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倪婉琳:用十八岁的青春学习五千年的历史

作者:李享 宋晶晶 发布时间:2023-03-0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李享 实习记者 宋晶晶

  倪婉琳,2004年3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年,她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南京大学,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经历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倪婉琳现在更加确信:“十八年和五千年相比实在短暂,但我仍乐意用十八岁的青春去学习五千年的历史,去看一看更古老也更广阔的世界。”

  倪婉琳对历史产生兴趣要追溯到上中学的时候,“初中阶段,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这门学科,真正将它纳入学习的范畴”。在第一堂历史课上,老师对历史的形象介绍让她印象深刻——历史的英文是“history”,拆开来即是“hi,story”。在倪婉琳看来,历史是一门妙趣横生的学科,过去的那些人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鲜活的事共同构成了历史,“学习历史就是在和过去的故事打交道”。

  南京大学为通过“强基计划”入校的学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大一甫入学,大部分同学还在选修通识类课程时,倪婉琳已经开始上专业课了。从高中时期的兼顾9门课程到大学时集中学习一个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从严谨严肃到随性风趣的课堂变化,这一切都令倪婉琳“感到不太适应”,但她很快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

  一个学期下来,倪婉琳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她发现历史学在看似刻板的时间和事件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事件的研究,还涉及考古发掘、文献史料探究等实践课程,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个知识点,而成了关于时间线、社会面的知识系统的探索……“历史并不单一,而是一门丰富有趣的学科”。

  张学锋教授的中国历史文选课是倪婉琳目前最喜欢的一门专业课程。课堂上,张老师经常会联系南京的历史和故事进行授课,“从此,一座山、一条街、一个建筑,不再是板着面孔伫立在人世间的冰冷物体,而是都变得生动可亲,再在南京城中见到它们时,我会有旧友重逢的感觉”。历史俨然是倪婉琳探索世界的钥匙,也是她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耐心品读的皇皇巨著。

  与高中不同的是,进入大学的倪婉琳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之余,她合理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参与集体舞节目的表演;在配音社团里向学长请教专业的技巧,为自己喜爱的动画电影配音;去乌衣巷的古琴馆学习弹奏古琴,感受古典音乐的韵味……

  在享受丰富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倪婉琳仍旧保持着专注认真的阅读习惯。幼时,倪婉琳便通过《唐诗三百首》进入了阅读的世界,也许与古诗词的“亲密接触”,正是她与历史结缘的起点。长大后,李娟成了倪婉琳最爱读的作家。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倪婉琳来讲,李娟的文字让她感受到祖国大地的别样风貌,“这是一种很新奇的阅读体验”。即便在课业繁多的高中时期,倪婉琳也会“挤”出时间用于阅读,或许是晚自习回家路上的15分钟,抑或是睡前的半个小时,翻一翻手边的书,“才觉得一天完整了”。

  倪婉琳提醒尚在高中的学弟学妹:“大量的阅读并不一定能表现在考试的成绩上,但却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基础。”倪婉琳自言“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但值得一提的是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的便笺本。从小到大,倪婉琳都会在笔袋里放一个小本子,及时记录上课时的疑惑或突然萌生的想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打一个勾,“及时消除自己的疑惑、查漏补缺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曲水流觞的酒盏传递到现代人的眼前,或许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透过酒杯看一看历史的倒影,去亲自品味古老的曲调,去为历史传唱当代的新声。”当前,自认为对历史“知之甚少”的倪婉琳并不急着为自己的未来限定明确的方向,她计划着慢慢学习、逐渐积累,从而更充分地了解历史,“用十八岁的青春去学习五千年的历史”。

责任编辑:汤雯

倪婉琳:用十八岁的青春学习五千年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李享 宋晶晶

  ■本报记者 李享 实习记者 宋晶晶

  倪婉琳,2004年3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年,她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南京大学,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经历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倪婉琳现在更加确信:“十八年和五千年相比实在短暂,但我仍乐意用十八岁的青春去学习五千年的历史,去看一看更古老也更广阔的世界。”

  倪婉琳对历史产生兴趣要追溯到上中学的时候,“初中阶段,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这门学科,真正将它纳入学习的范畴”。在第一堂历史课上,老师对历史的形象介绍让她印象深刻——历史的英文是“history”,拆开来即是“hi,story”。在倪婉琳看来,历史是一门妙趣横生的学科,过去的那些人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鲜活的事共同构成了历史,“学习历史就是在和过去的故事打交道”。

  南京大学为通过“强基计划”入校的学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大一甫入学,大部分同学还在选修通识类课程时,倪婉琳已经开始上专业课了。从高中时期的兼顾9门课程到大学时集中学习一个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从严谨严肃到随性风趣的课堂变化,这一切都令倪婉琳“感到不太适应”,但她很快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

  一个学期下来,倪婉琳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她发现历史学在看似刻板的时间和事件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事件的研究,还涉及考古发掘、文献史料探究等实践课程,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个知识点,而成了关于时间线、社会面的知识系统的探索……“历史并不单一,而是一门丰富有趣的学科”。

  张学锋教授的中国历史文选课是倪婉琳目前最喜欢的一门专业课程。课堂上,张老师经常会联系南京的历史和故事进行授课,“从此,一座山、一条街、一个建筑,不再是板着面孔伫立在人世间的冰冷物体,而是都变得生动可亲,再在南京城中见到它们时,我会有旧友重逢的感觉”。历史俨然是倪婉琳探索世界的钥匙,也是她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耐心品读的皇皇巨著。

  与高中不同的是,进入大学的倪婉琳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之余,她合理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参与集体舞节目的表演;在配音社团里向学长请教专业的技巧,为自己喜爱的动画电影配音;去乌衣巷的古琴馆学习弹奏古琴,感受古典音乐的韵味……

  在享受丰富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倪婉琳仍旧保持着专注认真的阅读习惯。幼时,倪婉琳便通过《唐诗三百首》进入了阅读的世界,也许与古诗词的“亲密接触”,正是她与历史结缘的起点。长大后,李娟成了倪婉琳最爱读的作家。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倪婉琳来讲,李娟的文字让她感受到祖国大地的别样风貌,“这是一种很新奇的阅读体验”。即便在课业繁多的高中时期,倪婉琳也会“挤”出时间用于阅读,或许是晚自习回家路上的15分钟,抑或是睡前的半个小时,翻一翻手边的书,“才觉得一天完整了”。

  倪婉琳提醒尚在高中的学弟学妹:“大量的阅读并不一定能表现在考试的成绩上,但却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基础。”倪婉琳自言“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但值得一提的是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的便笺本。从小到大,倪婉琳都会在笔袋里放一个小本子,及时记录上课时的疑惑或突然萌生的想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打一个勾,“及时消除自己的疑惑、查漏补缺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曲水流觞的酒盏传递到现代人的眼前,或许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透过酒杯看一看历史的倒影,去亲自品味古老的曲调,去为历史传唱当代的新声。”当前,自认为对历史“知之甚少”的倪婉琳并不急着为自己的未来限定明确的方向,她计划着慢慢学习、逐渐积累,从而更充分地了解历史,“用十八岁的青春去学习五千年的历史”。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