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讯(通讯员 尚秋辰 薛颖)近日,在南通如皋平园池村如宝农耕园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牧医兴农”实践团的成员们正与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他们一同采摘雪梨、熬制梨膏、调试直播设备,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与青春的朝气。
“看这梨膏棒棒糖,晶莹剔透,像琥珀一样!”实践团成员孙晨瑶举着成品,兴奋地向镜头展示。“以前雪梨摘下来只能等商贩来收购,现在咱们的梨膏糖成了网红产品!”村民们看到订单量笑得合不拢嘴。实践团到来后,针对此前农场“单一种植、收益受限”的痛点,依托专业所学,为如宝农耕园设计出“雪梨+”生态产业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经过暑假里两个月的实地调研与方案打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践团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为农耕园量身打造现代农牧融合模式,构建起覆盖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增值体系:通过精深加工,将品相稍逊的雪梨转化为梨膏、梨膏棒棒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在果树行间科学轮养珍珠鸡、麻鸭等家禽,其粪便经发酵成有机肥还田,形成“禽畜养殖—粪肥资源化—土壤改良—果树提质”的绿色循环;同步推进玉米生态套种,实现鲜糯玉米直供市场、老玉米加工成粉、玉米苞叶粉碎作山羊饲料的梯次利用;所产羊肉经学院食品检测认证后直供高端渠道,最终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新范式。
“课本上的循环农业理论,在这里变成了活生生的案例。看到自己的专业能帮乡亲们增收,这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形容。”实践团成员司尚清感慨道。从雪梨到梨膏,从玉米到羊肉,江苏农牧学子用智慧与汗水在乡土大地上书写着青春答卷。这场实践行动,不仅让平园池村的农产品“身价倍增”,而且让年轻学子们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每一寸深耕的土地里,藏在每一次与乡亲们同心协力的真诚奔赴中。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