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为生命挂起一盏灯(图)

——江苏省黄埭中学办学侧记

作者:朱海明 沈慧慧 发布时间:2022-09-1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通讯员 朱海明 沈慧慧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的江苏省黄埭中学,是1929年由中共地下党员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首任校长沈炳魁的入党介绍人为革命烈士恽代英。创办以来,该校历经吴县县立乡村师范、启新中学、吴县简易师范、吴县初级师范、吴县黄埭初级中学、吴县黄埭中学等阶段,2003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黄埭中学。

  1929年乡师建校之初,即以 “爱国、育智、树人”为校训,抗战期间,该校师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一大批学生奔赴延安。创办伊始,学校就植入了爱党、爱国的“种子”。90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历经沧桑,却始终弦歌不辍。

  在新的发展阶段,埭中人继承并发扬传统,以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教育实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育人的一条重要原则,以“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味,做强教育品牌”为价值追求,让教育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渐焕发出新活力,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了师生、家长面前,成了相城学子向往的“学园”。每年,省内外参观交流者络绎不绝,学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在该校校长曹卫新看来,只有立德树人、培根启智,以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才能明晰发展方向、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校从学校自身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气质出发,确定了“泽养人生”的校训,并以“静水流深”“因势利导”“积水成渊”分别表达对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追求,承担“泽养人生”的现代教育使命,锻造奋发向上的学校精神。

  培养兼具传统美德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在黄埭中学的校史馆里,保留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1985年,乡师校友、共产党员府廷镇受邀回母校作报告,为年轻的学弟学妹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这场在露天操场上的演讲持续了2个多小时。感人的故事引发了全校千余名师生的热烈讨论,现场情绪高昂。

  打那以后,黄埭中学定期开展红色教育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据黄埭中学学生李家鹏介绍,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讲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召开红色传奇主题班会”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们从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李家鹏说:“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后我才发现,原来那些动人心魄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就发生在我所在的校园里,距离自己这么近。”

  “红色精神是黄埭中学全体师生的精神财富,也是我校特色文化、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卫新说,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用红色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该校着力于培养兼具传统美德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除涵养师生精神品质外,黄埭中学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人生奠基。为此,该校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全力打造“梦龙大讲堂”教育品牌项目,定期邀请名人、大家来校讲学,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版)史湘云扮演者郭宵珍等各界精英先后到校讲学。“梦龙大讲堂”以生动有内涵的课堂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名人渊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拉近了学生与大家的距离,激励了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校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

  该校拥有30多个学生社团。以“地质科学探究社”为例,该社团是苏州市第一个以地质科学为特色的中学生社团,由一群酷爱地理的学生自发组织成立。2016年,该社团荣获苏州市高中生年度十佳社团。

  爱心公社也是该校的特色社团之一,每年坚持举办义卖活动是社团不变的传统。每周一的中午,爱心公社都会按时“开张”,向师生低价售卖学习和生活用品,如精心整理的笔记本、精心装裱的书法作品、精心设计的书签、精心编制的手工艺品、亲手烘焙的面包……义卖所得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3年多的时间里,爱心公社吸引了近200位学生加入,先后有17名贫困学生获得了资助,爱心公社因此荣获苏州市阳光团队称号。

  黄埭中学还探索将校本课程融入社团活动的全新模式,依据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潜能,组建数理化实验、潜能培育、科技创新、国际教育等特色学习团队,整合冯梦龙(出生于苏州)等特有的地方资源,通过课程基地、社会实践、旅行研学、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让学校教育与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接轨,真正落实“润物无声”的素质教育理念。此外,该校还创建数字化实验室、创课基地,引进国内先进的极课大数据学情诊断系统,扩建学校图书馆等,为培养有国际眼光的现代学生创设更多的条件。

  经过不懈努力,埭中学子捷报频传,在全国、省、市竞赛获奖的达601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9人、二等奖29人,省一等奖67人次,市一等奖98人次。学生唐小蔚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19名学生获数学奥赛苏州市一等奖。有一大批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录取。该校被多所高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并被确定为苏州大学数学教学研究基地。

  锻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日前,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前夕,黄埭中学举行2022-2023学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像这样的仪式,该校每学年都会举办。“我校搭建的‘青蓝工程’平台充分发挥了校内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沿着学校教师成长发展‘起航、续航、领航’这3个阶梯,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曹卫新说。

  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该校挖掘各类资源,为教师成长提供便利条件和专业支持。学校采用“因材施训”的办法,构建4层“金字塔式”教师引领团队。第一层是在该校揭牌成立的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以来,李廷栋院士每年前往该校作学术报告、与教师们座谈。第二层是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王生工作室落户埭中。第三层是接连成立由袁卫星、蒋智东、周建男、张兵等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优秀教师快速成长。第四层是由外聘高校知名教授、省著名特级教师及校级学术骨干组成的校学术委员会,通过深入课堂,关注并指导教师教学实践。“金字塔式”的教师引领团队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不断激发教师的活力与创新力,促进了埭中教师向更高层次进发。

