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平凡苗开出优秀花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八十年发展历程纪实

作者:邱晓昇 钱小波 窦峥 发布时间:2023-11-0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图为该校进行“校长‘六个一’特别作业”展示

  ▲图为该校学生正在课间阅读

  ▲图为该校学生参加“科技节”航模制作活动

  ▲图为该校一景“超越石”

  ▲图为该校学生体验秋收

  ▲图为该校举办“师生节”

  淮东古邑,灵韵姜堰;三水环绕,天目山侧。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便诞生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沃土之上。在“本真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该校秉持“超越”校训,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学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人”为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平凡苗开出优秀花”的育人路径,唱响了“二中亦一流”的奋进凯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群众口碑。

  八秩风雨路,拳拳报国心

  八秩春秋,姜堰二中几经沧桑、几度升格,三迁校址、六易校名,砥砺初心、深耕教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实现超越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学子。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银杏树,千佛寺,凤凰宝地聚英才;共产党,新四军,苏区泰县创二中。1943年,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姜堰二中(时称育英中学),课堂流动于村野,学生来自桑农;握笔常思家国,持枪不懈兵戎。第一任校长徐观伯先生办特色学校,铸革命精魂,炼艰苦意志,树勤学风范,开一代校风。许多师生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自此以后,红色基因一直根植在该校的血脉之中,“红色种子”在一代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秉持平民情怀,造福劳苦大众。香店巷,都天庙,处穷阎而学子勤奋,居陋室而师道从容。20世纪50年代,该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秉持平民教育情怀,将教育与生产结合,力求学以致用,造福劳苦大众。“群众补习班”等打上时代烙印的名字,既体现出当年办学的艰难,也表现出该校办教育走群众路线的坚定决心以及坚持让教育普及大众、造福一方的平民情怀。这一颗“平民教育”的种子扎根在姜堰二中办学的厚土之中,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伴随改革春风,培养“四有”新人。20世纪70年代,该校异地重建。1977年恢复高考后,该校与时代发展同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作学校基础工程来抓,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当作学校头等大事来做。针对学生特点,该校提出“教学起点放低一点,坡度放小一点,速度放慢一点”的教学思想。1983年,因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影响力增大,该校升格为县属中学。1985年、1986年,该校连续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姜堰时属扬州市)评为文明单位。1985年至1990年,连续被评为扬州市卫生先进单位、绿化合格单位。1991年被评为扬州市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把握时代脉搏,办好人民教育。筚路蓝缕,赖坚定之信念;玉汝于成,蕴崛起之峥嵘。20世纪90年代,该校再次异地重建。1995年,该校顺利升格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0年获评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获评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13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编制办、江苏省教育厅审批,该校正式起用“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校名。历经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彼时的江苏省姜堰二中已经发展成为省内外知名学校,被誉为“全省乃至全国办得最好的‘第二中学’”之一。

  作为一所县域的第二中学,姜堰二中在先行先试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在课堂育人范式变革、课程建设、教师卓越发展以及立德树人等方面创生了许多开拓性范例,形成了可资借鉴和推广的宝贵经验。

  着力教育教学改革,

  聚焦品质提升和学科建设

  姜堰二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化课程引领力,探索多元化的育人途径,努力构建起符合学情、校情的教育范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高品质提升。

  聚力深度课改,构建高品质课程体系。基于近年来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姜堰二中立足“三基地两项目一工程”,即“网络环境下的开放物理实验课程”基地、“以‘青春文化’为核心的青春成长指导中心”课程基地、“越剧《红楼梦》音乐艺术馆”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基地,“以‘问题链’教学为核心的‘未来教室’的建构研究”“让学习真正发生——基于‘未来教室’的问题链教学实践研究”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以及“乐学文化:注入生命发展的力量”品格提升工程,初步构建起融道德情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艺术素养教育、自然科学素养教育于一体的课程群,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在强调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素养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等素养的提升。

