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锻炼卓越口才,成就锦绣人生(上)

作者:许卫国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许卫国

  古人曰:“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人云:“一个人掌握了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现代社会,卓越的口才更是一个职场人立足与发展、成才与成功的必备素质。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要作公众演讲。我深以为,一场好的演讲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生命的影响力。南京直面心理咨询所所长王学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事’是指心理咨询,这里的“器”,是指治疗师自己的生命。如果你要寻找心理治疗师,需要找一个有丰满生命的心理治疗师。”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一定是一个具有巨大生命能量的人。当他站在众人面前演讲时,他的生命能量会很自然地散发出来,影响在场的每一个人。

  公众演讲,展示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能量和能力。当一个人站在公众面前演讲时,他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无所依凭,因此他必须在自己身上寻找力量的源泉。他所能依靠的是他的记忆、经验、学养和能力。而他在演讲时所呈现的状态决定着人们对他的评价。

  有人说,全国政协会议发言最大的亮点,是政协委员们对国家、对人民的崇高使命感。我想,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包括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也包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一切被称为“正能量”的品质。当一个人缺乏这样一些品质,在作公众演讲时他又能带给人们什么呢?

  二是情感的感染力。写作是演讲的基础。演讲与写作一样,要讲究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章写得好,方能演讲得好,但文章写得好,不一定演讲得好。要问演讲与写作有什么区别?我想,与写作相比,演讲还强调一种现场的效果,讲究一点演讲者与听众在思想、情感上的互动与呼应,更需要演讲者情感的投入。

  情感具有感染性。一个人在演讲时如果缺乏激情,又怎么能打动别人呢?很多演讲者往往只注重语言的推敲,而忽视对激情的贯注。一篇辞藻华丽的演讲稿如果交给一个没有激情的人去演讲,就像一张空有美丽而无血色的脸,给人的感觉一定是苍白空洞、缺乏活力的。激情从何而来?我认为它源于人对工作、对生命的热爱。当一个人精神振奋地站在发言席上慷慨陈词时,我们能感受到生命在燃烧。激情的演讲传递的正是一个人身上所蕴藏的巨大的生命能量。

  三是思想的穿透力。作演讲最忌人云亦云、老调重弹,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像写文章一样,演讲也讲究立意的独到、有深度。立意独到指与一般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见人所未见。立意有深度则指与一般人看问题的角度相同,但比一般人看得更深,见人所不能见。同样一个故事,把它如实叙述出来,是一个层次;在叙述的过程中,还能用教育教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就加深了一层;如果还能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面进一步思考,就更深了一层。

  美籍华人画家丛志远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的人生观。艺术到了一定的时候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境界问题。”演讲最根本的是认识问题、境界问题。一个演讲者,最后真正考验他的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发现”的问题。好的演讲一定具有思想的穿透力,不仅有知识,更有见识。从丰富的人生和事业历程中升华出的充满启迪性和感召力的“真知灼见”,才是演讲之魂。

  四是故事的吸引力。讲故事是演讲的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思想不在于长篇大论,关键要形象、具体、生动、感人,有血有肉,有情节、有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谈到如何更好地进行对外传播时说:“在对外传播中,要多讲中国故事,讲中国的发展实际、中国人的生活。如果我们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它就相当于维生素C,它本来是在苹果里的,这个苹果就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相关的故事。与其给外国人维生素片,不如给他们原生态的苹果,由他们自己去体会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

  关于讲故事,李镇西老师有一个堪称经典的例子:1998年11月,他应邀去北京参加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人王义高教授要他作40分钟的演讲。他当时吓了一跳,因为与会的都是国际知名专家,何况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也在场。他非常紧张地对王义高说:“不不不,我不懂理论,哪敢班门弄斧?”王义高说:“谁让你讲理论了?你就讲你是如何追随苏霍姆林斯基进行教育实践的故事吧!”听了王义高的话,李镇西一下子变得自信了。他来到发言席,开始讲述自己在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过程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不知不觉中,他的发言打动了与会者,也打动了苏霍姆林斯卡娅。

  李镇西曾介绍自己说:“一直到大学,我都不好意思当众讲话,一看到许多眼睛盯着我,我就紧张,说话结巴,反应也迟钝,老是‘嗯嗯’地想不起下一句要说什么。”其实,讲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演讲方式。通过讲故事,李镇西的演讲曾经感动了许多人,未来还将继续感动更多的人。当我们自认为不善于演讲时,试试挖掘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通过故事来吸引听众,打动人心。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月昭

