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24小时待命 南京有支“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

作者:张刘刚 张可 发布时间:2018-08-20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24小时待命。

  7月31日晚10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值班室的宁静。“西城路与应天大街交叉路出现路面塌陷,疑似管道破裂,需要前往排查。”“我们立即派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前往现场!”不到半个小时,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到达现场。

  这支“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是中心组建的专业队伍,专门负责日常应急抢修、防汛抢险以及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置等紧急任务,就像120急救车一样24小时待命。本期《走近城市“血脉”主治“医生”》,让我们走近这支年轻的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了解鲜为人知的工作背后的酸甜苦辣。

  路面塌陷酿险情,刚躺下睡觉的队员出门彻夜奋战

  开头的一幕不是应急演练,而是一起最近发生的险情。到达现场最早的,是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队员宋龙飞。“当时我已经下班回家洗好澡躺在床上了,接到任务后没有时间犹豫,立即出门赶往现场。”不到半个小时,宋龙飞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和放置围挡、警示灯工作,与随后赶到的5名抢险队员一起立即投入到抢险工作当中。

  经过勘查发现,路面上出现直径20多厘米的坑洞,但周围有3米左右的塌陷,队员们为彻底排查出隐患,决定全面开挖塌陷路面。在开挖近4米深后,队员们发现坑内已经污水奔涌——原来,由于路面下埋设的污水压力管已经使用20多年,出现了锈蚀腐烂,污水通过腐蚀点长期冲刷地下土层,致使水土流失,造成路面塌陷。突击队员迅速更换了这节长达5米的管道,重新焊接包箍,经过测试确认管道无滴漏后才进行路面回填工作,经过彻夜的突击抢修,队员们最终在次日上午9点完成抢修工作,恢复污水管道运行,并恢复路面。一个巨大的险情不到12小时就得到解决。

  出任务几乎没有个人时间,父母来看望只能一起吃顿饭

  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大家在各自承担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应对一切突发状况,接到任务,1个小时内赶到现场。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突击队成立于2016年4月,成立之初共17人,平均年龄约29周岁,均大专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约占64%,经过近3年的积累和发展,突击队已有成员22名,其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仅24岁。这是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年龄最小、学历最高、技能掌握最全面、攻坚战斗能力最强的作业队伍。

  潘一就是其中的一员。潘一是1994年出生的,是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但别瞧年龄最小,他的工作能力和处置突发性抢险任务却一点也不含糊。这位身高180cm,戴着眼镜的小伙是突击队中名副其实的“小鲜肉”,但由于排水设施运营中心的工作常年日晒雨淋,长期与淤泥、污水、杂物相伴,他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加成熟老练。“起初家人、朋友很不理解,慢慢地了解了我们的工作后也就理解了,他们知道我们这是在为广大市民服务,是一件光荣的事。”潘一骄傲地说。

  队员陈荣是这支队伍的“元老级”人物,虽然他才工作了2年多,但参与了队伍的前期组建、队员培训和现场处置险情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抢险各方面工作样样精通,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就被大家称为“万金油”了。有次他的父母从盐城赶来南京看望他,当时正在执行一项管道专项调查任务,每天下班后仍要工作到深夜,无法陪伴他的爸妈。爸妈在南京待了一周只在临走时与他吃了顿饭。“我爸妈特别理解,他们觉得我的工作是为了城市排水畅通,保障了城市整洁,他们支持!”

 

责任编辑:周灵

24小时待命 南京有支“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
发布时间:2018-08-20   
来       源:中国江苏网  

 

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24小时待命。

  7月31日晚10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值班室的宁静。“西城路与应天大街交叉路出现路面塌陷,疑似管道破裂,需要前往排查。”“我们立即派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前往现场!”不到半个小时,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到达现场。

  这支“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是中心组建的专业队伍,专门负责日常应急抢修、防汛抢险以及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置等紧急任务,就像120急救车一样24小时待命。本期《走近城市“血脉”主治“医生”》,让我们走近这支年轻的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了解鲜为人知的工作背后的酸甜苦辣。

  路面塌陷酿险情,刚躺下睡觉的队员出门彻夜奋战

  开头的一幕不是应急演练,而是一起最近发生的险情。到达现场最早的,是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队员宋龙飞。“当时我已经下班回家洗好澡躺在床上了,接到任务后没有时间犹豫,立即出门赶往现场。”不到半个小时,宋龙飞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和放置围挡、警示灯工作,与随后赶到的5名抢险队员一起立即投入到抢险工作当中。

  经过勘查发现,路面上出现直径20多厘米的坑洞,但周围有3米左右的塌陷,队员们为彻底排查出隐患,决定全面开挖塌陷路面。在开挖近4米深后,队员们发现坑内已经污水奔涌——原来,由于路面下埋设的污水压力管已经使用20多年,出现了锈蚀腐烂,污水通过腐蚀点长期冲刷地下土层,致使水土流失,造成路面塌陷。突击队员迅速更换了这节长达5米的管道,重新焊接包箍,经过测试确认管道无滴漏后才进行路面回填工作,经过彻夜的突击抢修,队员们最终在次日上午9点完成抢修工作,恢复污水管道运行,并恢复路面。一个巨大的险情不到12小时就得到解决。

  出任务几乎没有个人时间,父母来看望只能一起吃顿饭

  大学生应急抢险突击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大家在各自承担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应对一切突发状况,接到任务,1个小时内赶到现场。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突击队成立于2016年4月,成立之初共17人,平均年龄约29周岁,均大专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约占64%,经过近3年的积累和发展,突击队已有成员22名,其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仅24岁。这是南京水务集团排水设施运营中心年龄最小、学历最高、技能掌握最全面、攻坚战斗能力最强的作业队伍。

  潘一就是其中的一员。潘一是1994年出生的,是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但别瞧年龄最小,他的工作能力和处置突发性抢险任务却一点也不含糊。这位身高180cm,戴着眼镜的小伙是突击队中名副其实的“小鲜肉”,但由于排水设施运营中心的工作常年日晒雨淋,长期与淤泥、污水、杂物相伴,他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加成熟老练。“起初家人、朋友很不理解,慢慢地了解了我们的工作后也就理解了,他们知道我们这是在为广大市民服务,是一件光荣的事。”潘一骄傲地说。

  队员陈荣是这支队伍的“元老级”人物,虽然他才工作了2年多,但参与了队伍的前期组建、队员培训和现场处置险情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抢险各方面工作样样精通,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就被大家称为“万金油”了。有次他的父母从盐城赶来南京看望他,当时正在执行一项管道专项调查任务,每天下班后仍要工作到深夜,无法陪伴他的爸妈。爸妈在南京待了一周只在临走时与他吃了顿饭。“我爸妈特别理解,他们觉得我的工作是为了城市排水畅通,保障了城市整洁,他们支持!”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