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从规则入手提升师幼关系

作者:冯好安 发布时间:2018-06-01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中午正餐时间到了,小(2)班的浩宁不小心碰倒了自己的汤碗,紫菜汤洒到了桌子上。孩子第一反应是不安地寻找老师的目光,显然是担心老师的责怪。孩子洒了汤,第一反应如果是不知所措,或者求救、自我处理,都是正常的。但是不安的眼神透露出的信息是,这个班级的师幼关系并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更谈不上幸福感、自信心了。

  师幼关系是多种主体的主观感受,更是班级文化氛围的灵魂。老师欣赏幼儿,幼儿就自信;老师包容幼儿,幼儿就有安全感。同样,幼儿崇拜老师,老师就专注;幼儿信任老师,老师就洒脱;幼儿在这个班集体中有归属感,老师就有责任心。所以,我们评价活动效果、评价老师素质,师幼关系应该放在首位。问题是,师幼关系是有层次、有感情、有温度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繁杂、抽象的特点让我们在描述使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切入点,往往感到有心无力。

  将师幼关系评价变成可描述、可感知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度量器,改变传统评价中过分依赖外在的、能量化的项目和因素,能从根本上提升活动评价、教师评价的质量和效益。在保教管理实践中,可以遵循教师容易理解、入手操作容易、导向性明显、体现办园文化等原则,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与把握。

  第一个层面,规则的确立

  新生入园、新教师刚入职,基本都要经历规则的确立这个过程。这个阶段,教师最大的困惑往往是如何既要确保幼儿自主、自由,又要有序组织各种活动。新入职的教师面对几十个幼儿,“说什么他们都像听不到,更不听指挥,不知道该怎样和他们沟通交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用规则做准绳,用尊重和鼓励做动力,是开启良好师幼关系的开端。比如,幼儿争抢玩具,可以引导他们商量确定,是轮流玩还是猜拳决定谁先玩。

  规则之上是自觉。遵守规则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教师就变成了赏识孩子的长者、配合孩子的伙伴,不再是“管孩子”的先生。大(1)班的餐厅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地方。但是,幼儿要“挣了钱”才能到餐厅消费。在美工区做油水分离画的雨桐在专注地作画,她要用一幅高质量的画去换到更多的“钱”。整个区域活动,教师只需在旁边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孩子,雨桐还自豪地拉着教师的手:“老师,今天我请你!”班级有了温度,幼儿活泼,自主性开始发挥出来。

  自觉之上是自尊。主要表现为班级氛围活跃,幼儿行动自觉,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幼儿自尊,教师自律,教师的责任感表现在适时的引领和引导。在这个层面,教师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依靠饱满的情感和科学的方法,幼儿行为有序、自由,教师引领幼儿自主活动,良好的师幼关系保障和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

  第二个层面,规则的“消失”

  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有点像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不再局限于拳脚逞强,到了比拼内功的境界。思想与情怀,智慧与方法,相融相促,映照到幼儿身上,形成更高层面的师幼关系。

  首先是自信。幼儿良好的行为开始变成一种习惯,理解规则并开始将规则变成确立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尺,遵守规则成为自信心的一种体现。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无人知晓的环境中,幼儿会自信地知道:我是正确的,初步迈向“慎独”境界。自信的班级里,幼儿洗手基本不排队,因为幼儿看到水龙头前人多,就先去小便;洗干净手的幼儿,看到喝水处没人,可以先去喝水。

  对教师和幼儿而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变成了孩子的品质,教师自然也赢得了事业上的自信。

  其次是宽容。在一个集体中,教师和绝大多数幼儿能够达到“慎独”的境界时,对规则要求的那根弦就会“松”下来,师幼关系达到了“没有规则”的境界。当个别人有特殊情况需要打破规则时,整个环境会宽容他,并且会自觉修复打破的规则而毫无怨言。

  大(1)班的餐厅“生意兴隆”,“大厨”又推出加了胡萝卜丁和油菜片的风味面条。依诺因为生病两周没来园,他的“存折上”连一块钱都没有。餐厅的前台就想出了办法照顾病号,让依诺像他妈妈去公司上班报到那样照一下脸,通过“刷脸”记下账,依诺就被客客气气请到餐桌前,先消费记账,过几天再来付钱消账。犹如伟大的最高层次是平凡,高贵的最高形式是朴素,规则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宽容,而宽容背后,则是幼儿创造力的迸发。

  再其次是宽厚。师幼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宽厚。宽容与宽厚一字之差,差别在“厚”上,更强调文化的厚重和环境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当整体环境和个人内心规则都达到宽容高度时,就会形成一种宽厚大气的文化氛围。

  在大(2)班听课,窦丽红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几个孩子一起举手抢答,老师伸手示意后,两个孩子同时急切地站起来,窦老师微笑着表示歉意,怪自己没有示意明确导致两个孩子同时站了起来。这个时候,男孩绅士地微笑着坐回自己座位,请女孩回答。这种氛围,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每个人包括听课者的内心都荡漾着温暖与舒畅。宽厚的环境一定是教师用广博的学识和大爱养育起来的,宽厚的环境一定会滋养童真,绽放童心。

  两个层面,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师幼关系的轮廓,提供了比较客观的师幼关系评价标准,实质上也明确了教师的努力方向和成长路径。从这几年的保教管理实践来看,这种清楚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师幼关系的描述不再空洞无力,班级文化建设真正深入到师幼精神层面,对保教品质提升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系山东省临朐县实验幼儿园园长)

