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滕道明:匠心求道,臻心启明

作者:李大林 汤文清 发布时间:2023-03-3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李大林 汤文清 

  个人档案 

  滕道明,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现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江苏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教科研中心组战略发展组成员、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社会服务与办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江苏省“两课”评比中获评省级示范课,主持江苏省职教教改课题结题并获江苏省优秀课题一等奖,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徐州市首届职教名师等荣誉称号。多次担任江苏省教学比赛、班主任基本能力比赛评委,多次参与江苏省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审核,在省内外开设专题讲座50余场次。在《人民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著《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这片池塘,让张集中专师生结束了‘在黑板上学养鱼’的历史,但不久后,它将被填平,在那里建设新的学生餐厅。”3月,春风拂面,阳光洒在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园里,也洒在每位师生身上。走在校园主干道上,张集中专党总支书记、校长滕道明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展望。随后,他在池塘前久久驻留。

  时间回溯,1986年9月,17岁的滕道明考入张集中专水产专业就读。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2021年12月,他调至张集中专工作,从当年的学生,变成了如今的书记、校长。30年来,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一路改革,他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始终探寻适合彭城大地的行走方式。“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灵魂和内核支撑,时代呼唤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是职业教育的根,也是职教人潜心追求的‘道’,这条路我将坚定不移走下去!”滕道明说。

30年,职教路正越走越宽 

  张集中专创办于1983年,地处农村,周围没有池塘。创校之初,教师们只能带着学生“在黑板上学养鱼”。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在校领导带领下,教师们买来绳子、铁锨,和学生们一起在学校挖池塘。在该校教师唐忠龄的记忆里,滕道明是当时干活最卖力的学生之一,“他很积极,从不偷懒省力气”。

  “都当半辈子校长了,怎么还像刚提拔的小伙子?”这是回到张集中专工作后,朋友们调侃滕道明的话。54岁,在职教领域摸爬滚打大半生,他至今还保持着奋进的姿态:实践、思考、读书。“每晚9点到11点是我的个人时间。”滕道明说,白天太忙,整个人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夜深人静时,门一关,灯一开,打开一本书,这才是我的世界。”

  从一名职教学生成长为职校校长、职教专家,在专业成长路上,滕道明始终以“管好自己为前提”。“优秀的校长应该是一个高超的雕刻师,但是他雕刻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教师是用来尊重的,而尊重教师对校长来说不仅要有情怀,更重要的是本领。”滕道明说。

  这些年,滕道明以极强的自制力,坚持广泛阅读、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在他的书柜里,整齐地码放着100多册活页剪报,像校企合作、1+X证书、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等职教热词,每个主题都是厚厚的一本或几本剪报。“古语云四十不惑,读书也可以做到‘四十不惑’。”滕道明说,不管什么主题,只要能选择专业报刊上权威专家的文章,深入阅读、认真梳理,40篇文章读下来,都能了然于心。

  “读书如果只是为了自我标榜,那和两脚书橱没什么不同。”滕道明坚持读书,除了提升自我,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工作干得更好。2017年,他成为了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当时有人建议,“做了校长就不要再上课了”,但他仍坚持“赖”在课堂上。不仅如此,在完成行政工作之余,他每年都深入课堂听课100余节。他说,“深入课堂才知师道的冷暖、教学的长短”“课堂是一面镜子,正对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采访中,记者问,“如果用3个关键词描述自己,你会选择什么词?”滕道明脱口而出:读书、条理、坚韧。正如他描述的一样,这些年,他坚持一如既往地学习,做了2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了100多篇专业论文和教育教学心得文章。从课堂教学的点滴细节到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持之以恒地阅读、实践和思考,让他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

  作为长期扎根一线的职教名家,近年来,他常受邀参与各类职教项目评审或职业学校评估验收,每到一个现场,他都会把学校提供的材料完整收好,“拿回去装订成册,好好消化吸收,都是难得的学习材料”。

  热爱能克万难,铁肩可担重任。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让滕道明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以及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战略发展组成员等。

30年,职教人要个个都行 

  “这个刘老师,是去年考到我校工作的。前阵子我才听过她的课,专业基础扎实,课堂节奏也把握得不错。”在张集中专校园内采访时,该校英语教师刘静正好从旁经过,滕道明不仅说出了她的名字,还对她的课堂特点和需要提升之处一一道来。