  革新教学范式,创设智慧课堂新生态。姜堰二中以“让学习真正发生”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践行“小步快跑、小步长程”教学策略。同时深化前瞻性教学实验改革项目研究,构建指向智慧评价的教学应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精准“问题链”智慧教学,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研究型课堂,加强个性化教与学,促进学科教学变革,持续打造精准高效智慧课堂。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未来教室”,不断丰富课堂形态,开设直播课堂、跨界课堂、共享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引导深度学习、智慧乐学,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拓宽育人渠道,实施多元化培养路径。该校坚持“开放意识、开阔视野、开拓精神、开明特质”的“四开”办学宗旨,以前瞻性思考、战略性眼光进一步完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格局,推动国际教育课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开拓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依托“苏中高中联盟”“中西部高中辐射联盟”“VCE国际高中联盟”,获取更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拔尖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提供平台。同时,学校借力高校资源,与省内外多所高校构建“双高同盟”体系,实施分层培养,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高端、更专业的载体。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增强学校高品质发展后劲

  姜堰二中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与带头作用,同时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环境,树二中榜样,讲二中故事,激发教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愿望,创造让教师成长真正发生的生态能量场。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该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立足学校实际,精选龙头课题;围绕龙头课题,引导教师申报省级、市级课题;启动以校级“微型课题”为主体的“草根工程”,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形成立体化的课题体系。积极倡导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要求教师把课题做在课堂上,带着课题进课堂,做到“教在研中、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努力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教学生产力。近5年,该校先后成功申报了19个江苏省级课题和26个泰州市级课题,围绕课题写作的论文有700多篇获奖或发表。

  以培养工程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姜堰二中通过“1358”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养,实现1年成型,3年成熟,5年成材,8年成器),“131”名特优教师培养工程(培养10名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30名在泰州市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100名在姜堰区有显著教学实绩的骨干教师),“五个一”教师成长工程(参与1个课题研究、写1篇高质量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提供至少1个典型案例、至少上1节研讨课、读1本好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名优教师队伍壮大,助力教师职业规划落实,整体提升该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让教师成长真正发生。

  以共同体引领教师卓越发展。该校积极组建本真教育“四有”好教师团队、本真教育研究所、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青春文化学习社等教研发展共同体,不断完善有效备课、有效授课、有效拓展、有效评价等质量体系,深化本真教育研究所功能,突出做好学科组、备课组、班级3支基础研究型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教师团队的共同备课机制。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学科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有效教研发展共同体,加快学科建设提档升级。建立适应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要求的学科课程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对高考改革的研究,重视初高中的学科衔接及高中高校的贯通,打造一流的学科研究团队,形成“树立一位名师,带出一个团队,产生一批成果,辐射一门学科”的良好局面。

  构建乐学德育生态,

  提升学生品格和生命活力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提升德育品质,擦亮德育名片,姜堰二中在梳理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并丰富“乐学文化”的教育内涵,形成了以“乐学文化:注入生命发展的力量”品格提升为主线的高品质德育品牌。

  创新德育理念。在德育理念创新过程中,姜堰二中提炼出“四个起来”,即让学生“站起来、走起来、飞起来、笑起来”。“站起来”,让学生首先做好“社会的人”,立志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栋梁材,有血性、有骨气、有担当;“走起来”,让学生明确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即使风雨兼程,风餐露宿,也要一往无前,在所不辞;“飞起来”,让学生长本领,既有冲天的志向,又有飞翔的本领;“笑起来”,让学生懂得学习是充实的,生活是愉快的,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

  创新德育平台。依托青春成长指导中心省级课程基地,创新搭建学校德育平台。升级“四站一库”(心理健康指导站、生涯规划指导站、综合实践指导站、家校互动指导站、学生成长资源库)建设,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自由奔放、充满活力、多元发展的中国现代人。创新“八大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理想节、心理节、成人节、师生节、体育节、秋收节)主线活动,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并注重立德、立言、立行、立人。积极发展学生社团,广泛开展社团活动,与高校联合共建一批学生喜爱、品格高雅的体艺、科技等品牌活动项目,促进学生蓬勃发展,成就梦想。

  创新德育体系。该校基于“互联网+”,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翼校通等互联网平台,构建立体化、信息化德育网络,创新学校德育体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框架,形成含高一理想教育、高二“三自”教育、高三成人教育在内的“三级联动,主题推进”立体德育体系,让家长学会教育、融入教育,让社会了解教育、参与教育。

  胸怀鹄志,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登峰跻云,当教育高品质建设的领头羊。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加快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的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争取早日建成理念新、师资强、课程优、管理精、质量高、特色明、声誉好的高品质生态特色高中,为泰州教育再添亮丽之笔。

