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薛义荣:心有师生,胸有智慧

作者:王小亮 糜晏嵩 发布时间:2023-10-2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初秋时节,扬州市淮海路上的梧桐树逐渐褪去葱茏,换上“新衣”。葳蕤生香,岁月缱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条路上,多所名校历经时间的洗礼和沉淀,作育英才,淮海路因此被称为“扬州城最具人文气息的路”。拥有120多年办学史的江苏省扬州中学,便坐落于此。

  2020年9月,薛义荣离开工作24年的扬州市新华中学,来到扬州中学。站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树人堂前,他陷入深度思考:如何让这所百年名校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他秉持办学传统的赓续与跃升,和同事们一起提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办学主张,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统整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优质的成长养分,同时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基于完整学习进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师生共成长的内驱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记者来到扬州中学,探寻薛义荣不一样的教育智慧。

  深耕教育,做一名有情怀的教师

  “不管是做校长,还是做教师,除了过硬的专业本领外,更要有教育情怀,这是不可或缺的‘基石’”。27年来,薛义荣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交谈中,薛义荣向记者聊起学生时代的经历。读村小时,学校没有喇叭,老师让他站在操场前喊广播操口令,带领全校同学一起做操;为论证同底等高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他主动从家里带来半袋米,演示给同学们看……“小老师”的角色让他和教育结下情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民办教育特别是办好乡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等师范教育得到大力发展。1989年中考,薛义荣响应号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邮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薛义荣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至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1996年,薛义荣被分配至扬州市新华中学任教。工作第一年,薛义荣不但做完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物理教辅资料,而且听遍了新华中学所有学科名师的课。

  1999年,薛义荣主动接手年级“吊车尾”班,该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在教学实践中,薛义荣因生制宜,从概念入手,带领学生探索物理的本质属性,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开展有效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他穿插讲解相关军事武器、物理故事,深入浅出,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的广泛应用及深远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生力。两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这个班在全年级13个班中跃升至年级第四。

  2010年,薛义荣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一举获得第一名,同年斩获全国第二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一等奖。此后,他将工作重心放在课堂研究上,并带领团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逐步从要学、能学上升到乐学。他构建基于问题的“自主·导学”教学模式,该模式被全市高中物理教师普遍采用,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4月,薛义荣担任新华中学校长,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者,身份转型的同时,考验也随之而来。“当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校长,我能做些什么?”……一封信,给了薛义荣解题的“思路”。

  刚做校长时,两名女生将一封信塞进他的办公室,陈述了她们希望学校组织春游等研学活动的意愿。“学生合理的需求,就应该是学校努力的方向。那时我力排众议,下定决心让中断近十年的研学活动恢复正常,而且要组织得更周全、更有意义。”薛义荣说。

  在薛义荣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校园要能够承载学生美好的记忆,教育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所需。薛义荣提出“适合与超越”教育主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以课程建设为例,薛义荣推出“三年一贯全程教学计划”,即所有学科根据学校生源状况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每一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任务、方法、评价等。同时,他还带领教师编制、修订校本导学案、作业纸,引入极课系统,运用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只有清楚学生要什么,我们才能给什么”。正是基于这句看似朴实的话,新华中学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在探寻“适合”中实现了多个“超越”,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健美操啦啦操赛一等奖、扬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扬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等荣誉。

  多维发展,丰盈学生成长之路

  走进扬州中学物联网农场,一行行水培蔬菜生长旺盛,一排排种植蔬菜的高科技“农具”一应俱全,记者仿佛置身现代农业基地。这样的实践课堂,是扬州中学“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办学主张的生动缩影。

  2021年12月,在担任扬州中学副校长一年多后,薛义荣接任扬州中学校长。上任伊始,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办学主张推动下,薛义荣带领团队进一步凝练育人目标,提出培养具有高尚人格、高端学术、高健身心、高雅品位特征的“四高”时代青年。

  在薛义荣看来,新华中学和扬州中学两所学校的生源虽然不一样,但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努力的方向。为此,他将学校“教育”“教学”两条主线进行“并线”设计,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内在需求,推敲实施顺序,开设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紧密合拍的系列活动性课程,让“五育”融合实践与学生成长规律同频共振。比如,每年修订编制“新生课程指南”,方便新生在入学之初就可以通览高中课程“地图”;为高一选科学生编制“选科指导手册”,强化学科教师的“导师”作用,助力学生合理选科;面向高三学生定制“强基计划”等差异化辅助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差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扬州中学3名学生组队参加第二届全国高中数学建模活动,3人选用KNN算法对《红楼梦》一书虚词的使用进行研究,得出《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由两人所创作的结论。最终,3人摘得全国一等奖。