  作为一所处于爬坡阶段的职校校长,滕道明每天要思考很多问题,处理很多事务,协调很多资源,但他仍然把多数精力放在教师成长和课堂提升方面。“我听课的重点是两类人群,一是新教师,要确保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就入好门、走对路,避免走错路、走弯路。二是中层干部,通过听课倒逼他们转变思路、转换赛道,使中层干部在教师面前能抬起头、直起腰,助力他们迅速成为业务过硬的干部,继而成为业务型、专家型干部。”滕道明说。

  对于教师和课堂的关心,与他此前的经历紧密相关。1989年中职毕业后,滕道明进入铜山水产良种场工作,1990年通过对口单招,考入南京农业大学,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铜山县马坡职业中学(2008年并入铜山中专)工作。一开始就担任2个班的班主任,教2门专业课程,负责1个实验室和1个实训基地。1年后他光荣入党,3年后成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8年后又挑起了校长、书记的重担。2006年,因工作需要,他调到原铜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现铜山中专)任书记兼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党建工作,2017年成为铜山中专书记、校长。在铜山中专工作15年后,2021年12月调至张集中专任书记兼副校长,2022年8月任书记、校长。30年的工作时间里,他从未离开课堂。“在学校工作,不管干多长时间校长,首先得是个教师,而且必须是优秀教师,但自己优秀还不够,还必须能引领、赋能,促进全体教师发展”。

  教育发展,教师为先。“打造好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到渠成。”在滕道明看来,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队伍建设要处理好3对关系。首要的是处理好“独行”与“众行”的关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重视教师团队建设,一个数量适宜、年龄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教师团队能够相互赋能,起到1+1>2的效果。其次是“高原”与“高峰”的关系,通常高峰都是在高原上产生的,但有时也会因一个高峰隆起一片高原。高峰和高原是互为因果、相互成就的。第三是“助人”与“自助”的关系,校长在带团队的过程中,绝不是单纯付出,教学相长随时都会发生。

  在铜山中专工作的15年,尤其是作为一把手的4年多时间,他通过创新抓党建、持续深入课堂和扎实推动技能竞赛等,锤炼了一支爱生善导、务实敬业的教师队伍。由滕道明作为主持人的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由铜山中专心理咨询室主任郭艳梅领衔的省职业教育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先后挂牌,江苏省职业院校“酒店+”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徐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批教师专业成长的结晶不断涌现。如今,张集中专的教师队伍建设也迈开了新步伐:第一是深耕课堂,第二是提学历,第三是晋职称。学校搭建平台、集中出资,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与学历提升工程,并将正高级教师的指标争取到两位数,充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

  “管理岗位会暴露和放大缺点。能否带领一群人优秀才是检验一个校长的试金石。”滕道明说,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这么多年,思考最多的就是班子团结问题。团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埋怨别人容易反省自己难。实践表明,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会把团结问题化于无形。结合工作实践与反思,这些年他先后撰写《强化五种意识 当好专职书记——谈中等职业学校专职党支部书记的角色定位》《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的角色定位》《我对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向上的体悟》《后任不否定前任是一种智慧》等多篇论文,并在《领导科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切实做到知行合一,携手并进。

  “做一件事很容易,但持之以恒把一件事做好,很不容易。与滕校长同事这些年,我们确实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全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铜山中专一教师说。

30年,职教事会越办越好 

  “我们在徐州职教大格局中的综合排名不容乐观,学校正处在危机之中,绝非危言耸听。作为校长,我很着急,既怕机遇稍纵即逝,又怕欲速不达,必须保持一个适宜的张驰度。”近日,张集中专召开月度工作会议,在细致梳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技能大赛等在全市职校的排位后,滕道明点出了学校发展的紧迫性。

  作为一所办学40年的苏北“农”字头职校,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张集中专几乎将职业教育所有奖项收入囊中,创造了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奇迹。1989年,张集中专被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教委主任杨泳沂赞誉为“农村职教之花”。

  “这段时间大家都很有紧迫感,滕校长到任后对学校的历史、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愿景等,作了全面总结和梳理。” 唐忠龄说。

