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小学生做点家务”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作出规定却是个新鲜事。最近,常州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全国首部劳动教育领域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出台,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消息一经发布,很快便登上热搜,引发关注。
现实中,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十几岁了还不会洗衣做饭,上了大学或者走上工作岗位仍缺乏相应的生活自理技能。这让很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忧心忡忡。去年3月2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学习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等劳动明确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劳动课课程内容。自此,劳动正式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独立课程。
很显然,劳动课不能仅仅体现在课程表上,也不能变成学校的“实验课”,而是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通过劳动掌握必要的生存生活技能。常州出台的《劳动教育促进条例》,除了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教育教学场所等之外,还规定了家长的监管和督促责任,要求中小学生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这可以看作是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落实、扩展和提升,是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块关键拼图。
从学校教育的劳动课,到家庭教育的家务课,课程改革的一小步,却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步。它不仅让孩子从学做家务、会做家务,逐渐过渡到爱做家务,变得更独立和更强壮;而且让孩子懂得感恩,在动手实践后更懂得珍惜父母长辈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另外,出色的劳动技能将会让人生之路更为宽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会助力孩子在人生路上成长进阶。因此,作为劳动教育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很大的意义在于把学校教育的劳动必修课揳进生活,让它成为人生旅途的家务必修课。
原载:《新华日报》2023年8月22日,版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