  3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奖并非偶然,这得益于薛义荣及团队坚持推行的“研究性学习”,即学生自主建立合作探究小组、制订小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课题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在“生生互动”中取长补短,增强学习能力,形成特殊的“学习场效应”。其中,《青少年与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浅谈扬州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扬州市共享单车的使用及安置情况调查与分析》等基于“研究性学习”生成的研究报告,因角度新颖、数据翔实、解决方案针对性强,体现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薛义荣说,受单一学科知识的局限,学生很难在高端学术方面有所造诣。因此,他带领教师打破各学科阻碍学生“五育”发展的机械分工,破除学科壁垒,从“重素养,育新人”高度寻找学科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联结点,实现“一课多育,一育多课”目标。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对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和党团组织活动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主题活动正常化、特色活动经典化”主张,搭建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多个活动平台,开展“联合中外”“团结民族”“传承文化”“发展家乡”四大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有社团”,鼓励学生自建社团,且要兼顾数量、种类、品质,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2022年,扬州中学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五育融合’的普通高中心育体系构建”,依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节律,开发“身心两健”心育活动课程,探索“五育融合”校本心育实践,健全“全员育人”心育师资队伍,完善“全人发展”心育评价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多彩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四高”时代青年提供了有力支撑。近3年,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扬州中学共获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2枚,学生获全国一等奖达4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1265人次、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及以上奖项20多人次、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创新机制,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

  近几年,扬州中学生物教师胡有红实现了一次次蜕变。她先后3次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21年在江苏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还被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聘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兼职教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校外指导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案例《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被编入教学参考书。“为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完整的成长进阶体系。”胡有红说。

  “学校发展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发展的希望在专业。因此,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就是我的主要工作。”薛义荣说。基于扬州中学沉淀多年的“自治自动”团队建设内涵,他进一步提出“自觉、自律、自省”,即引导教师培养自主发展的自觉意识,保持高度自律精神,在自我反省中升华自己、超越自我。

  青年教师金凤所在的语文备课小组由该校9名老中青教师组成。刚参加工作时,组里所有的教师都是她的师父,师父的课堂都向她开放。在师父们的带领下,她的教学水平迅速提升。不仅如此,她还参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和“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普通高中国学经典课程的开发”两个省级课题,发表多篇论文。

  除了实施新进教师“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发展工程”,引导年轻教师向上“爬梯”,薛义荣还推进骨干教师“再造工程”,鼓励骨干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再发展”规划,从教育教学、示范辐射、科研提升等方面唤醒骨干教师再发展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教育教学的热情。同时,打造名师“领航工程”,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2022 年,省扬中“自治自动·共研共享”好教师团队在江苏省首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终期考核中获评“优秀”。截至目前,扬州中学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正高级教师11人、省市特级教师17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42人,形成了一支学科覆盖面广、带头作用明显的优秀教师队伍。

  循着年少时的教师梦,从教27载的薛义荣用他不一样的教育智慧,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师生。“于漪老师说,她自己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从成长岁月中获得影响,试着学做校长,践行校长使命,我一直行走在学做教育、学做校长的路上。”薛义荣说。未来,“学做校长”的薛义荣将继续用他的教育智慧,展现责任与担当,助力更多师生成就自我、走向远方。

  个人档案

  薛义荣,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正高二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薛义荣名校长工作室、扬州市高中物理薛义荣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333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1项、省级规划教研课题3项。出版著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统整课程研究》,参编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二)》。曾获江苏省首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第一名,全国第二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一等奖。荣获基础教育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他者说 

  来扬州中学前,我便知晓薛义荣校长,听到过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破格晋升中级、高级职称,30多岁评上江苏省特级教师,40岁评上正高职称……他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很强。在他“激发”和“点燃”的治校理念引领下,不到5年时间,扬州市新华中学办学品质和美誉度都得到大幅提升。

  来扬州中学与薛校长接触后,我发现他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他很注重学习提升,因而有宏观的教育视野,能够站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背景下,谋划学校未来。为顺应国家人才培养需求,他努力探索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立项研究“初高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全市普通高中探索以“高中为主、初中为辅”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探路子、出经验、作示范。

