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对办卓越学校的思考及实践

作者:韩建芳 发布时间:2022-06-0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韩建芳

  所谓“卓越”,《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优秀杰出,超出一般。“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建成无锡领先、江苏一流,具有鲜明‘和合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高品质、示范性义务教育学校”,是我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鲜明办学目标,也是追求卓越教育的精准表达。近年来,我们一直着力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实施高水平的教育课程。

  以人为本,做成全人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唤醒。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决定了教育的目标以及标准。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此相应,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尊重人生命的权利。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具有最宝贵、最基本的价值。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个体;我们要热爱生命,更要敬畏生命。因此,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里,生命教育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健康体魄负责,更要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因此,我们在教师中大力弘扬爱心教育,以爱育人,以智启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立性,将学生的个体生命视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信任、呵护、敬畏的对象,将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作为学校育人的最高原则。

  实现人头脑的价值。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场所。智育是实现人头脑价值的重要方式。

  很多人往往对智育有着偏狭的理解,认为智育就是灌输知识,甚至把它更狭隘地理解为追求分数的手段。人的头脑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这样做,仅仅只是把人宝贵的头脑当成了容器,当成了工具。真正的智育,应该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思维活动的快乐。学校应把开发人脑的价值作为卓越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

  促进人灵魂的丰满。教育能满足人对美和爱的需要,找到人生的意义,丰盈情感世界,丰富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使灵魂变得丰满。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把育人目标具化为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并以系列教育的方式组织实施。

  文化立校,做有文化品位的教育

  美国教育学者菲利普·曼纳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是什么成就一所好的学校?是一种情感,一种被全体员工所享有的情感(也包括家长和学生),这种情感就是“他们的学校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而这种情感来自学校文化。我校所营造的“和合文化”就是这种情感全面、真实的表达。

  文化的传承。我校充分挖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文化底蕴,建成开放式校史展览馆,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感悟先贤留下的宝贵的教育哲学。譬如100多年前省锡中在匡村中学时期颁订的“十大训育标准”,从身心与道德、操守与价值、精神与气质、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生活习惯与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体现了教育对人的生命发展的全面关注。

  文化的融合。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处于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转型期。“和合文化”以“和而不同”为基础,以“合而相融”为目标。这里的“和合”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它们统一于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彼此取长补短,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又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特殊属性,是卓越学校期盼的教育境界。

  文化的构建。我校着力构建“和合文化”引领下的班级文化,从班级实际出发,以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引领,构建和谐育人体系。学生工作中,学校注重以“自主管理、多元评价、习惯奠基、善良为本、生命至上”为策略,构建同伴成长文化,建设同伴小组,使“人人拥有好伙伴,人人成为好伙伴”。

  一个学校要得以发展,靠的是素质一流的教师。我们构建“大爱育人,大智启人”的教师文化,以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功利,不势利,要大度,要宽容”;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包容每一个生命的具体形态,让生命真正绽放,让教育真正站回人的立场。

  潜心实践,办真正卓越的学校

  课程立本,建设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水平是学校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当下基础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科性课程,而忽视其他类课程。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学科性课程质量提升的同时,着力加强选修课程和生活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学生翱翔知识天空的“双翼”。

  我校的选修课程,分限定选修与自由选修两种,其中限定选修包括写字和阅读,而自由选修涉及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科技、文艺等。学校开出含有40多个门类的“课程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学分进行管理,以校内教师资源为主,适当引进社会力量。

  从2003年起,我校进行了“五四制课程”实验,实践证明这一学制改革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学校还在每年的初一年级新生中组建了管乐实验班、舞蹈实验班、合唱实验班,将来还将组建其他有特色的实验班,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以培养未来具有艺术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优秀人才和相关领域领军人物。

  教学改革,走向卓越教育的必然途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关键。我们坚持科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价值观,明确提出了调整教学关系的要求,其中包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教师展示自我的地方;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尽量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自己的手中得到解决;不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等。

  我校倡导目标导引教学,期望在达成目标共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把课堂创设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形成习惯、提升素质的舞台。目前初见成效的“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就是这些变革的具体体现。

  我校还要求在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过程中强调两个“特别关注”:一是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二是特别关注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辅导,使“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初心落到实处。

  多元评价,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还有人发问,为什么不少孩子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或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标准违背了教育规律。为此,我校坚持把以激励为主的多元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强调“教育的实质应是一种激励成才的过程,多一把尺子,就多一种人才标准,多一种评价,就多一份成功”。

  真正卓越的教育,与社会上流行的标准定义不同,首先应该体现为教育思想的卓越,只有真正的思想,才能穿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留下永不磨灭的光辉。真正卓越的教育,更应该追求学生的卓越,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生命个体存在于世界上,能够为社会大众作奉献,体验到生命的丰盈与美好。

