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教育实验深耕行动

作者:许新海 发布时间:2022-12-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许新海

  2021年12月,2021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在线举行。一年后,新教育人再次相聚云端,举行2022年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分享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的经验,探讨新时期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的新要求、新思路。

  2021年12月,202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于线上成功举行。此次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以“新教育写作”为主题,美国严文蕃教授、英国麦克法兰院士带领的团队和以范小青、成尚荣、王尧、颜莹等为代表的中国专家,从理论、实践等不同层面阐述了写作的重要意义。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以《以写作塑造更好的自己》为题作主旨报告。

  今年7月,2022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四川省旺苍县举行。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新教育写作:师生共写随笔”。会议中,旺苍县教育局局长殷才昌以《红城绿谷飘书香 师生共写话成长》为题进行了区域行动叙事,10所学校进行了新教育实验现场展示,12位校长、教师代表进行了共写随笔行动叙事,朱永新以《写作创造美好生活》为题作主报告。

  近一年来,又有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甘肃省静宁县、敦煌市,四川省马边县等5个区域和四川省营山县云凤实验小学、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深圳市龙岗区园山实验学校等8所学校加入了新教育实验。

  9月29日,2022年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揭晓。朱永新荣获2022年一丹教育发展奖,充分彰显了新教育实验的国际影响力。这是新教育实验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将影响和促进新教育实验的进一步发展。

  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尤其是新教育实验区域工作的推进分享几点想法。

  回应时代期盼,继续坚定新教育实验价值认同

  目前,在教育领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需求不断高涨,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转向期盼“上好学”,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满温度的教育服务。走过“温饱型”阶段的中国基础教育,如今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战略主题的时代,虽然经费投入、条件保障依旧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但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教育的优质发展更成为时代发展的热切期盼。当下,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战略地位。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衡量一个学校开展的新教育实验是不是真正的新教育,幸福不幸福是第一标准。新教育首先要把幸福还给教师,还给孩子,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是快乐的。我们的学校、教室,我们的教育生活能不能让孩子们时刻保持心灵自由是最重要的。关于“完整”,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完整”,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完整”,身心和谐发展是“完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高度统一是“完整”,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得到张扬是“完整”……让每一个生命得到更大的舒展,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新教育很重要的标准。新教育学校就应该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成为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的中心,成为激发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的中心。

  新教育的核心价值衍生出了新教育质量观。新教育语境中的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业性质量;二是发展性质量,指保持人发展的潜能,保持人的可持续发展性,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逾越;三是生命性质量,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当下的生命体验,是否有幸福感。学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也是新教育坚决反对的。

  有怎样的质量观,就有怎样的课程、怎样的教育行为。新教育所有的课程和行动项目都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质量观的。新教育的核心价值、新教育的质量观与党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教育发展的软肋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振兴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所在。新教育实验学校60%在农村或者边远地区。新教育实验20多年实践,一直十分关注中西部地区、关注乡村学校,坚持以理念引领、项目扶持、新教育童书馆建设、校长教师支教等形式,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精力投向中西部地区、老少边远穷地区和农村的实验区域、学校,为促进乡村教育的振兴和东中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湖北随县、山西绛县、安徽霍邱、新疆奎屯、甘肃庆阳等许多新教育实验区域的成功实践便是新教育实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推动中西部教育发展的生动注脚。

  回应时代期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继续坚定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认同和路径自信,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实现形式,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实现形式,为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运作机制,不断增强新教育实验发展活力

  20多年逐梦前行,新教育从一个人的念想,变成了万千人的行动,成为燎原整个中国的民间教育改革实验,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推进机制。今后,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要继续着力在以下3种推进方式上强化和创新:

  一是加强新教育实验研究与服务能力建设。

  新教育实验的各实验研发团队,一方面要加强新教育项目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一方面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主动提升指导、引领、协调、服务能力,同时,彼此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新教育实验发展。

  二是提高会议论坛举办质量。

  新教育每年都举行实验工作会议、新教育年会、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三大会议。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是新教育实验区域工作交流、研讨、部署的平台;新教育实验年度研讨会是围绕新教育年度研究主题(项目),展示实验现场,分享实践经验,发布理论成果的平台;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是新教育与国际教育对话的一个平台。这些每年固定的重要会议功能各有侧重,彼此互补,已经形成一种结构保障,成为推动新教育实验进程的机制性力量。希望各实验区域、学校积极参与这三大会议,共同提升新教育实验研讨的活跃度。

  三是不断创新区域推进机制。

  新教育实验的区域推动要切实做好建设核心团队、完善实验制度、丰富实验平台、培育实验榜样4项基础性工作。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现场,江苏扬州邗江区、徐州铜山区,四川成都武侯区,陕西安康汉滨区,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贵州镇远县,湖北大名县等区域从新教育实验整体或项目的角度,介绍了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经验,充分彰显了新教育实验推进过程中团队、制度、平台建设和榜样教师培育的重要性,又都在推进措施上有许多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值得各实验区域相互借鉴学习。

