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感受领悟汉语言、书法艺术和中华经典的魅力,秋学期起,普通话、书法、诵读将陆续走进全市各中小学校园。这是记者从市教育局召开的“三进”活动动员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多年来,泰州市各中小学已分别开展了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等活动。其中,泰兴镇中心小学的诵读、靖江市城东小学的书法等已形成各自特色,他们的经验做法将在全市各中小学推广。
诵读诗文激发学习乐趣
中华经典诗文博大精深,内涵隽永。2007年,泰兴镇中心小学在全省率先试点启动了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并明确提出“让经典诗文诵读陪伴儿童快乐成长”的理念。
如今,该校不少学生常会引用“经典”警诫自己的言行。如学习懈怠时,告诉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与别人有了矛盾,告诫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
该校四年级学生栾岱洋,每天坚持诵读一首古诗词的同时,还迷上了《上下五千年》儿童读本。“本来学校规定每年背诵50篇诗文就算‘过关’了,而他越背越有兴趣,每年要背诵100多篇哩。”栾岱洋的爸爸说。
“对于正处在记忆力黄金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不会加重其课业负担,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让经典浸润人生。”泰兴镇中心小学校长姚恒章说,为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学校开设了“早读半小时,午写十分钟”活动。同时,大刀阔斧地砍掉繁琐冗长的课后作业。“把时间交给诵读,增强师生诵读的自由和愉悦。”
姚恒章说,学校力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不是简单地只让孩子们多背几首诗、几段古文,而是让他们从小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他们终身受益。
挥毫泼墨触摸中国文化
早在1994年,靖江市城东小学便以书法教育为依托,尝试开展书法特色教学。由于活动特色鲜明,当年,该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全国书法实验学校”。一直以来,该校将书法作为校园内的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
提笔即练字。该校采用“描摹入手、仿影过渡、临写上路、独立书写”的方法,分别在低、中、高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三字并重,决不偏废。同时,每学期在学生中举行两次写字段位评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必须练写100个毛笔字、300个粉笔字、500个钢笔字。上课时,黑板上的字要规范、美观。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笔笔不苟、字字工整”。
“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艺术,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书法将大有裨益。”靖江市城东小学校长朱俊杰说,让书法进入校园,并不是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而是通过让学生练习书法,触摸博大中国文化的一边一角,从而增强文化修养。
据介绍,几年来,该校已有1600多人次在国际、全国、省少儿书法大赛中获奖,有20多幅作品走出国门,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展出。29位学生先后成为省或全国青少年书法协会会员。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