  该校进一步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训模式,尽一切所能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大力支持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先后邀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主教练熊斌、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苏州市地学会名誉理事长谢延新、苏州市教科院原院长祁建新等多位专家来校讲座,选派30多名骨干教师赴深圳、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参加培训及学术研讨,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有了显著改变。多年来,该校还坚持开展跨省多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增进不同学校、教师间的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该校按照“育人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立德为根本”的工作思路,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并坚持教师自我教育与学校监督考核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教师品德提升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如通过组织“师德师风建设月”,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浓厚氛围;组织职业道德宣讲会、案例剖析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提高践行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确保每位教师熟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处理办法》,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每年评选“十佳道德模范”和“我最喜爱的教师”,宣传身边好教师的模范事迹,树立师德榜样;对新教师进行系统化入职师德教育培训,开展道德规范和从业规范教育;突出师德激励、进行师德考核、加强师德监督……系列举措助力黄埭中学打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乡师原赖前辈力,名校自有后人谋。”该校“乡师园”亭柱上的这副对联成了埭中人的不懈动力。近年来,黄埭中学教师有15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各项评比竞赛中获得荣誉,刘鹄中、宋延科开发的《VCM仿真化学平台》获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信息大奖赛基础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一等奖,《高中化学虚拟模型实验室》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刘毅、王旭获得一师一优课“部优”等级,刘军主编的《中国学校体育爱心游戏集》获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一等奖,徐继宽获省优质课一等奖。该校先后有多名教师入选苏州市教育年度十大人物、苏州市首届教育领军人才、阳澄湖教育人才、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名优班主任,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了出色的成绩。该校累计自主培养了省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87名,学校被评为苏州市教师发展基地,并于2020年被评为“四有好教师团队”。

  用“爱”做成长路上“点灯人”

  苏州时代新人、微笑女孩刘倍贝是从黄埭中学走出的学生。刘倍贝是相城区黄埭镇东桥人,她出生后不久被确诊为“脑瘫”,虽然智力发育正常,但双腿难以正常行走,只能在他人的搀扶下走路。2016年,刘倍贝考上了黄埭中学。为了迎接这个特殊的学生,该校专门制定了方案,并鼓励刘倍贝的同学为她的生活起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刘倍贝在黄埭中学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还多次在全国纵横汉字输入比赛中获奖,学习成绩也进步极快,后来,她考上了本科,并成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她的大学老师感慨道:“是高中校对她的辛勤浇灌助她树起了拼搏的人生信念。”黄埭中学对刘倍贝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打动了很多师生。针对此,该校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了一场对“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刚开始,教师们对“爱”的理解十分朴素,学校也对教师提出了“朴素”的要求:对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亲切、多一份照顾,让学生在温暖有爱的氛围中成长。在实践中,该校教师逐渐认识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要有人情味,必须要以一颗匠心亲近学生,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埭中人对“爱的教育”的认知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在理论上,该校提出“爱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态度亲近,应是“全息融合”:“爱”认知情感规律,与学生的心性成长同步推进;“爱”知识文化规律,遵循学生对知识和文化认知的内在逻辑;“爱”成长成才规律,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搭桥铺路,让学校教育充满生命的律动。

  该校还提出“爱的教育”的最核心思想,即学校教育应该成为“最愿关爱学生、最会亲近学生、最能发展学生”的教育,具体包含3层含义。一是“爱的教育”是富有亲和力的教育,强调在教育情景中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不单只有感性的爱,还必须有“智”,不单要亲近学生的情感,更要亲近学生的思维,是“情”与“理”、“智”与“慧”的统一;二是“爱的教育”是“活水升华”的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亲近学习内容、亲历学习过程、亲证学习结论,要引导学生亲身感知、经历学习的过程,主动去质疑问难、去探究原理、去亲历过程、去发现“异常”、去亲证结论,从而获取崭新的认知;三是“爱的教育”就是在自我延伸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强调在教育目标上,激励学生们调动感官去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操作实践、身体律动和情感释放,激发学生的美、善和生命能量,让学生成为具有想象力的创造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出众的智慧和才艺。

  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提炼升华,黄埭中学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苏州市书香校园”“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催人奋进,面对新征程、新形势、新要求,全体埭中人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激情斗志、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担当新使命、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为省埭中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以最佳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曹卫新说。

 

李廷栋院士面向师生开展讲座

学生正在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展演才艺

 

学生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学生学习高尔夫球相关知识

 