锻炼卓越口才,成就锦绣人生(上)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许卫国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许卫国

  古人曰:“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人云:“一个人掌握了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现代社会,卓越的口才更是一个职场人立足与发展、成才与成功的必备素质。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要作公众演讲。我深以为,一场好的演讲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生命的影响力。南京直面心理咨询所所长王学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事’是指心理咨询,这里的“器”,是指治疗师自己的生命。如果你要寻找心理治疗师,需要找一个有丰满生命的心理治疗师。”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一定是一个具有巨大生命能量的人。当他站在众人面前演讲时,他的生命能量会很自然地散发出来,影响在场的每一个人。

  公众演讲,展示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能量和能力。当一个人站在公众面前演讲时,他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无所依凭,因此他必须在自己身上寻找力量的源泉。他所能依靠的是他的记忆、经验、学养和能力。而他在演讲时所呈现的状态决定着人们对他的评价。

  有人说,全国政协会议发言最大的亮点,是政协委员们对国家、对人民的崇高使命感。我想,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包括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也包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一切被称为“正能量”的品质。当一个人缺乏这样一些品质,在作公众演讲时他又能带给人们什么呢?

  二是情感的感染力。写作是演讲的基础。演讲与写作一样,要讲究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章写得好,方能演讲得好,但文章写得好,不一定演讲得好。要问演讲与写作有什么区别?我想,与写作相比,演讲还强调一种现场的效果,讲究一点演讲者与听众在思想、情感上的互动与呼应,更需要演讲者情感的投入。

  情感具有感染性。一个人在演讲时如果缺乏激情,又怎么能打动别人呢?很多演讲者往往只注重语言的推敲,而忽视对激情的贯注。一篇辞藻华丽的演讲稿如果交给一个没有激情的人去演讲,就像一张空有美丽而无血色的脸,给人的感觉一定是苍白空洞、缺乏活力的。激情从何而来?我认为它源于人对工作、对生命的热爱。当一个人精神振奋地站在发言席上慷慨陈词时,我们能感受到生命在燃烧。激情的演讲传递的正是一个人身上所蕴藏的巨大的生命能量。

  三是思想的穿透力。作演讲最忌人云亦云、老调重弹,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像写文章一样,演讲也讲究立意的独到、有深度。立意独到指与一般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见人所未见。立意有深度则指与一般人看问题的角度相同,但比一般人看得更深,见人所不能见。同样一个故事,把它如实叙述出来,是一个层次;在叙述的过程中,还能用教育教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就加深了一层;如果还能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面进一步思考,就更深了一层。

  美籍华人画家丛志远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的人生观。艺术到了一定的时候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境界问题。”演讲最根本的是认识问题、境界问题。一个演讲者,最后真正考验他的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发现”的问题。好的演讲一定具有思想的穿透力,不仅有知识,更有见识。从丰富的人生和事业历程中升华出的充满启迪性和感召力的“真知灼见”,才是演讲之魂。

  四是故事的吸引力。讲故事是演讲的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思想不在于长篇大论,关键要形象、具体、生动、感人,有血有肉,有情节、有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谈到如何更好地进行对外传播时说:“在对外传播中,要多讲中国故事,讲中国的发展实际、中国人的生活。如果我们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它就相当于维生素C,它本来是在苹果里的,这个苹果就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相关的故事。与其给外国人维生素片,不如给他们原生态的苹果,由他们自己去体会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

  关于讲故事,李镇西老师有一个堪称经典的例子:1998年11月,他应邀去北京参加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人王义高教授要他作40分钟的演讲。他当时吓了一跳,因为与会的都是国际知名专家,何况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也在场。他非常紧张地对王义高说:“不不不,我不懂理论,哪敢班门弄斧?”王义高说:“谁让你讲理论了?你就讲你是如何追随苏霍姆林斯基进行教育实践的故事吧!”听了王义高的话,李镇西一下子变得自信了。他来到发言席,开始讲述自己在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过程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不知不觉中,他的发言打动了与会者,也打动了苏霍姆林斯卡娅。

  李镇西曾介绍自己说:“一直到大学,我都不好意思当众讲话,一看到许多眼睛盯着我,我就紧张,说话结巴,反应也迟钝,老是‘嗯嗯’地想不起下一句要说什么。”其实,讲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演讲方式。通过讲故事,李镇西的演讲曾经感动了许多人,未来还将继续感动更多的人。当我们自认为不善于演讲时,试试挖掘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通过故事来吸引听众,打动人心。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