  唐忠龄1988年到张集中专工作,是滕道明在校读书时的老师,至今已工作35年,感受过张集中专的辉煌,也切身经历过学校发展的困境。谈及这些年的起起伏伏,他感慨颇深:“正如滕校长分析的那样,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管理层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学校走下坡路,但仅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必须把小我融入大我中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30年的实践探索、磨砺思考,滕道明对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他下定决心要在理论建构下规划、设计、实施学校的改革,“我不甘心只做母校校史轴上的一个标识,而要带领全校师生一起,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衡量一所职业学校是否优秀有很多指标,我认为关键不在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有多少,先进设备和名师有多少等,而在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要看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秉承这一认识,在铜山中专工作期间,滕道明通过深抓学生习惯养成、技能培养等,交出了育人育才的合格答卷:2017年,铜山中专毕业生刘凯被评为国家筑梦大国“小工匠”;毕业生蔺浩然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其创新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化反袭击哨台为官兵执勤助力……

  “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来说,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并提升的。”滕道明说,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与普通教育只有学校一个主要学习场域相比,职业教育至少需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域,而且两个场域是交错交替进行的。为创设学生成长成才、德技并修的优良条件,他在铜山中专工作期间,推动建设了实训楼,主动引企入校,把铜山中专打造成了徐州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徐州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徐州市退役军人培训中心等,学校也逐步发展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党和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快速优质发展的政策支撑下,滕道明正带领着张集中专全校师生奋起直追:“职业教育要‘长入’经济,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滕道明提出,张集中专要坚持“为铜山需要服务、为乡村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所有主干专业都要与地方规模以上企业形成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还要根据全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对专业进行增设、扩容、限制、调减、停办等。

  作为“农”字口的中职校,除了紧贴产业发展实际,做好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外,目前,滕道明还在推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深度整合,并与维维集团、徐工集团等本土品牌企业合作,开设农业机械专业,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培育适销对路、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人才。

  2025年,学校会“长”成什么样?这是张集中专师生最近常常畅想的话题。而对深耕职教30年的滕道明来说,他也正努力给出自己的答案:“2025年,我们的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技能大赛金牌数量、学业水平考试优分率、名特优教师数量、教科研一流成果等核心指标要在全市名列前茅。张集中专要发展成为万人规模、高职层次、企业满意、群众认可的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赶上并超过跑在我们前面的标兵,找回曾经的荣耀,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汤雯

滕道明:匠心求道,臻心启明
发布时间:2023-03-3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李大林 汤文清

  本报记者 李大林 汤文清 

  个人档案 

  滕道明,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现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江苏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教科研中心组战略发展组成员、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社会服务与办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江苏省“两课”评比中获评省级示范课,主持江苏省职教教改课题结题并获江苏省优秀课题一等奖,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徐州市首届职教名师等荣誉称号。多次担任江苏省教学比赛、班主任基本能力比赛评委,多次参与江苏省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审核,在省内外开设专题讲座50余场次。在《人民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著《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这片池塘,让张集中专师生结束了‘在黑板上学养鱼’的历史,但不久后,它将被填平,在那里建设新的学生餐厅。”3月,春风拂面,阳光洒在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园里,也洒在每位师生身上。走在校园主干道上,张集中专党总支书记、校长滕道明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展望。随后,他在池塘前久久驻留。

  时间回溯,1986年9月,17岁的滕道明考入张集中专水产专业就读。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2021年12月,他调至张集中专工作,从当年的学生,变成了如今的书记、校长。30年来,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一路改革,他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始终探寻适合彭城大地的行走方式。“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灵魂和内核支撑,时代呼唤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是职业教育的根,也是职教人潜心追求的‘道’,这条路我将坚定不移走下去!”滕道明说。

30年,职教路正越走越宽 

  张集中专创办于1983年,地处农村,周围没有池塘。创校之初,教师们只能带着学生“在黑板上学养鱼”。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在校领导带领下,教师们买来绳子、铁锨,和学生们一起在学校挖池塘。在该校教师唐忠龄的记忆里,滕道明是当时干活最卖力的学生之一,“他很积极,从不偷懒省力气”。

  “都当半辈子校长了,怎么还像刚提拔的小伙子?”这是回到张集中专工作后,朋友们调侃滕道明的话。54岁,在职教领域摸爬滚打大半生,他至今还保持着奋进的姿态:实践、思考、读书。“每晚9点到11点是我的个人时间。”滕道明说,白天太忙,整个人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夜深人静时,门一关,灯一开,打开一本书,这才是我的世界。”