  薛校长一直认为,教育应该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心里有爱,眼中有人。他带领我们统整资源,搭建六节三义(“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社团节、劳动节”+“义演、义卖、义工”)活动平台,开展四大志愿服务。他说,中学校园就应该活泼泼的,而不是死沉沉的;应该是自然舒展的,而不是压抑内卷的。

  薛校长有工作魄力,工作中有很多创新举措,但不管做什么工作,首先便是深入了解情况,大兴调查研究,摸清民意、坚持问题导向,解教职工之盼、解改革之难、解发展之需。他围绕扬州中学“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办学主张,对标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他强调以评价促改革,把全校教职工的绩效考核放在更科学更公平的基础之上。在充分调研后,制订《“融合育人”学生培养质量奖考核方案》。

  薛校长在加强人文关怀的同时,注重量化管理,宽严有致、情理相济、张弛有度。教职工方向明、干劲足,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我认为,薛校长是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他致力于办有温度的教育,营造精神立场,实现了不断超越。

  ——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扬州中学纪委书记 陈桂华

  薛义荣校长是一位有智慧、有气度、有品格的校长,他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品质提升。

  师者初心作示范。他自我要求高,始终保持师者初心,在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校为本,以生为本。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他巡查校园、巡查课堂的身影,很多事他都亲力亲为,细致勤勉,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极高要求。

  玉在山而草木润。他善于反思、勤于思考,用自身的发展引领教师的成长,成为大家的榜样。薛校长善于倾听,常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我们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目标。同时,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并给予指导。近几年,学校教师成长迅速,10多位教师在省基本功比赛、省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省教学名师、省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人数不断增长。

  唯有创新活水来。他是一位有智慧、有格局的校长,他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实施“初高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项目,促进初高中学校交流互通、培养融通、资源联通,整体推进初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回应了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彰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远见卓识、使命担当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厚重情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薛义荣校长既有大格局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规划,又有个性化的指导和人文化的关怀。能遇到这样一位有教育情怀和教育视野的校长,是人生的幸事。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师 胡有红

责任编辑:朱璐

薛义荣:心有师生,胸有智慧
发布时间:2023-10-2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小亮 糜晏嵩

  初秋时节,扬州市淮海路上的梧桐树逐渐褪去葱茏,换上“新衣”。葳蕤生香,岁月缱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条路上,多所名校历经时间的洗礼和沉淀,作育英才,淮海路因此被称为“扬州城最具人文气息的路”。拥有120多年办学史的江苏省扬州中学,便坐落于此。

  2020年9月,薛义荣离开工作24年的扬州市新华中学,来到扬州中学。站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树人堂前,他陷入深度思考:如何让这所百年名校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他秉持办学传统的赓续与跃升,和同事们一起提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办学主张,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统整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优质的成长养分,同时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基于完整学习进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师生共成长的内驱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记者来到扬州中学,探寻薛义荣不一样的教育智慧。

  深耕教育,做一名有情怀的教师

  “不管是做校长,还是做教师,除了过硬的专业本领外,更要有教育情怀,这是不可或缺的‘基石’”。27年来,薛义荣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交谈中,薛义荣向记者聊起学生时代的经历。读村小时,学校没有喇叭,老师让他站在操场前喊广播操口令,带领全校同学一起做操;为论证同底等高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他主动从家里带来半袋米,演示给同学们看……“小老师”的角色让他和教育结下情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民办教育特别是办好乡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等师范教育得到大力发展。1989年中考,薛义荣响应号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邮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薛义荣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至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1996年,薛义荣被分配至扬州市新华中学任教。工作第一年,薛义荣不但做完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物理教辅资料,而且听遍了新华中学所有学科名师的课。

  1999年,薛义荣主动接手年级“吊车尾”班,该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在教学实践中,薛义荣因生制宜,从概念入手,带领学生探索物理的本质属性,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开展有效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他穿插讲解相关军事武器、物理故事,深入浅出,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的广泛应用及深远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生力。两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这个班在全年级13个班中跃升至年级第四。

