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走进上海市向明中学的创新长廊时,只见芳草如茵,杜鹃花盛放,一个个颇有些年头的金属机器掩映在红花绿叶中。该校创新实验室建设总负责人李剑指着这些锈迹斑斑的机器说:“虽然这些‘老古董’看上去有点‘土’,但它们都是几十年前向明学子的发明创造。它们中有的能收集雷电,有的能远程灭火,还有一台机器曾被‘五芳斋’用来洗粽叶。”
向明中学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902年由清末教育家马相伯创建。自20世纪80年代起,该校就提出“创造教育”的理念。从那时起,向明中学从举办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三小”活动起步,逐步形成以科创为主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
除了创新长廊,科创的元素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在地下AI智能驾驶实验室,一群学生正兴致盎然地验证小车能否按照设定的程序选择路线自动驾驶。“AI智能驾驶实验课程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我们通过开设科创选修类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AI智能驾驶指导教师冯金珏介绍说。向明中学开设了多种科创选修类课程,并建立航模社、机器人社、头脑奥林匹克社等14个科技社团,构建了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据了解,科创选修类课程对所有学生开放。每名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学习四五门不同的课程,并参加相关社团或进行专项研究。
此外,向明中学先后建设近30个创新实验室,如苹果思维实验室、纳米创新实验室、原创音乐实验室等,满足学生开展科创活动的需求。为了避免增加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向明中学将校本课程排进课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留足时间。“当我们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将知识展现在他们眼前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拦都拦不住。”李剑说。在近年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向明中学的获奖人数和奖项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30多名向明学子获评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
科学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解决师资问题,向明中学有自己的谋划。该校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成立专注于青年教师培养的青禾师苑。同时,该校还打破常规,支持有特长的职工投身科学教育和科创指导。此外,向明中学立足现有师资,把原来的科学教师及工作室有机整合成几个大组,如自然科学大组(含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创意工程机器人大组等,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共进。
不仅如此,向明中学还善于利用校友资源。如,VEX机器人社团邀请2017届校友马天骅来校交流。他在向明中学就读期间曾获10余项VEX机器人国际比赛大奖,获得2016年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冠军与最佳活力奖。而头脑奥林匹克社团的教练傅赟曾是该社团的队长,现在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工程师。
随着学生研究课题所涉知识不断趋于精细化,向明中学更加注重整合各类校外资源,为学生搭建科创平台。该校不仅鼓励教师参加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社、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还联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电科二十一所等高校或科研院所,为学生开展科创活动提供必要支撑。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航模社成员正在操场上进行无人机特技飞行训练,耳边传来悬铃影社成员创作的歌曲《逐科创梦想》:“天边无人机飞翔,耳边传来嗡嗡响;我们绽放着光芒,青春在手掌间飞扬……”一朵朵科创的火花,正在向明中学校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