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构建“一核四维”新模式 探索生态育人新路径

作者:王经军 发布时间:2023-10-1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19年8月,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被省教育厅确立为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培育学校。我们学习借鉴全省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的办学理念、创建举措和经验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理性思考,积极实践,全力探索育人方式新路径。近年来,我校凝练出“生态育人,让每一个生命和谐生长”办学理念,深化对“生态”内涵的认识,拓展“生态”外延,将校园自然环境的“生态”拓展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园生活”等多方面,走出一条生态育人新路径。

  开发生态育人新课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聚焦“立德树人”这一基本内核,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4个维度出发,积极探索高中“一核四维”育人新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和谐生长和学校生态发展。我们从以下4个层面积极开发生态育人新课程。

  一是从人与自我层面,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积极心育活动课程。积极心育活动课注重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达到“入情、入心、入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情理共振效果,以此培塑学生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等6个方面的品质,引领学生积极向上,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从人与自然层面,开发富有生态特色的课程资源。逐步形成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着力建构生态化课程体系,形成基于项目化的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比如根据学校生态校园及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的“湿地课程”,融合了生物学科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化学学科水环境保护、地理学科湿地保护、数学学科模型建构、语文学科阅读与写作、思想政治学科唯物辩证法及音乐、美术学科作品创作等方面内容。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亲历亲为的自我体验,经历内心感动和心灵的反思,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自觉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存态度与生存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是从人与社会层面,开发注重学生知行合一的公民法治课程。从学法角度开设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法官与律师等课程,编制《高中生法治教育读本》;从讲法角度开设宪法诵读、宪法演讲、法律宣传等课程;从用法角度开设模拟法庭、法治教育案例等课程。

  四是在人与国家层面,将国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切口。学校积极开拓,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防教育体系。推进包括国防理论课、国防科技课、国防技能课、国防实践课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课程实施,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搭建生态育人新载体。为了推进生态育人校本课程实施,学校着力推动生态育人基地建设。

  一是升级生命自主成长基地。将学校已有的学生成长中心升级改造为生命自主成长基地,开展心理测评、心理讲座、个体团体辅导、心理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全体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以高效率学习训练、专注力训练等,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开展生涯测评、举办讲座等,为学生提供生涯指导;组织社团活动、校园节庆等特色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是完善湿地生态教育基地。学校依托滨海特色区位优势,倾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场,构筑湿地生态教育基地。比如,通过开展“美境行动”,强化学生生态意识;开展农事体验,培育学生劳动精神。

  三是打造思政融合育人基地。学校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政为抓手,从厘清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入手,探索“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实践路径。通过课程引领和活动践行,引导学生明确公民肩负的使命,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比如,在12.4国家宪法日,组织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围绕社会热点、国际时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活动,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四是利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赣榆地处苏北,毗邻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赣榆抗日山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体,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称。此外,赣榆还有黑林大树村刘少奇旧居、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依托这些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一核四维”育人方式的实践与探索,推动学校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并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挖掘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和谐温馨、阳光健康的环境中享受高品质教育,锤炼高品德修为,涵养高品格灵魂,成就高品位人生。

  (作者系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朱璐

构建“一核四维”新模式 探索生态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10-1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经军

  2019年8月,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被省教育厅确立为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培育学校。我们学习借鉴全省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的办学理念、创建举措和经验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理性思考,积极实践,全力探索育人方式新路径。近年来,我校凝练出“生态育人,让每一个生命和谐生长”办学理念,深化对“生态”内涵的认识,拓展“生态”外延,将校园自然环境的“生态”拓展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园生活”等多方面,走出一条生态育人新路径。

  开发生态育人新课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聚焦“立德树人”这一基本内核,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4个维度出发,积极探索高中“一核四维”育人新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和谐生长和学校生态发展。我们从以下4个层面积极开发生态育人新课程。

  一是从人与自我层面,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积极心育活动课程。积极心育活动课注重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达到“入情、入心、入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情理共振效果,以此培塑学生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等6个方面的品质,引领学生积极向上,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从人与自然层面,开发富有生态特色的课程资源。逐步形成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着力建构生态化课程体系,形成基于项目化的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比如根据学校生态校园及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的“湿地课程”,融合了生物学科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化学学科水环境保护、地理学科湿地保护、数学学科模型建构、语文学科阅读与写作、思想政治学科唯物辩证法及音乐、美术学科作品创作等方面内容。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亲历亲为的自我体验,经历内心感动和心灵的反思,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自觉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存态度与生存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是从人与社会层面,开发注重学生知行合一的公民法治课程。从学法角度开设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法官与律师等课程,编制《高中生法治教育读本》;从讲法角度开设宪法诵读、宪法演讲、法律宣传等课程;从用法角度开设模拟法庭、法治教育案例等课程。

  四是在人与国家层面,将国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切口。学校积极开拓,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防教育体系。推进包括国防理论课、国防科技课、国防技能课、国防实践课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课程实施,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搭建生态育人新载体。为了推进生态育人校本课程实施,学校着力推动生态育人基地建设。

  一是升级生命自主成长基地。将学校已有的学生成长中心升级改造为生命自主成长基地,开展心理测评、心理讲座、个体团体辅导、心理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全体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以高效率学习训练、专注力训练等,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开展生涯测评、举办讲座等,为学生提供生涯指导;组织社团活动、校园节庆等特色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是完善湿地生态教育基地。学校依托滨海特色区位优势,倾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场,构筑湿地生态教育基地。比如,通过开展“美境行动”,强化学生生态意识;开展农事体验,培育学生劳动精神。

  三是打造思政融合育人基地。学校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政为抓手,从厘清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入手,探索“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实践路径。通过课程引领和活动践行,引导学生明确公民肩负的使命,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比如,在12.4国家宪法日,组织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围绕社会热点、国际时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活动,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四是利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赣榆地处苏北,毗邻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赣榆抗日山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体,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称。此外,赣榆还有黑林大树村刘少奇旧居、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依托这些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一核四维”育人方式的实践与探索,推动学校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并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挖掘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和谐温馨、阳光健康的环境中享受高品质教育,锤炼高品德修为,涵养高品格灵魂,成就高品位人生。

  (作者系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