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逃避式考研”,该怎么看?

作者:魏晓敏 颜云霞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新华日报》

  近日,有机构发布报告称:就考研动机而言,比较茫然、尚未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的比例正显著上升。对此,有媒体断言,逃避就业成为时下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

  考研为逃避?别忙贴标签!

  近日,有媒体关注大学生的考研动机,拎出了“逃避式考研”这个词,认为因逃避就业逃避社会责任而读研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且近几年越来越多。

  在普遍的认知中,“逃避式”肯定不是一个积极的评价。现实中,的确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进入社会,而是选择读研。但他们的考研动机,却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继续深造,有的是试图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有的是希望改变本科出身,也有的只是想多一些自由的时间,或是期望能来到梦想的学校和城市……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毕业生留恋校园,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而盲目考研的情况。但是,不考虑其中的复杂性、多样性,就用逃避式来统统概括,有以偏概全之嫌。

  将考研动机分三六九等,并不可取。无论考研初衷如何,为了达到考得上的目的,其需要的奋斗和努力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可以看到,考研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在暑期校园里,常常有考生早上六七点就来排队自习,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考研也很难成功。所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和理由选择考研,只要是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不是盲目地混日子,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和支持,这不仅是社会崇学重教的体现,更是对个体奋斗的价值肯定。

  其实,暂缓就业的现象并非今年才出现,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掀起一波热议,从慢就业到考研,无论是游历各地,还是深造留学,都是个体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为了更好地调整身心,更好地步入社会。慢就业并非一些人理解的不就业,考研也并非逃避。简单粗暴地贴上标签,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争论和伤害。

  总之,关注考研中个别的逃避心理,不是急着给全体贴上“逃避”的标签以引起社会注意,而是要以积极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的应有之义。

(魏晓敏)

  别把考研当避风港

  “逃避式考研”一词不过是新壶装旧酒,道出的是人们对考研热积蓄已久的担忧。考研大军中自然不乏热爱真理、追求学术的有志青年,但将读研作为权宜之计者也确有人在。有的人把考研视作镀金,将学历视作敲门砖,显得过于功利。考研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避风港,暂时挡住了就业所面临的竞争、彷徨与失落,但这样真的好吗?

  面对人生选择,很多时候都要问问自己的初心。每年百余万的考研人群中,多少人是盲目跟风,多少人是一腔执念。在这场所谓的孤独修行里,疯狂占座、通宵排队、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有的人把大学变成了高四,有的高校变身为考研基地。据《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研究生招考中,2018年往届生占比已接近半数。用生命考研,为考研而考研,正在让原本单纯的学术之路渐渐变味。

  不可否认,这样的奋斗是感人的、励志的,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高远的志向,那也是自我感动式的、有碍长足发展的。带着特殊动机,即便如愿考上了,研究生的日子未必如想象中美好。钱理群教授曾说,搞学术的主要动机,还是吃饭之外的问题。如果不能从学术中感到快乐,那就只剩下苦恼。学术研究是一个风雨故人来的过程,若非强大的兴趣和意志支撑,很难有所得、有所获。特别是随着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全面构建,硕士毕业的门槛将越来越高。比如,今年广州大学、合工大、西南交大劝退上百名研究生。没有学术理想,没有克难而上,想随便混个研究生文凭,在未来将变得不那么容易。

  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研究生毕业后终将走向社会,走向职场,走向未知。如果只是将读研视作避风港,一味追求安逸与舒适,没有在暴风雨中练就一双硬翅膀,又如何在外面的世界遨游腾飞?人生道路千条,考研不是唯一,别让它成为你的舒适区,更别让它定义你的人生。

(颜云霞)

责任编辑:陈路

“逃避式考研”,该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       源:《新华日报》  

  近日,有机构发布报告称:就考研动机而言,比较茫然、尚未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的比例正显著上升。对此,有媒体断言,逃避就业成为时下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

  考研为逃避?别忙贴标签!

  近日,有媒体关注大学生的考研动机,拎出了“逃避式考研”这个词,认为因逃避就业逃避社会责任而读研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且近几年越来越多。

  在普遍的认知中,“逃避式”肯定不是一个积极的评价。现实中,的确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进入社会,而是选择读研。但他们的考研动机,却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继续深造,有的是试图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有的是希望改变本科出身,也有的只是想多一些自由的时间,或是期望能来到梦想的学校和城市……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毕业生留恋校园,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而盲目考研的情况。但是,不考虑其中的复杂性、多样性,就用逃避式来统统概括,有以偏概全之嫌。

  将考研动机分三六九等,并不可取。无论考研初衷如何,为了达到考得上的目的,其需要的奋斗和努力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可以看到,考研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在暑期校园里,常常有考生早上六七点就来排队自习,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考研也很难成功。所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和理由选择考研,只要是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不是盲目地混日子,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和支持,这不仅是社会崇学重教的体现,更是对个体奋斗的价值肯定。

  其实,暂缓就业的现象并非今年才出现,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掀起一波热议,从慢就业到考研,无论是游历各地,还是深造留学,都是个体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为了更好地调整身心,更好地步入社会。慢就业并非一些人理解的不就业,考研也并非逃避。简单粗暴地贴上标签,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争论和伤害。

  总之,关注考研中个别的逃避心理,不是急着给全体贴上“逃避”的标签以引起社会注意,而是要以积极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的应有之义。

(魏晓敏)

  别把考研当避风港

  “逃避式考研”一词不过是新壶装旧酒,道出的是人们对考研热积蓄已久的担忧。考研大军中自然不乏热爱真理、追求学术的有志青年,但将读研作为权宜之计者也确有人在。有的人把考研视作镀金,将学历视作敲门砖,显得过于功利。考研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避风港,暂时挡住了就业所面临的竞争、彷徨与失落,但这样真的好吗?

  面对人生选择,很多时候都要问问自己的初心。每年百余万的考研人群中,多少人是盲目跟风,多少人是一腔执念。在这场所谓的孤独修行里,疯狂占座、通宵排队、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有的人把大学变成了高四,有的高校变身为考研基地。据《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研究生招考中,2018年往届生占比已接近半数。用生命考研,为考研而考研,正在让原本单纯的学术之路渐渐变味。

  不可否认,这样的奋斗是感人的、励志的,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高远的志向,那也是自我感动式的、有碍长足发展的。带着特殊动机,即便如愿考上了,研究生的日子未必如想象中美好。钱理群教授曾说,搞学术的主要动机,还是吃饭之外的问题。如果不能从学术中感到快乐,那就只剩下苦恼。学术研究是一个风雨故人来的过程,若非强大的兴趣和意志支撑,很难有所得、有所获。特别是随着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全面构建,硕士毕业的门槛将越来越高。比如,今年广州大学、合工大、西南交大劝退上百名研究生。没有学术理想,没有克难而上,想随便混个研究生文凭,在未来将变得不那么容易。

  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研究生毕业后终将走向社会,走向职场,走向未知。如果只是将读研视作避风港,一味追求安逸与舒适,没有在暴风雨中练就一双硬翅膀,又如何在外面的世界遨游腾飞?人生道路千条,考研不是唯一,别让它成为你的舒适区,更别让它定义你的人生。

(颜云霞)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