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新工科理念下船舶机械类人才数字化交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周宏根 李滨城 田桂中 发布时间:2021-02-0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周宏根 李滨城 田桂中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强则国家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机械制造业,形成了百舸争流的竞争新态势。对此,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校对接“中国制造2025”高端技术创新型人才需求,响应国家“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战略,培养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尤其是船舶与海工装备设计制造领域一流本科人才已迫在眉睫。

  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对机械类人才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应用能力的要求,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从2009年开始,以2009年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机械原理MATLAB辅助分析”、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深度融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全面创新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和模式”和“行业特色型省属‘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及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为契机,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以机械类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信息技术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系统地开展了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课程体系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为主线,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大力改革了机械类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将计算机辅助分析、虚拟设计、仿真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等现代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科研成果恰当地、全方位地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将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及创新能力和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提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关联矩阵,形成了融专业知识与信息化技术“双元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实施课堂革命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和应用软件等现代分析设计方法为手段,以课外实践项目为桥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广泛实施了能体现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的CDIO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校外实践课程中,聘请了100多位相关企业资深工程师为联合导师,学生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在企业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长达8个月的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实践中,围绕“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机械领域国家级大学生竞赛为目标,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了大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创新训练,每年学院设立的科研训练项目多达40余项,学生覆盖率达85%以上,实现了科研、教学和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能力。

  优化学习环境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开放的、集软硬件为一体的数字化生态学习环境。在软件环境建设中,将“爱课程”和“超星泛雅”等移动应用引入课堂,联通课上课下,实现了教与学的移动化;建立了涵盖国家、省、校、院等各层级的在线课程和混合式课程30多门,涵盖了专业类各主干课程,实现了专业知识数字化。在硬件环境建设中,以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船舶机械装备校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通过申报各类自制设备、申请实验软件著作权等举措,建立了虚实结合的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推进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与10多家国内知名的船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15家地方企业建立了本硕一体的企业工作站,构建了具有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的校企联动工程实践教育平台;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类学科竞赛为依托,与校工程训练中心共建了智能车/机器人/数字化设计等机械类大学生创客空间,科研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环境保障。

  改革学习评价

  首先,基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数学建模等手段,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数字化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建立全周期、全过程、全角度的评价机制,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持续改进。其次,建立了学生学习立体档案和成长过程记录,以数据描述学生的特点、特长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档案和能力清单,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了解自己能够胜任和擅长的工作。最后,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了毕业生校友职业发展跟踪评价机制、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机制,将校友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机械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经过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诸多方面均显示出独特优势,获得了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好评。与此同时,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版)获“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017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工程导论》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责任编辑:陈路

新工科理念下船舶机械类人才数字化交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2-0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周宏根 李滨城 田桂中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强则国家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机械制造业,形成了百舸争流的竞争新态势。对此,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校对接“中国制造2025”高端技术创新型人才需求,响应国家“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战略,培养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尤其是船舶与海工装备设计制造领域一流本科人才已迫在眉睫。

  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对机械类人才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应用能力的要求,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从2009年开始,以2009年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机械原理MATLAB辅助分析”、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深度融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全面创新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和模式”和“行业特色型省属‘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及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为契机,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以机械类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信息技术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系统地开展了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课程体系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为主线,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大力改革了机械类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将计算机辅助分析、虚拟设计、仿真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等现代分析设计方法以及科研成果恰当地、全方位地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将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及创新能力和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提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关联矩阵,形成了融专业知识与信息化技术“双元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实施课堂革命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和应用软件等现代分析设计方法为手段,以课外实践项目为桥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广泛实施了能体现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的CDIO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校外实践课程中,聘请了100多位相关企业资深工程师为联合导师,学生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在企业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长达8个月的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实践中,围绕“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机械领域国家级大学生竞赛为目标,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了大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创新训练,每年学院设立的科研训练项目多达40余项,学生覆盖率达85%以上,实现了科研、教学和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能力。

  优化学习环境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开放的、集软硬件为一体的数字化生态学习环境。在软件环境建设中,将“爱课程”和“超星泛雅”等移动应用引入课堂,联通课上课下,实现了教与学的移动化;建立了涵盖国家、省、校、院等各层级的在线课程和混合式课程30多门,涵盖了专业类各主干课程,实现了专业知识数字化。在硬件环境建设中,以省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船舶机械装备校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通过申报各类自制设备、申请实验软件著作权等举措,建立了虚实结合的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推进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与10多家国内知名的船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15家地方企业建立了本硕一体的企业工作站,构建了具有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的校企联动工程实践教育平台;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类学科竞赛为依托,与校工程训练中心共建了智能车/机器人/数字化设计等机械类大学生创客空间,科研实验室全部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环境保障。

  改革学习评价

  首先,基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数学建模等手段,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数字化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建立全周期、全过程、全角度的评价机制,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持续改进。其次,建立了学生学习立体档案和成长过程记录,以数据描述学生的特点、特长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档案和能力清单,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了解自己能够胜任和擅长的工作。最后,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了毕业生校友职业发展跟踪评价机制、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机制,将校友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机械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经过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数字化设计制造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诸多方面均显示出独特优势,获得了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好评。与此同时,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版)获“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017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工程导论》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