  聚焦行动项目,进一步优化新教育实验深耕策略

  行动性是新教育实验最主要的特征。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几个项目都是新教育实验的具体抓手。要坚持聚焦一个个具体的行动项目,推动教师行走方式、学生生存状态、学校发展模式、区域教育生态的改变,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美好愿景。

  一要继续深化区域性的新教育“1+N”项目深耕行动。“1”是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抓手,要紧紧抓住,深入研究,持续探索。新教育项目中,比较适合作为“1”的项目有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N”不是多多益善,要突出重点,选择两三项即可。这样,新教育“1+N”深耕行动才能点面兼顾,做出深度,做出实效。

  二要深入探索新教育实验的重点项目,推动新教育项目的课程化、常态化。除了十大行动,新教育实验还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传承、新生命教育、新艺术教育、新科学教育、新人文教育、新德育等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成为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路径。这些项目中,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在新教育实验的区域和学校广泛推进。各实验区域的“1+N”项目深耕行动,可以选择这些重点项目,并努力推动项目实施的课题化,以课题提升项目品质;积极研发项目课程,善于把成熟的探索和经验沉淀下来,固化下来,实现课程化、产品化,推动项目实施的精品化、常态化;要基于区域、学校的实际,发掘优势,整合资源,积极申报和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项目基地,打造项目特色,推动学校文化、区域教育的深度变革。

  三要积极回应新教育实验的年度研究主题,推动新教育项目的深耕。2022、2023年,新教育实验年度研究的主题分别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写作)、培养卓越口才。目前,各实验区域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进师生共写随笔行动,在区域层面广泛推广师生共写随笔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另一方面要展开对培养卓越口才项目的深度研究,组建团队,项目攻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深度推进,为明年年会做好准备。新教育研究团队正在研发小学、初中系列化的《新教育卓越口才操作指导手册》。

  四要协同推进“一丹奖”推广项目,不断扩大新教育实验的影响力。朱永新教授把获“一丹奖”的奖金捐赠在苏州大学设立“新教师”专项基金,支持苏州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和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工作,扩大新教育实验的受益面和一丹奖与苏州大学的影响力,为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新教师”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未来教师班项目、新教育明师项目、发展中国家教师培训项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素养整体提升项目和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项目共5个项目,期待各实验区域积极申报参与。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我们生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一起立足本职,立足新教育实验,怀揣初心,踔厉奋发,共同创造并见证新教育实验之于我们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价值和贡献。

  (作者系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理事会理事长,以上内容摘编自作者在2022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陈路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教育实验深耕行动
发布时间:2022-12-3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许新海

  ■许新海

  2021年12月,2021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在线举行。一年后,新教育人再次相聚云端,举行2022年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分享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的经验,探讨新时期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的新要求、新思路。

  2021年12月,202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于线上成功举行。此次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以“新教育写作”为主题,美国严文蕃教授、英国麦克法兰院士带领的团队和以范小青、成尚荣、王尧、颜莹等为代表的中国专家,从理论、实践等不同层面阐述了写作的重要意义。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以《以写作塑造更好的自己》为题作主旨报告。

  今年7月,2022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四川省旺苍县举行。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新教育写作:师生共写随笔”。会议中,旺苍县教育局局长殷才昌以《红城绿谷飘书香 师生共写话成长》为题进行了区域行动叙事,10所学校进行了新教育实验现场展示,12位校长、教师代表进行了共写随笔行动叙事,朱永新以《写作创造美好生活》为题作主报告。

  近一年来,又有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甘肃省静宁县、敦煌市,四川省马边县等5个区域和四川省营山县云凤实验小学、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深圳市龙岗区园山实验学校等8所学校加入了新教育实验。

  9月29日,2022年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揭晓。朱永新荣获2022年一丹教育发展奖,充分彰显了新教育实验的国际影响力。这是新教育实验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将影响和促进新教育实验的进一步发展。

  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尤其是新教育实验区域工作的推进分享几点想法。

  回应时代期盼,继续坚定新教育实验价值认同

  目前,在教育领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需求不断高涨,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转向期盼“上好学”,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满温度的教育服务。走过“温饱型”阶段的中国基础教育,如今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战略主题的时代,虽然经费投入、条件保障依旧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但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教育的优质发展更成为时代发展的热切期盼。当下,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战略地位。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衡量一个学校开展的新教育实验是不是真正的新教育,幸福不幸福是第一标准。新教育首先要把幸福还给教师,还给孩子,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是快乐的。我们的学校、教室,我们的教育生活能不能让孩子们时刻保持心灵自由是最重要的。关于“完整”,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完整”,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完整”,身心和谐发展是“完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高度统一是“完整”,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得到张扬是“完整”……让每一个生命得到更大的舒展,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新教育很重要的标准。新教育学校就应该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成为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的中心,成为激发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的中心。

  新教育的核心价值衍生出了新教育质量观。新教育语境中的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业性质量;二是发展性质量,指保持人发展的潜能,保持人的可持续发展性,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逾越;三是生命性质量,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当下的生命体验,是否有幸福感。学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也是新教育坚决反对的。