举行讲师团成员聘任仪式

责任编辑:陈路

为生命挂起一盏灯(图)
——江苏省黄埭中学办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2-09-1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朱海明 沈慧慧

  ■本报通讯员 朱海明 沈慧慧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的江苏省黄埭中学,是1929年由中共地下党员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首任校长沈炳魁的入党介绍人为革命烈士恽代英。创办以来,该校历经吴县县立乡村师范、启新中学、吴县简易师范、吴县初级师范、吴县黄埭初级中学、吴县黄埭中学等阶段,2003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黄埭中学。

  1929年乡师建校之初,即以 “爱国、育智、树人”为校训,抗战期间,该校师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一大批学生奔赴延安。创办伊始,学校就植入了爱党、爱国的“种子”。90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历经沧桑,却始终弦歌不辍。

  在新的发展阶段,埭中人继承并发扬传统,以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教育实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育人的一条重要原则,以“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味,做强教育品牌”为价值追求,让教育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渐焕发出新活力,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了师生、家长面前,成了相城学子向往的“学园”。每年,省内外参观交流者络绎不绝,学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在该校校长曹卫新看来,只有立德树人、培根启智,以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才能明晰发展方向、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校从学校自身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气质出发,确定了“泽养人生”的校训,并以“静水流深”“因势利导”“积水成渊”分别表达对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追求,承担“泽养人生”的现代教育使命,锻造奋发向上的学校精神。

  培养兼具传统美德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在黄埭中学的校史馆里,保留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1985年,乡师校友、共产党员府廷镇受邀回母校作报告,为年轻的学弟学妹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这场在露天操场上的演讲持续了2个多小时。感人的故事引发了全校千余名师生的热烈讨论,现场情绪高昂。

  打那以后,黄埭中学定期开展红色教育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据黄埭中学学生李家鹏介绍,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讲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召开红色传奇主题班会”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们从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李家鹏说:“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后我才发现,原来那些动人心魄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就发生在我所在的校园里,距离自己这么近。”

  “红色精神是黄埭中学全体师生的精神财富,也是我校特色文化、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卫新说,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用红色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该校着力于培养兼具传统美德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除涵养师生精神品质外,黄埭中学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人生奠基。为此,该校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全力打造“梦龙大讲堂”教育品牌项目,定期邀请名人、大家来校讲学,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版)史湘云扮演者郭宵珍等各界精英先后到校讲学。“梦龙大讲堂”以生动有内涵的课堂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名人渊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拉近了学生与大家的距离,激励了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校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

  该校拥有30多个学生社团。以“地质科学探究社”为例,该社团是苏州市第一个以地质科学为特色的中学生社团,由一群酷爱地理的学生自发组织成立。2016年,该社团荣获苏州市高中生年度十佳社团。

  爱心公社也是该校的特色社团之一,每年坚持举办义卖活动是社团不变的传统。每周一的中午,爱心公社都会按时“开张”,向师生低价售卖学习和生活用品,如精心整理的笔记本、精心装裱的书法作品、精心设计的书签、精心编制的手工艺品、亲手烘焙的面包……义卖所得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3年多的时间里,爱心公社吸引了近200位学生加入,先后有17名贫困学生获得了资助,爱心公社因此荣获苏州市阳光团队称号。

  黄埭中学还探索将校本课程融入社团活动的全新模式,依据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潜能,组建数理化实验、潜能培育、科技创新、国际教育等特色学习团队,整合冯梦龙(出生于苏州)等特有的地方资源,通过课程基地、社会实践、旅行研学、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让学校教育与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接轨,真正落实“润物无声”的素质教育理念。此外,该校还创建数字化实验室、创课基地,引进国内先进的极课大数据学情诊断系统,扩建学校图书馆等,为培养有国际眼光的现代学生创设更多的条件。

  经过不懈努力,埭中学子捷报频传,在全国、省、市竞赛获奖的达601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9人、二等奖29人,省一等奖67人次,市一等奖98人次。学生唐小蔚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3名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19名学生获数学奥赛苏州市一等奖。有一大批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录取。该校被多所高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并被确定为苏州大学数学教学研究基地。

  锻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日前,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前夕,黄埭中学举行2022-2023学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像这样的仪式,该校每学年都会举办。“我校搭建的‘青蓝工程’平台充分发挥了校内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沿着学校教师成长发展‘起航、续航、领航’这3个阶梯,迅速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曹卫新说。

  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该校挖掘各类资源,为教师成长提供便利条件和专业支持。学校采用“因材施训”的办法,构建4层“金字塔式”教师引领团队。第一层是在该校揭牌成立的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以来,李廷栋院士每年前往该校作学术报告、与教师们座谈。第二层是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王生工作室落户埭中。第三层是接连成立由袁卫星、蒋智东、周建男、张兵等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优秀教师快速成长。第四层是由外聘高校知名教授、省著名特级教师及校级学术骨干组成的校学术委员会,通过深入课堂,关注并指导教师教学实践。“金字塔式”的教师引领团队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不断激发教师的活力与创新力,促进了埭中教师向更高层次进发。