责任编辑:朱璐

平凡苗开出优秀花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八十年发展历程纪实
发布时间:2023-11-0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邱晓昇 钱小波 窦峥

  ▲图为该校进行“校长‘六个一’特别作业”展示

  ▲图为该校学生正在课间阅读

  ▲图为该校学生参加“科技节”航模制作活动

  ▲图为该校一景“超越石”

  ▲图为该校学生体验秋收

  ▲图为该校举办“师生节”

  淮东古邑,灵韵姜堰;三水环绕,天目山侧。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便诞生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沃土之上。在“本真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该校秉持“超越”校训,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学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人”为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平凡苗开出优秀花”的育人路径,唱响了“二中亦一流”的奋进凯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群众口碑。

  八秩风雨路,拳拳报国心

  八秩春秋,姜堰二中几经沧桑、几度升格,三迁校址、六易校名,砥砺初心、深耕教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实现超越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学子。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银杏树,千佛寺,凤凰宝地聚英才;共产党,新四军,苏区泰县创二中。1943年,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姜堰二中(时称育英中学),课堂流动于村野,学生来自桑农;握笔常思家国,持枪不懈兵戎。第一任校长徐观伯先生办特色学校,铸革命精魂,炼艰苦意志,树勤学风范,开一代校风。许多师生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自此以后,红色基因一直根植在该校的血脉之中,“红色种子”在一代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秉持平民情怀,造福劳苦大众。香店巷,都天庙,处穷阎而学子勤奋,居陋室而师道从容。20世纪50年代,该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秉持平民教育情怀,将教育与生产结合,力求学以致用,造福劳苦大众。“群众补习班”等打上时代烙印的名字,既体现出当年办学的艰难,也表现出该校办教育走群众路线的坚定决心以及坚持让教育普及大众、造福一方的平民情怀。这一颗“平民教育”的种子扎根在姜堰二中办学的厚土之中,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伴随改革春风,培养“四有”新人。20世纪70年代,该校异地重建。1977年恢复高考后,该校与时代发展同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作学校基础工程来抓,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当作学校头等大事来做。针对学生特点,该校提出“教学起点放低一点,坡度放小一点,速度放慢一点”的教学思想。1983年,因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影响力增大,该校升格为县属中学。1985年、1986年,该校连续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姜堰时属扬州市)评为文明单位。1985年至1990年,连续被评为扬州市卫生先进单位、绿化合格单位。1991年被评为扬州市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把握时代脉搏,办好人民教育。筚路蓝缕,赖坚定之信念;玉汝于成,蕴崛起之峥嵘。20世纪90年代,该校再次异地重建。1995年,该校顺利升格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0年获评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获评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13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编制办、江苏省教育厅审批,该校正式起用“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校名。历经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彼时的江苏省姜堰二中已经发展成为省内外知名学校,被誉为“全省乃至全国办得最好的‘第二中学’”之一。

  作为一所县域的第二中学,姜堰二中在先行先试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在课堂育人范式变革、课程建设、教师卓越发展以及立德树人等方面创生了许多开拓性范例,形成了可资借鉴和推广的宝贵经验。

  着力教育教学改革,

  聚焦品质提升和学科建设

  姜堰二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化课程引领力,探索多元化的育人途径,努力构建起符合学情、校情的教育范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高品质提升。

  聚力深度课改,构建高品质课程体系。基于近年来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姜堰二中立足“三基地两项目一工程”,即“网络环境下的开放物理实验课程”基地、“以‘青春文化’为核心的青春成长指导中心”课程基地、“越剧《红楼梦》音乐艺术馆”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基地,“以‘问题链’教学为核心的‘未来教室’的建构研究”“让学习真正发生——基于‘未来教室’的问题链教学实践研究”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以及“乐学文化:注入生命发展的力量”品格提升工程,初步构建起融道德情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艺术素养教育、自然科学素养教育于一体的课程群,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在强调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素养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等素养的提升。