  有怎样的质量观,就有怎样的课程、怎样的教育行为。新教育所有的课程和行动项目都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质量观的。新教育的核心价值、新教育的质量观与党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教育发展的软肋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振兴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所在。新教育实验学校60%在农村或者边远地区。新教育实验20多年实践,一直十分关注中西部地区、关注乡村学校,坚持以理念引领、项目扶持、新教育童书馆建设、校长教师支教等形式,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精力投向中西部地区、老少边远穷地区和农村的实验区域、学校,为促进乡村教育的振兴和东中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湖北随县、山西绛县、安徽霍邱、新疆奎屯、甘肃庆阳等许多新教育实验区域的成功实践便是新教育实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推动中西部教育发展的生动注脚。

  回应时代期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继续坚定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认同和路径自信,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实现形式,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实现形式,为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运作机制,不断增强新教育实验发展活力

  20多年逐梦前行,新教育从一个人的念想,变成了万千人的行动,成为燎原整个中国的民间教育改革实验,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推进机制。今后,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要继续着力在以下3种推进方式上强化和创新:

  一是加强新教育实验研究与服务能力建设。

  新教育实验的各实验研发团队,一方面要加强新教育项目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一方面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主动提升指导、引领、协调、服务能力,同时,彼此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新教育实验发展。

  二是提高会议论坛举办质量。

  新教育每年都举行实验工作会议、新教育年会、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三大会议。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是新教育实验区域工作交流、研讨、部署的平台;新教育实验年度研讨会是围绕新教育年度研究主题(项目),展示实验现场,分享实践经验,发布理论成果的平台;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是新教育与国际教育对话的一个平台。这些每年固定的重要会议功能各有侧重,彼此互补,已经形成一种结构保障,成为推动新教育实验进程的机制性力量。希望各实验区域、学校积极参与这三大会议,共同提升新教育实验研讨的活跃度。

  三是不断创新区域推进机制。

  新教育实验的区域推动要切实做好建设核心团队、完善实验制度、丰富实验平台、培育实验榜样4项基础性工作。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现场,江苏扬州邗江区、徐州铜山区,四川成都武侯区,陕西安康汉滨区,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贵州镇远县,湖北大名县等区域从新教育实验整体或项目的角度,介绍了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经验,充分彰显了新教育实验推进过程中团队、制度、平台建设和榜样教师培育的重要性,又都在推进措施上有许多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值得各实验区域相互借鉴学习。

  聚焦行动项目,进一步优化新教育实验深耕策略

  行动性是新教育实验最主要的特征。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几个项目都是新教育实验的具体抓手。要坚持聚焦一个个具体的行动项目,推动教师行走方式、学生生存状态、学校发展模式、区域教育生态的改变,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美好愿景。

  一要继续深化区域性的新教育“1+N”项目深耕行动。“1”是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抓手,要紧紧抓住,深入研究,持续探索。新教育项目中,比较适合作为“1”的项目有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N”不是多多益善,要突出重点,选择两三项即可。这样,新教育“1+N”深耕行动才能点面兼顾,做出深度,做出实效。

  二要深入探索新教育实验的重点项目,推动新教育项目的课程化、常态化。除了十大行动,新教育实验还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传承、新生命教育、新艺术教育、新科学教育、新人文教育、新德育等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成为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路径。这些项目中,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在新教育实验的区域和学校广泛推进。各实验区域的“1+N”项目深耕行动,可以选择这些重点项目,并努力推动项目实施的课题化,以课题提升项目品质;积极研发项目课程,善于把成熟的探索和经验沉淀下来,固化下来,实现课程化、产品化,推动项目实施的精品化、常态化;要基于区域、学校的实际,发掘优势,整合资源,积极申报和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项目基地,打造项目特色,推动学校文化、区域教育的深度变革。

  三要积极回应新教育实验的年度研究主题,推动新教育项目的深耕。2022、2023年,新教育实验年度研究的主题分别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写作)、培养卓越口才。目前,各实验区域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进师生共写随笔行动,在区域层面广泛推广师生共写随笔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另一方面要展开对培养卓越口才项目的深度研究,组建团队,项目攻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深度推进,为明年年会做好准备。新教育研究团队正在研发小学、初中系列化的《新教育卓越口才操作指导手册》。

  四要协同推进“一丹奖”推广项目,不断扩大新教育实验的影响力。朱永新教授把获“一丹奖”的奖金捐赠在苏州大学设立“新教师”专项基金,支持苏州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和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工作,扩大新教育实验的受益面和一丹奖与苏州大学的影响力,为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新教师”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未来教师班项目、新教育明师项目、发展中国家教师培训项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素养整体提升项目和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项目共5个项目,期待各实验区域积极申报参与。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我们生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一起立足本职,立足新教育实验,怀揣初心,踔厉奋发,共同创造并见证新教育实验之于我们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价值和贡献。

  (作者系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理事会理事长,以上内容摘编自作者在2022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