  该校进一步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训模式,尽一切所能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大力支持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先后邀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主教练熊斌、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苏州市地学会名誉理事长谢延新、苏州市教科院原院长祁建新等多位专家来校讲座,选派30多名骨干教师赴深圳、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参加培训及学术研讨,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有了显著改变。多年来,该校还坚持开展跨省多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增进不同学校、教师间的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该校按照“育人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立德为根本”的工作思路,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并坚持教师自我教育与学校监督考核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教师品德提升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如通过组织“师德师风建设月”,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浓厚氛围;组织职业道德宣讲会、案例剖析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提高践行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确保每位教师熟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处理办法》,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每年评选“十佳道德模范”和“我最喜爱的教师”,宣传身边好教师的模范事迹,树立师德榜样;对新教师进行系统化入职师德教育培训,开展道德规范和从业规范教育;突出师德激励、进行师德考核、加强师德监督……系列举措助力黄埭中学打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乡师原赖前辈力,名校自有后人谋。”该校“乡师园”亭柱上的这副对联成了埭中人的不懈动力。近年来,黄埭中学教师有15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各项评比竞赛中获得荣誉,刘鹄中、宋延科开发的《VCM仿真化学平台》获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信息大奖赛基础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一等奖,《高中化学虚拟模型实验室》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刘毅、王旭获得一师一优课“部优”等级,刘军主编的《中国学校体育爱心游戏集》获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一等奖,徐继宽获省优质课一等奖。该校先后有多名教师入选苏州市教育年度十大人物、苏州市首届教育领军人才、阳澄湖教育人才、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名优班主任,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了出色的成绩。该校累计自主培养了省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87名,学校被评为苏州市教师发展基地,并于2020年被评为“四有好教师团队”。

  用“爱”做成长路上“点灯人”

  苏州时代新人、微笑女孩刘倍贝是从黄埭中学走出的学生。刘倍贝是相城区黄埭镇东桥人,她出生后不久被确诊为“脑瘫”,虽然智力发育正常,但双腿难以正常行走,只能在他人的搀扶下走路。2016年,刘倍贝考上了黄埭中学。为了迎接这个特殊的学生,该校专门制定了方案,并鼓励刘倍贝的同学为她的生活起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刘倍贝在黄埭中学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还多次在全国纵横汉字输入比赛中获奖,学习成绩也进步极快,后来,她考上了本科,并成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她的大学老师感慨道:“是高中校对她的辛勤浇灌助她树起了拼搏的人生信念。”黄埭中学对刘倍贝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打动了很多师生。针对此,该校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了一场对“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刚开始,教师们对“爱”的理解十分朴素,学校也对教师提出了“朴素”的要求:对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亲切、多一份照顾,让学生在温暖有爱的氛围中成长。在实践中,该校教师逐渐认识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要有人情味,必须要以一颗匠心亲近学生,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埭中人对“爱的教育”的认知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在理论上,该校提出“爱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态度亲近,应是“全息融合”:“爱”认知情感规律,与学生的心性成长同步推进;“爱”知识文化规律,遵循学生对知识和文化认知的内在逻辑;“爱”成长成才规律,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搭桥铺路,让学校教育充满生命的律动。

  该校还提出“爱的教育”的最核心思想,即学校教育应该成为“最愿关爱学生、最会亲近学生、最能发展学生”的教育,具体包含3层含义。一是“爱的教育”是富有亲和力的教育,强调在教育情景中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不单只有感性的爱,还必须有“智”,不单要亲近学生的情感,更要亲近学生的思维,是“情”与“理”、“智”与“慧”的统一;二是“爱的教育”是“活水升华”的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亲近学习内容、亲历学习过程、亲证学习结论,要引导学生亲身感知、经历学习的过程,主动去质疑问难、去探究原理、去亲历过程、去发现“异常”、去亲证结论,从而获取崭新的认知;三是“爱的教育”就是在自我延伸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强调在教育目标上,激励学生们调动感官去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操作实践、身体律动和情感释放,激发学生的美、善和生命能量,让学生成为具有想象力的创造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出众的智慧和才艺。

  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提炼升华,黄埭中学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苏州市书香校园”“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催人奋进,面对新征程、新形势、新要求,全体埭中人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激情斗志、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担当新使命、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为省埭中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以最佳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曹卫新说。

 

李廷栋院士面向师生开展讲座

学生正在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展演才艺

 

学生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学生学习高尔夫球相关知识

 

举行讲师团成员聘任仪式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