责任编辑:周灵

从规则入手提升师幼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01   
来       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中午正餐时间到了,小(2)班的浩宁不小心碰倒了自己的汤碗,紫菜汤洒到了桌子上。孩子第一反应是不安地寻找老师的目光,显然是担心老师的责怪。孩子洒了汤,第一反应如果是不知所措,或者求救、自我处理,都是正常的。但是不安的眼神透露出的信息是,这个班级的师幼关系并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更谈不上幸福感、自信心了。

  师幼关系是多种主体的主观感受,更是班级文化氛围的灵魂。老师欣赏幼儿,幼儿就自信;老师包容幼儿,幼儿就有安全感。同样,幼儿崇拜老师,老师就专注;幼儿信任老师,老师就洒脱;幼儿在这个班集体中有归属感,老师就有责任心。所以,我们评价活动效果、评价老师素质,师幼关系应该放在首位。问题是,师幼关系是有层次、有感情、有温度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繁杂、抽象的特点让我们在描述使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切入点,往往感到有心无力。

  将师幼关系评价变成可描述、可感知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度量器,改变传统评价中过分依赖外在的、能量化的项目和因素,能从根本上提升活动评价、教师评价的质量和效益。在保教管理实践中,可以遵循教师容易理解、入手操作容易、导向性明显、体现办园文化等原则,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与把握。

  第一个层面,规则的确立

  新生入园、新教师刚入职,基本都要经历规则的确立这个过程。这个阶段,教师最大的困惑往往是如何既要确保幼儿自主、自由,又要有序组织各种活动。新入职的教师面对几十个幼儿,“说什么他们都像听不到,更不听指挥,不知道该怎样和他们沟通交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用规则做准绳,用尊重和鼓励做动力,是开启良好师幼关系的开端。比如,幼儿争抢玩具,可以引导他们商量确定,是轮流玩还是猜拳决定谁先玩。

  规则之上是自觉。遵守规则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教师就变成了赏识孩子的长者、配合孩子的伙伴,不再是“管孩子”的先生。大(1)班的餐厅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地方。但是,幼儿要“挣了钱”才能到餐厅消费。在美工区做油水分离画的雨桐在专注地作画,她要用一幅高质量的画去换到更多的“钱”。整个区域活动,教师只需在旁边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孩子,雨桐还自豪地拉着教师的手:“老师,今天我请你!”班级有了温度,幼儿活泼,自主性开始发挥出来。

  自觉之上是自尊。主要表现为班级氛围活跃,幼儿行动自觉,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幼儿自尊,教师自律,教师的责任感表现在适时的引领和引导。在这个层面,教师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依靠饱满的情感和科学的方法,幼儿行为有序、自由,教师引领幼儿自主活动,良好的师幼关系保障和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

  第二个层面,规则的“消失”

  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有点像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不再局限于拳脚逞强,到了比拼内功的境界。思想与情怀,智慧与方法,相融相促,映照到幼儿身上,形成更高层面的师幼关系。

  首先是自信。幼儿良好的行为开始变成一种习惯,理解规则并开始将规则变成确立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尺,遵守规则成为自信心的一种体现。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无人知晓的环境中,幼儿会自信地知道:我是正确的,初步迈向“慎独”境界。自信的班级里,幼儿洗手基本不排队,因为幼儿看到水龙头前人多,就先去小便;洗干净手的幼儿,看到喝水处没人,可以先去喝水。

  对教师和幼儿而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变成了孩子的品质,教师自然也赢得了事业上的自信。

  其次是宽容。在一个集体中,教师和绝大多数幼儿能够达到“慎独”的境界时,对规则要求的那根弦就会“松”下来,师幼关系达到了“没有规则”的境界。当个别人有特殊情况需要打破规则时,整个环境会宽容他,并且会自觉修复打破的规则而毫无怨言。

  大(1)班的餐厅“生意兴隆”,“大厨”又推出加了胡萝卜丁和油菜片的风味面条。依诺因为生病两周没来园,他的“存折上”连一块钱都没有。餐厅的前台就想出了办法照顾病号,让依诺像他妈妈去公司上班报到那样照一下脸,通过“刷脸”记下账,依诺就被客客气气请到餐桌前,先消费记账,过几天再来付钱消账。犹如伟大的最高层次是平凡,高贵的最高形式是朴素,规则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宽容,而宽容背后,则是幼儿创造力的迸发。

  再其次是宽厚。师幼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宽厚。宽容与宽厚一字之差,差别在“厚”上,更强调文化的厚重和环境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当整体环境和个人内心规则都达到宽容高度时,就会形成一种宽厚大气的文化氛围。

  在大(2)班听课,窦丽红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几个孩子一起举手抢答,老师伸手示意后,两个孩子同时急切地站起来,窦老师微笑着表示歉意,怪自己没有示意明确导致两个孩子同时站了起来。这个时候,男孩绅士地微笑着坐回自己座位,请女孩回答。这种氛围,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每个人包括听课者的内心都荡漾着温暖与舒畅。宽厚的环境一定是教师用广博的学识和大爱养育起来的,宽厚的环境一定会滋养童真,绽放童心。

  两个层面,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师幼关系的轮廓,提供了比较客观的师幼关系评价标准,实质上也明确了教师的努力方向和成长路径。从这几年的保教管理实践来看,这种清楚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师幼关系的描述不再空洞无力,班级文化建设真正深入到师幼精神层面,对保教品质提升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系山东省临朐县实验幼儿园园长)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