原因,关键是两条:一是善于追问意义,其实,我出的“题目”都源自对省锡中创建“现代品性的中国高中”的整体思考,而追寻工作项目背后的意义,常决定了中层领导者工作的高度;二是探索专业化解决方案,在“学科组专业化建设”“学校课程开发机制”“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等等细分领域,佟柠都致力探索落地落实的专业路径,倾力研究转化推广的操作方式,而这些常决定着专业领导者研究的深度。

  我一直认为,中国基础教育两大难题,一是转化,即如何把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学校生动的教育实践;二是平衡,即如何在实现教育根本追求的过程中兼顾教育的工具性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把理想做出来”,这需要教育自觉,需要更强的定力,也需要实践逻辑,需要更高的智慧。佟柠通过各岗位的历练,其实已具备这些素养。

  后来推荐她跟着崔老师读博,在博士课题选择与后来的岗位选择中,我一直追问她两个问题:你是谁?你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很难回答的。我在临近退休面临多种选择时,常常想的也是这两条。也许想明白了,才可以做些安顿灵魂的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唐江澎 

  佟柠是我见到的优秀教师中极为少见的可以称得上出类拔萃的,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非同一般的认知力、思考力,使得她能够在看似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和教育研究中,往往能以心智结合甚至超越时空的方式思考,发现常人习以为常、难以觉察的问题,解决由于主客观局限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她博大的胸怀,又让其精深的智慧在一个个实践成就中化为无形,却又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逸君 

  佟柠,既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导师,又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引领者!我非常有幸加入佟老师的省级地理名师工作室,她注重培养我们的“主人意识”,提醒我们要主动学习,主动规划,主动推动工作室的每一项工作。我们把工作室当成家,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在专业发展上相互帮助,她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佟老师的精神鼓舞下,我也不断激励自己,向专业的深处、高处探索,做自己想做的事,挑战自己不敢做的事。

  ——江苏省宿迁中学教师 卞雪 

责任编辑:朱璐

佟柠:从“学生之师”走向“教师之师”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蔡丽洁

  深耕教育28载,从一线高中地理教师成长为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在亲历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发展,致力于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前沿探索,为无锡教育发展贡献心力的同时,佟柠完成了从“学生之师”向“教师之师”的转型,一路走来,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始至终,追求智慧,是我人生的主旋律。”

  教学之“术”——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启迪学生智慧 

  佟柠的家乡在陕西铜川,因为父母在煤炭系统工作,她自小生活在大山深处,山川草木滋养着佟柠的内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历,赋予我内心的安宁,让我拥有创造力和好奇心并存的生命状态”。

  1995年夏天,从徐州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前夕,学姐的一封来信给佟柠带来了无锡招聘新教师的消息。心怀对江南水乡的好奇,佟柠决定前往一试。面试当天,佟柠在试讲时直接手绘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扎实的地理基本功让听课的教师们惊叹,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当场签下了这块“璞玉”。自此,佟柠个人教学生涯的蜕变与无锡教育改革交织在一起。

  来到无锡后,佟柠职业生涯的开局并不顺利。除了新教师普遍遇到的“拦路虎”,佟柠的教师生涯还有一个“小插曲”。1995年,全国高考改革,地理学科不再作为高考科目,学校的地理教师出现富余。次年,佟柠被安排到打字室工作。抱着“处处皆可学习”的心态,佟柠迎难而上:越是听不懂无锡话,她越喜欢找学生谈心;在打字室上不了课,她就埋头练习快速打字,练就同步盲打的本领。

  半年后,重新回到教学岗的佟柠敏锐地察觉到信息技术的崛起,她利用自己的画画和打字功底,画胶片做课件、用Authorware和FLASH制作动画,一堂精彩绝伦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由此诞生,夺得无锡市多媒体展示比赛第一名后,该课又在省里、部里接连获奖。“看到学生喜欢我做的动画,感受到他们对地理的兴趣,我感到愉悦与满足,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佟柠回忆道,“从那时候起,以学生的快乐为出发点,就成了我的使命。”

  2000年,佟柠调入江苏省天一中学,被时任校长沈茂德委以重任,成为地理教研组组长。2001年,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无锡成为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逐渐走入教师的教学中。作为教研组长,佟柠不断思考:课程标准是什么?教学生要教到什么程度?她自己开省级公开课,将思考融入教学实践,同时帮助青年教师磨课,指导青年教师在全国评优课舞台展示交流……2002年,地理作为“大综合”科目之一再度回归江苏高考。2003年,地理被列为高考单科,总分150分。校领导找到佟柠,询问她是否愿意接手新一届高三物地班担任班主任。佟柠没有丝毫犹豫,接下了这个班。