  从一名职教学生成长为职校校长、职教专家,在专业成长路上,滕道明始终以“管好自己为前提”。“优秀的校长应该是一个高超的雕刻师,但是他雕刻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教师是用来尊重的,而尊重教师对校长来说不仅要有情怀,更重要的是本领。”滕道明说。

  这些年,滕道明以极强的自制力,坚持广泛阅读、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在他的书柜里,整齐地码放着100多册活页剪报,像校企合作、1+X证书、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等职教热词,每个主题都是厚厚的一本或几本剪报。“古语云四十不惑,读书也可以做到‘四十不惑’。”滕道明说,不管什么主题,只要能选择专业报刊上权威专家的文章,深入阅读、认真梳理,40篇文章读下来,都能了然于心。

  “读书如果只是为了自我标榜,那和两脚书橱没什么不同。”滕道明坚持读书,除了提升自我,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工作干得更好。2017年,他成为了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当时有人建议,“做了校长就不要再上课了”,但他仍坚持“赖”在课堂上。不仅如此,在完成行政工作之余,他每年都深入课堂听课100余节。他说,“深入课堂才知师道的冷暖、教学的长短”“课堂是一面镜子,正对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采访中,记者问,“如果用3个关键词描述自己,你会选择什么词?”滕道明脱口而出:读书、条理、坚韧。正如他描述的一样,这些年,他坚持一如既往地学习,做了2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了100多篇专业论文和教育教学心得文章。从课堂教学的点滴细节到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持之以恒地阅读、实践和思考,让他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

  作为长期扎根一线的职教名家,近年来,他常受邀参与各类职教项目评审或职业学校评估验收,每到一个现场,他都会把学校提供的材料完整收好,“拿回去装订成册,好好消化吸收,都是难得的学习材料”。

  热爱能克万难,铁肩可担重任。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让滕道明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以及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战略发展组成员等。

30年,职教人要个个都行 

  “这个刘老师,是去年考到我校工作的。前阵子我才听过她的课,专业基础扎实,课堂节奏也把握得不错。”在张集中专校园内采访时,该校英语教师刘静正好从旁经过,滕道明不仅说出了她的名字,还对她的课堂特点和需要提升之处一一道来。

  作为一所处于爬坡阶段的职校校长,滕道明每天要思考很多问题,处理很多事务,协调很多资源,但他仍然把多数精力放在教师成长和课堂提升方面。“我听课的重点是两类人群,一是新教师,要确保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就入好门、走对路,避免走错路、走弯路。二是中层干部,通过听课倒逼他们转变思路、转换赛道,使中层干部在教师面前能抬起头、直起腰,助力他们迅速成为业务过硬的干部,继而成为业务型、专家型干部。”滕道明说。

  对于教师和课堂的关心,与他此前的经历紧密相关。1989年中职毕业后,滕道明进入铜山水产良种场工作,1990年通过对口单招,考入南京农业大学,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铜山县马坡职业中学(2008年并入铜山中专)工作。一开始就担任2个班的班主任,教2门专业课程,负责1个实验室和1个实训基地。1年后他光荣入党,3年后成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8年后又挑起了校长、书记的重担。2006年,因工作需要,他调到原铜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现铜山中专)任书记兼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党建工作,2017年成为铜山中专书记、校长。在铜山中专工作15年后,2021年12月调至张集中专任书记兼副校长,2022年8月任书记、校长。30年的工作时间里,他从未离开课堂。“在学校工作,不管干多长时间校长,首先得是个教师,而且必须是优秀教师,但自己优秀还不够,还必须能引领、赋能,促进全体教师发展”。

  教育发展,教师为先。“打造好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到渠成。”在滕道明看来,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队伍建设要处理好3对关系。首要的是处理好“独行”与“众行”的关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重视教师团队建设,一个数量适宜、年龄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教师团队能够相互赋能,起到1+1>2的效果。其次是“高原”与“高峰”的关系,通常高峰都是在高原上产生的,但有时也会因一个高峰隆起一片高原。高峰和高原是互为因果、相互成就的。第三是“助人”与“自助”的关系,校长在带团队的过程中,绝不是单纯付出,教学相长随时都会发生。