  革新教学范式,创设智慧课堂新生态。姜堰二中以“让学习真正发生”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践行“小步快跑、小步长程”教学策略。同时深化前瞻性教学实验改革项目研究,构建指向智慧评价的教学应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精准“问题链”智慧教学,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研究型课堂,加强个性化教与学,促进学科教学变革,持续打造精准高效智慧课堂。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未来教室”,不断丰富课堂形态,开设直播课堂、跨界课堂、共享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引导深度学习、智慧乐学,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拓宽育人渠道,实施多元化培养路径。该校坚持“开放意识、开阔视野、开拓精神、开明特质”的“四开”办学宗旨,以前瞻性思考、战略性眼光进一步完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格局,推动国际教育课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开拓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依托“苏中高中联盟”“中西部高中辐射联盟”“VCE国际高中联盟”,获取更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拔尖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提供平台。同时,学校借力高校资源,与省内外多所高校构建“双高同盟”体系,实施分层培养,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高端、更专业的载体。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增强学校高品质发展后劲

  姜堰二中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与带头作用,同时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环境,树二中榜样,讲二中故事,激发教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愿望,创造让教师成长真正发生的生态能量场。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该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立足学校实际,精选龙头课题;围绕龙头课题,引导教师申报省级、市级课题;启动以校级“微型课题”为主体的“草根工程”,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形成立体化的课题体系。积极倡导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要求教师把课题做在课堂上,带着课题进课堂,做到“教在研中、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努力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教学生产力。近5年,该校先后成功申报了19个江苏省级课题和26个泰州市级课题,围绕课题写作的论文有700多篇获奖或发表。

  以培养工程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姜堰二中通过“1358”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养,实现1年成型,3年成熟,5年成材,8年成器),“131”名特优教师培养工程(培养10名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30名在泰州市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100名在姜堰区有显著教学实绩的骨干教师),“五个一”教师成长工程(参与1个课题研究、写1篇高质量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提供至少1个典型案例、至少上1节研讨课、读1本好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名优教师队伍壮大,助力教师职业规划落实,整体提升该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让教师成长真正发生。

  以共同体引领教师卓越发展。该校积极组建本真教育“四有”好教师团队、本真教育研究所、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青春文化学习社等教研发展共同体,不断完善有效备课、有效授课、有效拓展、有效评价等质量体系,深化本真教育研究所功能,突出做好学科组、备课组、班级3支基础研究型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教师团队的共同备课机制。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学科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有效教研发展共同体,加快学科建设提档升级。建立适应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要求的学科课程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对高考改革的研究,重视初高中的学科衔接及高中高校的贯通,打造一流的学科研究团队,形成“树立一位名师,带出一个团队,产生一批成果,辐射一门学科”的良好局面。

  构建乐学德育生态,

  提升学生品格和生命活力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提升德育品质,擦亮德育名片,姜堰二中在梳理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并丰富“乐学文化”的教育内涵,形成了以“乐学文化:注入生命发展的力量”品格提升为主线的高品质德育品牌。

  创新德育理念。在德育理念创新过程中,姜堰二中提炼出“四个起来”,即让学生“站起来、走起来、飞起来、笑起来”。“站起来”,让学生首先做好“社会的人”,立志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栋梁材,有血性、有骨气、有担当;“走起来”,让学生明确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即使风雨兼程,风餐露宿,也要一往无前,在所不辞;“飞起来”,让学生长本领,既有冲天的志向,又有飞翔的本领;“笑起来”,让学生懂得学习是充实的,生活是愉快的,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

  创新德育平台。依托青春成长指导中心省级课程基地,创新搭建学校德育平台。升级“四站一库”(心理健康指导站、生涯规划指导站、综合实践指导站、家校互动指导站、学生成长资源库)建设,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自由奔放、充满活力、多元发展的中国现代人。创新“八大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理想节、心理节、成人节、师生节、体育节、秋收节)主线活动,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并注重立德、立言、立行、立人。积极发展学生社团,广泛开展社团活动,与高校联合共建一批学生喜爱、品格高雅的体艺、科技等品牌活动项目,促进学生蓬勃发展,成就梦想。

  创新德育体系。该校基于“互联网+”,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翼校通等互联网平台,构建立体化、信息化德育网络,创新学校德育体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构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框架,形成含高一理想教育、高二“三自”教育、高三成人教育在内的“三级联动,主题推进”立体德育体系,让家长学会教育、融入教育,让社会了解教育、参与教育。

  胸怀鹄志,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登峰跻云,当教育高品质建设的领头羊。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加快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的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争取早日建成理念新、师资强、课程优、管理精、质量高、特色明、声誉好的高品质生态特色高中,为泰州教育再添亮丽之笔。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