  (作者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路

对办卓越学校的思考及实践
发布时间:2022-06-0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韩建芳

  ■韩建芳

  所谓“卓越”,《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优秀杰出,超出一般。“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建成无锡领先、江苏一流,具有鲜明‘和合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高品质、示范性义务教育学校”,是我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鲜明办学目标,也是追求卓越教育的精准表达。近年来,我们一直着力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实施高水平的教育课程。

  以人为本,做成全人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唤醒。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决定了教育的目标以及标准。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此相应,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尊重人生命的权利。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具有最宝贵、最基本的价值。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个体;我们要热爱生命,更要敬畏生命。因此,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里,生命教育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健康体魄负责,更要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因此,我们在教师中大力弘扬爱心教育,以爱育人,以智启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立性,将学生的个体生命视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信任、呵护、敬畏的对象,将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作为学校育人的最高原则。

  实现人头脑的价值。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场所。智育是实现人头脑价值的重要方式。

  很多人往往对智育有着偏狭的理解,认为智育就是灌输知识,甚至把它更狭隘地理解为追求分数的手段。人的头脑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这样做,仅仅只是把人宝贵的头脑当成了容器,当成了工具。真正的智育,应该让学生爱上学习,享受思维活动的快乐。学校应把开发人脑的价值作为卓越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

  促进人灵魂的丰满。教育能满足人对美和爱的需要,找到人生的意义,丰盈情感世界,丰富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使灵魂变得丰满。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把育人目标具化为培养“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并以系列教育的方式组织实施。

  文化立校,做有文化品位的教育

  美国教育学者菲利普·曼纳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是什么成就一所好的学校?是一种情感,一种被全体员工所享有的情感(也包括家长和学生),这种情感就是“他们的学校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而这种情感来自学校文化。我校所营造的“和合文化”就是这种情感全面、真实的表达。

  文化的传承。我校充分挖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文化底蕴,建成开放式校史展览馆,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感悟先贤留下的宝贵的教育哲学。譬如100多年前省锡中在匡村中学时期颁订的“十大训育标准”,从身心与道德、操守与价值、精神与气质、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生活习惯与人生态度等方面提出了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体现了教育对人的生命发展的全面关注。

  文化的融合。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处于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转型期。“和合文化”以“和而不同”为基础,以“合而相融”为目标。这里的“和合”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它们统一于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彼此取长补短,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又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特殊属性,是卓越学校期盼的教育境界。

  文化的构建。我校着力构建“和合文化”引领下的班级文化,从班级实际出发,以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引领,构建和谐育人体系。学生工作中,学校注重以“自主管理、多元评价、习惯奠基、善良为本、生命至上”为策略,构建同伴成长文化,建设同伴小组,使“人人拥有好伙伴,人人成为好伙伴”。

  一个学校要得以发展,靠的是素质一流的教师。我们构建“大爱育人,大智启人”的教师文化,以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功利,不势利,要大度,要宽容”;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包容每一个生命的具体形态,让生命真正绽放,让教育真正站回人的立场。

  潜心实践,办真正卓越的学校

  课程立本,建设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水平是学校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当下基础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科性课程,而忽视其他类课程。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学科性课程质量提升的同时,着力加强选修课程和生活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学生翱翔知识天空的“双翼”。

  我校的选修课程,分限定选修与自由选修两种,其中限定选修包括写字和阅读,而自由选修涉及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科技、文艺等。学校开出含有40多个门类的“课程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学分进行管理,以校内教师资源为主,适当引进社会力量。

  从2003年起,我校进行了“五四制课程”实验,实践证明这一学制改革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学校还在每年的初一年级新生中组建了管乐实验班、舞蹈实验班、合唱实验班,将来还将组建其他有特色的实验班,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以培养未来具有艺术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优秀人才和相关领域领军人物。

  教学改革,走向卓越教育的必然途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关键。我们坚持科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价值观,明确提出了调整教学关系的要求,其中包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教师展示自我的地方;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尽量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自己的手中得到解决;不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等。

  我校倡导目标导引教学,期望在达成目标共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把课堂创设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形成习惯、提升素质的舞台。目前初见成效的“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就是这些变革的具体体现。

  我校还要求在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过程中强调两个“特别关注”:一是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二是特别关注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辅导,使“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初心落到实处。

  多元评价,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还有人发问,为什么不少孩子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或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标准违背了教育规律。为此,我校坚持把以激励为主的多元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强调“教育的实质应是一种激励成才的过程,多一把尺子,就多一种人才标准,多一种评价,就多一份成功”。

  真正卓越的教育,与社会上流行的标准定义不同,首先应该体现为教育思想的卓越,只有真正的思想,才能穿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留下永不磨灭的光辉。真正卓越的教育,更应该追求学生的卓越,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生命个体存在于世界上,能够为社会大众作奉献,体验到生命的丰盈与美好。

  (作者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