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多彩“双减”,我们和小鸟一起成长(图)

作者:黄惠刚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惠刚)2014年,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成立了观鸟社团。社团成员主要来自学校红领巾小记者站。多年来,学校努力打造成绿色生态校园,将爱鸟、护鸟、观鸟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当中,推动学校科普和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该校通过教育实践加深学生对家乡湿地环境的了解和爱护,努力培养“忠毅知礼、乐学探索”的生态型少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观鸟社团积极开展的态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聆听大自然的心跳,真正让爱鸟护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春天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成群结队的鹬鸟从南向北迁徙。学校观鸟社团的同学们在一次家乡生态环境研学时偶遇了一群国内罕见的鸟类--长嘴鹬。队员们随即将镜头对准这群鹬鸟,连续按下了快门,首次拍摄到长嘴鹬的身影。回到学校以后,同学们根据照片中鸟类的走动方式和长相特征,通过“懂鸟”软件比对和辨别,最终确认了这六只鸟就是罕见的长嘴鹬。同学们通过中队活动和板报发布了这一信息,把观鸟的经过,长嘴鹬的生活习性等知识分享给小伙伴们。

  2021年10月,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联合顾山镇赤岸村村委会建设了红领巾观鹭园校外生态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藕塘湿地、红领巾观鹭园等乡村自然资源,积极打造红领巾生态主题研学品牌,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参与感和实践性。藕塘湿地观鸟亭和红领巾观鹭园也为少先队员插上了探索学习、实现科学梦的翅膀。

  2021年下半年,北漍中心小学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用好《自然》教材,结合主题班队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载体,开展好自然环境国情教育,让学生感悟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学校以观鸟社团为班底,充实师资力量,把社团升级成“北漍中心小学少年科学院”,打造学校“双减”生态实践的教育新名片。为此,学校专门为学生购置了专业望远镜、水质和风向测试仪、无人机和微单相机,配备了由大队辅导员、科学老师、骨干老师和有摄影专长的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大力支持学校少年科学院活动的开展。

  2022年4月,北漍中心小学成立了8个少先队校外中队,把校外少先队组织建到了队员的家门口。上好家乡生态教育课是校外少先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赤岸村“忠毅”中队依托村内丰富的植物、湿地、鸟类资源,开设了自然生态教育小课堂。在生态小课堂里,老师指导少先队员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习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老师利用孩子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刚孵化出小鸟的蛋壳、带着腥味的鸟粪,甚至小鸟宝宝叽叽喳喳的叫声……都成了学生探索的焦点。在老师们精心的引导下,少先队员们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

  小课堂通过讲解、观察、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观测、了解鸟类的种群、数量,了解鸟类习性、分布、迁徙规律,探索生态密码。活动激发了学生多姿多彩的学习探索能力和创造的积极性。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同学的科学探索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 也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的活动空间。该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了。少年科学院、生态小课堂、少先队校外中队等紧紧地吸引和影响着其他社团的学生。每逢节假日,该校很多家长都积极地把孩子送至学校的校外课堂参加课外活动。今年4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江阴追鸟》为题报道了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经验做法。

  春天的田野里,有鸟类清脆的歌喉,艳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还有活跃着的红领巾身影,点缀着新农村的自然美景。在“双减”路上,北漍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享受着寻鸟、拍鸟、研学中快乐,他们和春天的小鸟一样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陈路

多彩“双减”,我们和小鸟一起成长(图)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黄惠刚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惠刚)2014年,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成立了观鸟社团。社团成员主要来自学校红领巾小记者站。多年来,学校努力打造成绿色生态校园,将爱鸟、护鸟、观鸟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当中,推动学校科普和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该校通过教育实践加深学生对家乡湿地环境的了解和爱护,努力培养“忠毅知礼、乐学探索”的生态型少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观鸟社团积极开展的态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聆听大自然的心跳,真正让爱鸟护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春天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成群结队的鹬鸟从南向北迁徙。学校观鸟社团的同学们在一次家乡生态环境研学时偶遇了一群国内罕见的鸟类--长嘴鹬。队员们随即将镜头对准这群鹬鸟,连续按下了快门,首次拍摄到长嘴鹬的身影。回到学校以后,同学们根据照片中鸟类的走动方式和长相特征,通过“懂鸟”软件比对和辨别,最终确认了这六只鸟就是罕见的长嘴鹬。同学们通过中队活动和板报发布了这一信息,把观鸟的经过,长嘴鹬的生活习性等知识分享给小伙伴们。

  2021年10月,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联合顾山镇赤岸村村委会建设了红领巾观鹭园校外生态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藕塘湿地、红领巾观鹭园等乡村自然资源,积极打造红领巾生态主题研学品牌,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参与感和实践性。藕塘湿地观鸟亭和红领巾观鹭园也为少先队员插上了探索学习、实现科学梦的翅膀。

  2021年下半年,北漍中心小学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用好《自然》教材,结合主题班队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载体,开展好自然环境国情教育,让学生感悟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学校以观鸟社团为班底,充实师资力量,把社团升级成“北漍中心小学少年科学院”,打造学校“双减”生态实践的教育新名片。为此,学校专门为学生购置了专业望远镜、水质和风向测试仪、无人机和微单相机,配备了由大队辅导员、科学老师、骨干老师和有摄影专长的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大力支持学校少年科学院活动的开展。

  2022年4月,北漍中心小学成立了8个少先队校外中队,把校外少先队组织建到了队员的家门口。上好家乡生态教育课是校外少先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赤岸村“忠毅”中队依托村内丰富的植物、湿地、鸟类资源,开设了自然生态教育小课堂。在生态小课堂里,老师指导少先队员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习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老师利用孩子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刚孵化出小鸟的蛋壳、带着腥味的鸟粪,甚至小鸟宝宝叽叽喳喳的叫声……都成了学生探索的焦点。在老师们精心的引导下,少先队员们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

  小课堂通过讲解、观察、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观测、了解鸟类的种群、数量,了解鸟类习性、分布、迁徙规律,探索生态密码。活动激发了学生多姿多彩的学习探索能力和创造的积极性。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同学的科学探索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 也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的活动空间。该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了。少年科学院、生态小课堂、少先队校外中队等紧紧地吸引和影响着其他社团的学生。每逢节假日,该校很多家长都积极地把孩子送至学校的校外课堂参加课外活动。今年4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江阴追鸟》为题报道了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经验做法。

  春天的田野里,有鸟类清脆的歌喉,艳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还有活跃着的红领巾身影,点缀着新农村的自然美景。在“双减”路上,北漍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享受着寻鸟、拍鸟、研学中快乐,他们和春天的小鸟一样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