  2010年,薛义荣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一举获得第一名,同年斩获全国第二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一等奖。此后,他将工作重心放在课堂研究上,并带领团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逐步从要学、能学上升到乐学。他构建基于问题的“自主·导学”教学模式,该模式被全市高中物理教师普遍采用,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4月,薛义荣担任新华中学校长,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者,身份转型的同时,考验也随之而来。“当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校长,我能做些什么?”……一封信,给了薛义荣解题的“思路”。

  刚做校长时,两名女生将一封信塞进他的办公室,陈述了她们希望学校组织春游等研学活动的意愿。“学生合理的需求,就应该是学校努力的方向。那时我力排众议,下定决心让中断近十年的研学活动恢复正常,而且要组织得更周全、更有意义。”薛义荣说。

  在薛义荣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校园要能够承载学生美好的记忆,教育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所需。薛义荣提出“适合与超越”教育主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以课程建设为例,薛义荣推出“三年一贯全程教学计划”,即所有学科根据学校生源状况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每一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任务、方法、评价等。同时,他还带领教师编制、修订校本导学案、作业纸,引入极课系统,运用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只有清楚学生要什么,我们才能给什么”。正是基于这句看似朴实的话,新华中学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在探寻“适合”中实现了多个“超越”,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健美操啦啦操赛一等奖、扬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扬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等荣誉。

  多维发展,丰盈学生成长之路

  走进扬州中学物联网农场,一行行水培蔬菜生长旺盛,一排排种植蔬菜的高科技“农具”一应俱全,记者仿佛置身现代农业基地。这样的实践课堂,是扬州中学“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办学主张的生动缩影。

  2021年12月,在担任扬州中学副校长一年多后,薛义荣接任扬州中学校长。上任伊始,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办学主张推动下,薛义荣带领团队进一步凝练育人目标,提出培养具有高尚人格、高端学术、高健身心、高雅品位特征的“四高”时代青年。

  在薛义荣看来,新华中学和扬州中学两所学校的生源虽然不一样,但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努力的方向。为此,他将学校“教育”“教学”两条主线进行“并线”设计,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内在需求,推敲实施顺序,开设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紧密合拍的系列活动性课程,让“五育”融合实践与学生成长规律同频共振。比如,每年修订编制“新生课程指南”,方便新生在入学之初就可以通览高中课程“地图”;为高一选科学生编制“选科指导手册”,强化学科教师的“导师”作用,助力学生合理选科;面向高三学生定制“强基计划”等差异化辅助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差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扬州中学3名学生组队参加第二届全国高中数学建模活动,3人选用KNN算法对《红楼梦》一书虚词的使用进行研究,得出《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由两人所创作的结论。最终,3人摘得全国一等奖。

  3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奖并非偶然,这得益于薛义荣及团队坚持推行的“研究性学习”,即学生自主建立合作探究小组、制订小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课题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在“生生互动”中取长补短,增强学习能力,形成特殊的“学习场效应”。其中,《青少年与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浅谈扬州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扬州市共享单车的使用及安置情况调查与分析》等基于“研究性学习”生成的研究报告,因角度新颖、数据翔实、解决方案针对性强,体现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薛义荣说,受单一学科知识的局限,学生很难在高端学术方面有所造诣。因此,他带领教师打破各学科阻碍学生“五育”发展的机械分工,破除学科壁垒,从“重素养,育新人”高度寻找学科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联结点,实现“一课多育,一育多课”目标。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对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和党团组织活动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主题活动正常化、特色活动经典化”主张,搭建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多个活动平台,开展“联合中外”“团结民族”“传承文化”“发展家乡”四大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有社团”,鼓励学生自建社团,且要兼顾数量、种类、品质,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2022年,扬州中学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五育融合’的普通高中心育体系构建”,依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节律,开发“身心两健”心育活动课程,探索“五育融合”校本心育实践,健全“全员育人”心育师资队伍,完善“全人发展”心育评价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多彩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四高”时代青年提供了有力支撑。近3年,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扬州中学共获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2枚,学生获全国一等奖达4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1265人次、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及以上奖项20多人次、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创新机制,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

  近几年,扬州中学生物教师胡有红实现了一次次蜕变。她先后3次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21年在江苏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还被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聘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兼职教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校外指导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案例《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被编入教学参考书。“为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完整的成长进阶体系。”胡有红说。

  “学校发展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发展的希望在专业。因此,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就是我的主要工作。”薛义荣说。基于扬州中学沉淀多年的“自治自动”团队建设内涵,他进一步提出“自觉、自律、自省”,即引导教师培养自主发展的自觉意识,保持高度自律精神,在自我反省中升华自己、超越自我。