  她郑重地在教学笔记里写下:“这一年,我就只管教好他们。”她仔细分析学情、制定对策。“就是从这一年起,我开始集中研究地理教学该怎么下功夫,怎样做到既吸引学生,又保证高效。”佟柠梳理出一条地理教学逻辑链: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出现在何处—为何会出现—此后如何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人类如何回应,通过系列追问,佟柠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生成思维链条,高效完成地理学科的深度学习。

  当那一届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时,佟柠感慨:“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在班主任工作上,在教研工作上,我过关了。”

  “我非常喜欢老子的三句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作为班主任,佟柠将这个“慈”理解为“慈爱”,也理解成“磁场”,“教师创造磁场,与学生同频共振,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行正向引导,转化负面情绪。在转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追问。”

  提升之“法”—— 

  让课程体系真正转化为育人成果 

  2005年,佟柠调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任地理教师,兼任史地班班主任。“一切归零”的状态给了佟柠新的思考空间,她不再满足于“过关”,而开始追求“提升”。2006年,佟柠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2007年4月,在时任省锡中校长唐江澎的鼓励下,佟柠加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实现了“从课程教学经验走向学理思考”的蜕变。“我开始思考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评价,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学好了,也是从这时开始,我的又一次学习发生了。”2007年9月,佟柠担任省锡中课程教学处副主任,负责课程开发,研制全校学科组三年发展规划的新一轮总框架。

  2009年1月5日,这个阴冷的冬日成了佟柠记忆里的火热支点。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来省锡中作题为《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报告,介绍了全新的评价范式——促进学习的评价,为教师们打开了教育视界。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头脑风暴直接催生了一个校级课题“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开题之初,唐江澎和崔允漷提醒佟柠:“一定要端正态度,千万不要做只有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这些环节的‘套子式’的课题研究,一定要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作为课题的联系人和主要组织者之一,佟柠真正进入了课程评价的领域。

  也是这一年,佟柠的职业生涯迎来了转折。当年9月,佟柠担任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面对教师发展处的职能界定,佟柠曾一度彷徨纠结,唐江澎的一席话令她茅塞顿开:“从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发展处的主要职责是提升教师教研活动的品质,使教研活动能够真正成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突破思维局限后,佟柠放开手脚,把帮助教师们修改公开课简案和课程纲要、参加教研活动研讨有效教学、制定教研组评估方案等作为教师发展处的主要工作。2010年9月,教师发展处组织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百万百卷读书行动,即5年投入100万元完成每位教师阅读100本书的目标。

  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对教育就有了超越性的追求。渐渐地,省锡中的录播教室成了各学科组的“必争之地”。每周例行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围桌而坐,听课、评课、专题报告、读书交流……录播教室外,电子屏清晰地显示着各学科组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表,全校教师可自主选择跨组交流。有时,适逢外校的教师前来参观听课,录播教室便会座无虚席。而当年的“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从校级课题发展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们由此发表了10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6项子课题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于2013年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切为了教师享有高品质的专业生活”的理念,渐渐照进了现实。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推动学校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佟柠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学理上的欠缺。她决心去读博。在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佟柠每天早上3点半起床,自学两个小时,每周六雷打不动去上海上考博英语课。对于远超于常人的艰辛付出,佟柠却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提升思维的过程是快乐的”。2012年,佟柠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师从崔允漷,如愿走进课程研究的理论前沿。其后两年,佟柠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校本课程“中国化”探索与实践》《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创新实践》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佟柠主动要求兼任高一年级主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学生通过走班选课,实现了“一人一张课表”。在严格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佟柠智慧地探索校本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实践,擦亮了学校文化发展的“底色”,也寻找到了成全学生的“密码”。

  “生动的课堂、温柔的谈话、忙碌而热情洋溢的状态……”在省锡中,提起佟柠,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讲到这些,而“地理课的美术时间”最为大家津津乐道。“佟老师每节课都会让同学在黑板上默绘地图,在圈画和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各类地理环境特点。”如今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省锡中2017届毕业生周婷霏还能熟练运用地理知识规划旅游路线。周婷霏的同学朱雨辰则因为佟柠的指引,结合自身兴趣,走上了ESG(环境、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之路。

  学生们树立起自己的“志业”,这是佟柠最大的收获。“我们培养的是创造美好未来的人,他们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需要道德和品格的阶梯,也需要体会知行合一的过程。课程体系真正转化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育人成果,让我坚定了继续攀登科研高峰的决心。”2018年,佟柠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学科育人:普通高中发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与理论探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佟柠在省锡中申报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过程中担纲编制的学校总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在省内获得高度评价。

