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教师专业成长要做好三件事

作者:杨 帆 发布时间:2020-12-0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回想起25年前参加工作,我被分配到苏北农村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那时,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成长、跃升到作为教师的顶尖高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回望25年走过的教学历程,我认为,得益最深的就是扎扎实实做好3件事:备课、教研、读书。

  精心备课,为成绩提升夯实基础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任何一个教师的发展都需要从精心备课起步。我参加工作刚刚两个月,适逢学校举行全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上的课文是朱自清的《春》。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反复研读课文,设计教案,连课堂上下环节怎样衔接、怎样点拨都反复思考。试上一遍后,指导老师不满意,对我说:“我也上这一课给你听听。”至今,我还记得,坐在教室的后面,望着老师的巧妙引导、眉飞色舞,望着全班学生积极举手、兴奋参与,我心中暗暗发誓,我也一定要做这样的老师。后来,由于准备充分,我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这给了我极大的成长自信。

  备课怎样备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益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裸备”最有利于教师的成长。“裸备”即抛弃教参,素读文本,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教学设计,然后再对照教参或者他人的教学设计,看看自己的设计有哪些疏漏,看看教参和他人的设计有哪些不足。这样备课,更能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力,锻炼自己不迷信权威、质疑文本的能力。正因为喜欢“裸备”,我在备课中往往能发现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新颖、教学理解更加深刻。多年来,我先后发表关于教材研究、教材质疑、课文赏析方面的论文就有100多篇。而这些研究反过来也支撑起了自己的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深入浅出,获得学生由衷的喜欢。

  潜心教研,为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教师要想获得更快的专业发展,教学研究必不可少。当前,有不少教师对教学研究有误解,他们认为教学研究就是写写论文,开展的是理论研究,这不但帮不了教学,还影响教学,这种理解非常偏激。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与自身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贴近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服务,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展和深化。教学研究应该分为3个部分:一是考试研究,这是一个教师的“面子工程”,只有保持自己的考试成绩优异才能在学校站稳脚跟,才能谈得上下一步的专业成长。二是教材研究,这是一个教师的“底子工程”,长期深入研究教材,能不断夯实自己的教学底蕴,使自己在教学中高屋建瓴、举重若轻。三是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是一个教师的“成名工程”,能保证教师明了当前和今后的学科教学形势、学科教学热点难点,擅长课堂教学,胜任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促进教师由优秀走向卓越,由“匠师”走向“名师”。

  每当任教高三,我都会深入研究各个考点的考查规律、考查方向、解答规范、解答方法,我自信地说,很多方法都是自己独创的,这些方法非常实用,学生学起来感到非常轻松,入门很快。教材研究除了夯实教师的专业功底,还可以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因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更重要,即“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只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之处,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堂研究方面,因为深入了解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规律和技巧,我先后获得连云港市高中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高中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013年,我得到机会参加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当时上的是文本非常长、很难解读的《肖邦故园》,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接下了赛课任务,因为我坚信,只要认真钻研,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上的这一节课又获得了一等奖。

  广泛阅读,为教学研究积蓄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你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翻身爬起,参与你全部的生活。”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定然离不开阅读。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又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怎么处理这个矛盾?我认为可以把有限的阅读时间挤出来,将阅读和教师自身的研究内容相互联系,这样既用阅读开阔视野,又助力自己的教育科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相继申报了3个省级课题,研究了“体悟教学”“文本细读教学”“语用教学”3个重点。平时,我的阅读主要扣住这3个领域展开。可以说,围绕这3个领域,我把国内所有与这些有关的专著都买来阅读。正因为我把研究对象的相关书籍都读遍了,自己的研究也就做到了知己知彼、居高临下,这样我的课题研究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甚至有所超越。这样的研究自然就站上了制高点,并容易结出硕果。所以我研究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都因为成果丰硕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并多次在省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中获奖。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认为还要注重阅读效益,即要勤于摘记,融为己用。要习惯于将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立即摘录下来,比如经典的教学设计、值得引用的精彩表述、值得批评的观点主张等,把这些记录在电脑中,作为以后写作、引用的素材,防止阅读后时间长了忘记。平时,经常翻阅这些摘录和感悟,就能拓展思路、启发思维,并为自己的研究引入源头活水。阅读、积累越来越多,课堂教学、研究写作等也就会水到渠成。

  教育教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正如歌曲《真心英雄》中所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要我们勤于钻研、努力教学、不怕吃苦、持之以恒,那么我们收获的快乐、欣慰、成就、幸福就远远超出了辛苦,而这些快乐、欣慰、成就、幸福又将高高地托起我们教育的人生。