  青年教师金凤所在的语文备课小组由该校9名老中青教师组成。刚参加工作时,组里所有的教师都是她的师父,师父的课堂都向她开放。在师父们的带领下,她的教学水平迅速提升。不仅如此,她还参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和“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普通高中国学经典课程的开发”两个省级课题,发表多篇论文。

  除了实施新进教师“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发展工程”,引导年轻教师向上“爬梯”,薛义荣还推进骨干教师“再造工程”,鼓励骨干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再发展”规划,从教育教学、示范辐射、科研提升等方面唤醒骨干教师再发展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教育教学的热情。同时,打造名师“领航工程”,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2022 年,省扬中“自治自动·共研共享”好教师团队在江苏省首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终期考核中获评“优秀”。截至目前,扬州中学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正高级教师11人、省市特级教师17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42人,形成了一支学科覆盖面广、带头作用明显的优秀教师队伍。

  循着年少时的教师梦,从教27载的薛义荣用他不一样的教育智慧,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师生。“于漪老师说,她自己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从成长岁月中获得影响,试着学做校长,践行校长使命,我一直行走在学做教育、学做校长的路上。”薛义荣说。未来,“学做校长”的薛义荣将继续用他的教育智慧,展现责任与担当,助力更多师生成就自我、走向远方。

  个人档案

  薛义荣,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正高二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薛义荣名校长工作室、扬州市高中物理薛义荣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333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项目1项、省级规划教研课题3项。出版著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统整课程研究》,参编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二)》。曾获江苏省首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第一名,全国第二届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课一等奖。荣获基础教育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他者说 

  来扬州中学前,我便知晓薛义荣校长,听到过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破格晋升中级、高级职称,30多岁评上江苏省特级教师,40岁评上正高职称……他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很强。在他“激发”和“点燃”的治校理念引领下,不到5年时间,扬州市新华中学办学品质和美誉度都得到大幅提升。

  来扬州中学与薛校长接触后,我发现他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他很注重学习提升,因而有宏观的教育视野,能够站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背景下,谋划学校未来。为顺应国家人才培养需求,他努力探索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立项研究“初高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全市普通高中探索以“高中为主、初中为辅”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探路子、出经验、作示范。

  薛校长一直认为,教育应该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心里有爱,眼中有人。他带领我们统整资源,搭建六节三义(“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社团节、劳动节”+“义演、义卖、义工”)活动平台,开展四大志愿服务。他说,中学校园就应该活泼泼的,而不是死沉沉的;应该是自然舒展的,而不是压抑内卷的。

  薛校长有工作魄力,工作中有很多创新举措,但不管做什么工作,首先便是深入了解情况,大兴调查研究,摸清民意、坚持问题导向,解教职工之盼、解改革之难、解发展之需。他围绕扬州中学“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办学主张,对标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他强调以评价促改革,把全校教职工的绩效考核放在更科学更公平的基础之上。在充分调研后,制订《“融合育人”学生培养质量奖考核方案》。

  薛校长在加强人文关怀的同时,注重量化管理,宽严有致、情理相济、张弛有度。教职工方向明、干劲足,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我认为,薛校长是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他致力于办有温度的教育,营造精神立场,实现了不断超越。

  ——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扬州中学纪委书记 陈桂华

  薛义荣校长是一位有智慧、有气度、有品格的校长,他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品质提升。

  师者初心作示范。他自我要求高,始终保持师者初心,在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校为本,以生为本。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他巡查校园、巡查课堂的身影,很多事他都亲力亲为,细致勤勉,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极高要求。

  玉在山而草木润。他善于反思、勤于思考,用自身的发展引领教师的成长,成为大家的榜样。薛校长善于倾听,常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我们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目标。同时,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并给予指导。近几年,学校教师成长迅速,10多位教师在省基本功比赛、省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省教学名师、省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人数不断增长。

  唯有创新活水来。他是一位有智慧、有格局的校长,他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实施“初高中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项目,促进初高中学校交流互通、培养融通、资源联通,整体推进初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回应了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彰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远见卓识、使命担当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厚重情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薛义荣校长既有大格局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规划,又有个性化的指导和人文化的关怀。能遇到这样一位有教育情怀和教育视野的校长,是人生的幸事。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师 胡有红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