  在铜山中专工作的15年,尤其是作为一把手的4年多时间,他通过创新抓党建、持续深入课堂和扎实推动技能竞赛等,锤炼了一支爱生善导、务实敬业的教师队伍。由滕道明作为主持人的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由铜山中专心理咨询室主任郭艳梅领衔的省职业教育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先后挂牌,江苏省职业院校“酒店+”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徐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批教师专业成长的结晶不断涌现。如今,张集中专的教师队伍建设也迈开了新步伐:第一是深耕课堂,第二是提学历,第三是晋职称。学校搭建平台、集中出资,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与学历提升工程,并将正高级教师的指标争取到两位数,充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

  “管理岗位会暴露和放大缺点。能否带领一群人优秀才是检验一个校长的试金石。”滕道明说,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这么多年,思考最多的就是班子团结问题。团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埋怨别人容易反省自己难。实践表明,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会把团结问题化于无形。结合工作实践与反思,这些年他先后撰写《强化五种意识 当好专职书记——谈中等职业学校专职党支部书记的角色定位》《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的角色定位》《我对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向上的体悟》《后任不否定前任是一种智慧》等多篇论文,并在《领导科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切实做到知行合一,携手并进。

  “做一件事很容易,但持之以恒把一件事做好,很不容易。与滕校长同事这些年,我们确实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全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铜山中专一教师说。

30年,职教事会越办越好 

  “我们在徐州职教大格局中的综合排名不容乐观,学校正处在危机之中,绝非危言耸听。作为校长,我很着急,既怕机遇稍纵即逝,又怕欲速不达,必须保持一个适宜的张驰度。”近日,张集中专召开月度工作会议,在细致梳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技能大赛等在全市职校的排位后,滕道明点出了学校发展的紧迫性。

  作为一所办学40年的苏北“农”字头职校,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张集中专几乎将职业教育所有奖项收入囊中,创造了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奇迹。1989年,张集中专被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教委主任杨泳沂赞誉为“农村职教之花”。

  “这段时间大家都很有紧迫感,滕校长到任后对学校的历史、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愿景等,作了全面总结和梳理。” 唐忠龄说。

  唐忠龄1988年到张集中专工作,是滕道明在校读书时的老师,至今已工作35年,感受过张集中专的辉煌,也切身经历过学校发展的困境。谈及这些年的起起伏伏,他感慨颇深:“正如滕校长分析的那样,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管理层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学校走下坡路,但仅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必须把小我融入大我中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30年的实践探索、磨砺思考,滕道明对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他下定决心要在理论建构下规划、设计、实施学校的改革,“我不甘心只做母校校史轴上的一个标识,而要带领全校师生一起,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衡量一所职业学校是否优秀有很多指标,我认为关键不在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有多少,先进设备和名师有多少等,而在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要看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秉承这一认识,在铜山中专工作期间,滕道明通过深抓学生习惯养成、技能培养等,交出了育人育才的合格答卷:2017年,铜山中专毕业生刘凯被评为国家筑梦大国“小工匠”;毕业生蔺浩然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其创新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化反袭击哨台为官兵执勤助力……

  “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来说,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并提升的。”滕道明说,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与普通教育只有学校一个主要学习场域相比,职业教育至少需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域,而且两个场域是交错交替进行的。为创设学生成长成才、德技并修的优良条件,他在铜山中专工作期间,推动建设了实训楼,主动引企入校,把铜山中专打造成了徐州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徐州市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徐州市退役军人培训中心等,学校也逐步发展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党和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快速优质发展的政策支撑下,滕道明正带领着张集中专全校师生奋起直追:“职业教育要‘长入’经济,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滕道明提出,张集中专要坚持“为铜山需要服务、为乡村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所有主干专业都要与地方规模以上企业形成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还要根据全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对专业进行增设、扩容、限制、调减、停办等。

  作为“农”字口的中职校,除了紧贴产业发展实际,做好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外,目前,滕道明还在推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深度整合,并与维维集团、徐工集团等本土品牌企业合作,开设农业机械专业,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培育适销对路、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人才。

  2025年,学校会“长”成什么样?这是张集中专师生最近常常畅想的话题。而对深耕职教30年的滕道明来说,他也正努力给出自己的答案:“2025年,我们的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技能大赛金牌数量、学业水平考试优分率、名特优教师数量、教科研一流成果等核心指标要在全市名列前茅。张集中专要发展成为万人规模、高职层次、企业满意、群众认可的省优秀中等职业学校。赶上并超过跑在我们前面的标兵,找回曾经的荣耀,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