  (杨帆,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周灵

教师专业成长要做好三件事
特级教师成长之道
发布时间:2020-12-0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回想起25年前参加工作,我被分配到苏北农村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那时,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成长、跃升到作为教师的顶尖高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回望25年走过的教学历程,我认为,得益最深的就是扎扎实实做好3件事:备课、教研、读书。

  精心备课,为成绩提升夯实基础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任何一个教师的发展都需要从精心备课起步。我参加工作刚刚两个月,适逢学校举行全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上的课文是朱自清的《春》。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反复研读课文,设计教案,连课堂上下环节怎样衔接、怎样点拨都反复思考。试上一遍后,指导老师不满意,对我说:“我也上这一课给你听听。”至今,我还记得,坐在教室的后面,望着老师的巧妙引导、眉飞色舞,望着全班学生积极举手、兴奋参与,我心中暗暗发誓,我也一定要做这样的老师。后来,由于准备充分,我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这给了我极大的成长自信。

  备课怎样备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益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裸备”最有利于教师的成长。“裸备”即抛弃教参,素读文本,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教学设计,然后再对照教参或者他人的教学设计,看看自己的设计有哪些疏漏,看看教参和他人的设计有哪些不足。这样备课,更能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力,锻炼自己不迷信权威、质疑文本的能力。正因为喜欢“裸备”,我在备课中往往能发现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新颖、教学理解更加深刻。多年来,我先后发表关于教材研究、教材质疑、课文赏析方面的论文就有100多篇。而这些研究反过来也支撑起了自己的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深入浅出,获得学生由衷的喜欢。

  潜心教研,为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教师要想获得更快的专业发展,教学研究必不可少。当前,有不少教师对教学研究有误解,他们认为教学研究就是写写论文,开展的是理论研究,这不但帮不了教学,还影响教学,这种理解非常偏激。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与自身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贴近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服务,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展和深化。教学研究应该分为3个部分:一是考试研究,这是一个教师的“面子工程”,只有保持自己的考试成绩优异才能在学校站稳脚跟,才能谈得上下一步的专业成长。二是教材研究,这是一个教师的“底子工程”,长期深入研究教材,能不断夯实自己的教学底蕴,使自己在教学中高屋建瓴、举重若轻。三是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是一个教师的“成名工程”,能保证教师明了当前和今后的学科教学形势、学科教学热点难点,擅长课堂教学,胜任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促进教师由优秀走向卓越,由“匠师”走向“名师”。

  每当任教高三,我都会深入研究各个考点的考查规律、考查方向、解答规范、解答方法,我自信地说,很多方法都是自己独创的,这些方法非常实用,学生学起来感到非常轻松,入门很快。教材研究除了夯实教师的专业功底,还可以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因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更重要,即“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只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之处,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堂研究方面,因为深入了解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规律和技巧,我先后获得连云港市高中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高中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013年,我得到机会参加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当时上的是文本非常长、很难解读的《肖邦故园》,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接下了赛课任务,因为我坚信,只要认真钻研,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上的这一节课又获得了一等奖。

  广泛阅读,为教学研究积蓄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你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翻身爬起,参与你全部的生活。”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定然离不开阅读。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又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怎么处理这个矛盾?我认为可以把有限的阅读时间挤出来,将阅读和教师自身的研究内容相互联系,这样既用阅读开阔视野,又助力自己的教育科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相继申报了3个省级课题,研究了“体悟教学”“文本细读教学”“语用教学”3个重点。平时,我的阅读主要扣住这3个领域展开。可以说,围绕这3个领域,我把国内所有与这些有关的专著都买来阅读。正因为我把研究对象的相关书籍都读遍了,自己的研究也就做到了知己知彼、居高临下,这样我的课题研究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甚至有所超越。这样的研究自然就站上了制高点,并容易结出硕果。所以我研究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都因为成果丰硕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并多次在省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中获奖。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认为还要注重阅读效益,即要勤于摘记,融为己用。要习惯于将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立即摘录下来,比如经典的教学设计、值得引用的精彩表述、值得批评的观点主张等,把这些记录在电脑中,作为以后写作、引用的素材,防止阅读后时间长了忘记。平时,经常翻阅这些摘录和感悟,就能拓展思路、启发思维,并为自己的研究引入源头活水。阅读、积累越来越多,课堂教学、研究写作等也就会水到渠成。

  教育教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正如歌曲《真心英雄》中所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要我们勤于钻研、努力教学、不怕吃苦、持之以恒,那么我们收获的快乐、欣慰、成就、幸福就远远超出了辛苦,而这些快乐、欣慰、成就、幸福又将高高地托起我们教育的人生。

  (杨帆,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