  师者之“道”—— 

  人的使命是发现更加广袤的自己 

  为进一步以科研推动教育教学更好实施,从2016年起,佟柠更加关注实证研究,她先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进修,赴华东师范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任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2019年,佟柠的博士论文《表现性评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评优秀等级,顺利毕业。面对其他机会,佟柠再一次选择了无锡。“2019年对我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毕业,我具备了把多年的实践和理论融合起来再次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我要将我的所学用来回报无锡教育。”

  2019年7月,佟柠出任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发展研究部主任,2021年12月担任学院副院长,“我希望能够在提高教师的认知上做一些工作。”佟柠说。

  带着这样的信念,佟柠积极推动全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在无锡扎实落地。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小学,为解决学校课程结构不完善的困境,推动城乡学校齐头并进,佟柠多次来到该校,并请来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斌等专家,为学校凝练育人体系和教育哲学,帮助教师们理解义务教育新课标修订背景下课程育人的新样态。2021年,含八士实验小学“至真”好教师团队在内,无锡市有40个团队立项为市级重点培育团队,6个省级团队的建设成果在省里汇报展示,多个团队的成果获得江苏省2021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2020年8月,佟柠主持江苏省名师工作室(高中地理),工作室成员在切磋中共同进步。佟柠时常叮嘱:“教学不能陷入情境中,要思考怎么解决真问题。”面对这样的点拨,江苏省天一中学教师沈新荣直言“启发很大”:“现在我备课时,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去上这堂课,怎样组织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是否能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否把科学精神传递给学生……”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想象以及教学本身都是为了让学生从自身意识的局限性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加完整的认知。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指向,以摆脱局限性走向完整性为己任。”从点到面,佟柠努力推动无锡教师提升认知。2021年9月,无锡市新时代强师计划重点工程——“我为良师”全员行动正式启动,行动包含“良师”价值唤醒、“良师”形象凝练、“良师”师德涵育、“良师”师能锻造、“良师”评价引领、“良师”智能支撑等六大工程,如迄今已开展三期的“我为良师”大讲堂活动,从精神引领、潜心育人、科技前沿等不同角度,邀请名家为无锡教师扩展视野、提升境界。

  佟柠的理念也不断传递到无锡以外的地方。今年4 月,佟柠在江苏省丰县中学上了一堂示范课,借助评价,佟柠带领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中清晰观照自身认知的不断跃迁。听课的丰县教师孙莉莉由衷感慨:“佟老师践行的教育是世上最温情的教育。”

  前不久,佟柠作为学员赴南京参加“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学术周活动。与此同时,她的徒弟——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地理研训员是明艳则循着师父的足迹,攻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学位。“一路走来,佟老师温暖、细致又严谨的指导,令我受益终身。后面,我自己该怎么带徒弟,佟老师给了我很好的示范。”

  担任无锡市申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三年建设规划主笔人;核心参与省前瞻性重大项目“五育融合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与区域实践范式研究”;出版《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表现性评价研究》《优质学校发展研究:阿拉伯国家系列》等专著……忙碌而热情洋溢,依然是佟柠现在的状态。

  “人的使命是不断去发现更加广袤的自己,教师的使命是成为伟大的启蒙者。”从“学生之师”走向“教师之师”,佟柠的故事还在继续。

  个人档案 

  佟柠,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高中地理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名师工作室(高中地理)主持人,曾获全国高中地理评优课一等奖、无锡市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核心参与的3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2项成果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出版专著5部。

  另眼看她 

  佟柠,从大山深处走来,到长三角平原扎根,在江苏基础教育立峰。二十八年,从教师向名师向专家向名家行进,这是佟柠的教育生涯、人生之路,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教书育人提供可学可借的样本意义。一是佟柠的功夫见著于课堂教学,是真正的师者。长期深耕课堂,爱生如子。坚持课堂育人,路径明晰,润物无声;激发课堂活力,以绘画、演讲、信息技术等专长,创新课堂美感;追求简约精准,教学风格让课堂轻负高效;学生开心学习,体悟学习的真正意义。学生满意、师生屡屡竞赛获奖,成为佟柠教学优秀的最好注释。二是佟柠的功力来源于科研教研,是真正的学者。佟柠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是全省屈指可数的教师女博士。研究成为专业成长之阶。选题上的现实性,在研究真问题上发力;方式上的实证性,以事实发话,将经验升华;转化上的实效性,让课题研究产生教学生产力;团队上的合作性,带领大家一起做科研,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己。三是佟柠的功成就在于项目锤炼,是真正的能者。佟柠做过多个省课程基地项目和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做过学校发展规划和双新示范区规划,通过项目加强学习,深化学习,以学促干,以学促进,成为项目立人的成功案例。四是佟柠的功德体现于专业引领,是真正的仁者。作为教研组长,改革创新学校学科教学;作为中层干部,聚合学校教师力量研究,抱团发展,方阵式提升;作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面向全省有效辐射,促进全省地理学科建设高地;作为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将职业变成事业,在全市引领广大教师专业提升的块状发展;作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责任在肩,更以教学思想照亮未来。

  从“学生之师”走向“教师之师”,佟柠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点仍然是为了学生,奉献一生。师者、学者、能者、仁者,佟柠画出了教师发展的科学路向。

  ——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斌 

  我与佟柠已认识近20年了。其间,由于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密切联系,加上唐江澎校长的推荐,我与佟柠的专业交流一直比较多,尤其是在她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博士那段时间,作为导师的我对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佟柠具有杰出教师大多具备的两种特质:其一是勤于学习。她对学习充满渴望,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是一位典型的终身学习者。对一名地理教师来说,从关注学科走向关注课程、从研究教学走向研究评价、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建设,甚至从地理学科走向其他学科,实现这些转向其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里存在许多“知识差”,而这些知识差需要通过不断的专业学习去弥补。佟柠就是这样一位在不断迎接挑战中持续学习新知并实现专业成长的教师。其二是善于反思。她从不满足于“知道”,也不满足于“经验积累”,作为一线的实践者,从技能的历练到专业的提升,从关于课堂上怎么做的缄默知识到让人知道自己怎么做再到教人怎么做的经验总结和个人理论凝练,她不断反思并据此进行有组织的知识管理。从她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反思性实践不仅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尽管佟柠的个人发展道路面临岗位变化、需求更替与角色转型等挑战,但她不断学习,着力实践,持续反思,成功地实现了从“学生之师”到“教师之师”的跨越。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崔允漷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对佟柠的岗位培养与锻炼设计,一直沿着“研究驱动、问题解决”的思路展开:放在教师处,是要研究解决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持机制;排在年级部,是想探讨基层行政架构如何承担课程开发职能;派往英国进修,是要深入解剖国际一流学校的品质样态与内在肌理。

  这些课题,一般学校其实都不会怎么关注,学校中层在教育现实压力惯性驱使下,也不会分配太多的精力投入研究。佟柠无疑是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她在创造性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实质性地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成功背后的原因,关键是两条:一是善于追问意义,其实,我出的“题目”都源自对省锡中创建“现代品性的中国高中”的整体思考,而追寻工作项目背后的意义,常决定了中层领导者工作的高度;二是探索专业化解决方案,在“学科组专业化建设”“学校课程开发机制”“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等等细分领域,佟柠都致力探索落地落实的专业路径,倾力研究转化推广的操作方式,而这些常决定着专业领导者研究的深度。

  我一直认为,中国基础教育两大难题,一是转化,即如何把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学校生动的教育实践;二是平衡,即如何在实现教育根本追求的过程中兼顾教育的工具性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把理想做出来”,这需要教育自觉,需要更强的定力,也需要实践逻辑,需要更高的智慧。佟柠通过各岗位的历练,其实已具备这些素养。

  后来推荐她跟着崔老师读博,在博士课题选择与后来的岗位选择中,我一直追问她两个问题:你是谁?你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很难回答的。我在临近退休面临多种选择时,常常想的也是这两条。也许想明白了,才可以做些安顿灵魂的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唐江澎 

  佟柠是我见到的优秀教师中极为少见的可以称得上出类拔萃的,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非同一般的认知力、思考力,使得她能够在看似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和教育研究中,往往能以心智结合甚至超越时空的方式思考,发现常人习以为常、难以觉察的问题,解决由于主客观局限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她博大的胸怀,又让其精深的智慧在一个个实践成就中化为无形,却又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周逸君 

  佟柠,既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导师,又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引领者!我非常有幸加入佟老师的省级地理名师工作室,她注重培养我们的“主人意识”,提醒我们要主动学习,主动规划,主动推动工作室的每一项工作。我们把工作室当成家,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在专业发展上相互帮助,她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佟老师的精神鼓舞下,我也不断激励自己,向专业的深处、高处探索,做自己想做的事,挑战自己不敢做的事。

  ——江苏省宿迁中学教师 卞雪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