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构筑家校协同生态圈 探索“双减”落地新路径

作者:何云峰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构筑家校协同生态圈 探索“双减”落地新路径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局长 何云峰

  “双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邗江高举“幸福教育”大旗,以打造“学在邗江”品牌为目标、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抓手,着眼学生成长需求、着力回应社会关切,构建了“政府主导、三方携手、三位一体”的融教育体系,走出一条依靠家校社共育促“双减”落地落实的“邗江路径”。

  以“培养幸福的普通人”为理念,强化价值认同,推动“双减” 靶向发力。“双减”是学校与家庭育人格局的大调整,目的就是“让学习回归校园”。

  坚持理念引领。借助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区域实践探索”,大力倡导“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育人理念,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思想,系统性破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理性。

  坚持标准先行。将“双减”内容纳入家长职责清单,修订并完善“好父母指南”“家务劳动指南”“好家风指南”,让“唤醒家庭、唤醒父母比唤醒孩子更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家长参与支持“双减”营造氛围。

  坚持榜样示范。深入实施“新父母成长行动计划”,开辟“‘双减’父母说”专栏,开展“家在邗城·有话好好说”“年度新父母人物评比”等活动,引导家长积极践行“爱要大声音说出来”“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陪伴”等习惯,真正将“双减”理念落实到家长的具体行动中。

  以“青少年五大公益行动”为载体,强化减负提质,推动“双减”精准用力。“双减”落地落实,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引导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双减”举措。全面推进学校“减负提质”行动,落实作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改变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陪伴作业”等现象;引导家长支持“五项管理”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五大公益行动”的各项举措,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遴选有特长的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优化内容,提升质量。

  督促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载体,大力倡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专家团队、种子教师、“家长义工”等三支队伍,借助“千名教师访万家”“好父母大讲堂”等平台,大力宣讲“双减”政策,给家长和孩子心理减负,同时深入摸排家长面临的真问题、真困难,及时疏导解决,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形成减负“共识”。

  以“幸福家庭日”为抓手,强化亲子互动,推动“双减”提升效力。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家庭来说,带来三个重要变化,即“教育重心回归家庭”“闲暇时间回归家庭”“美好生活回归家庭”,为此我们在全区大力倡导和推行“幸福家庭日”建设。

  仪式化设计家庭生活。以“更有仪式感、更具生活化、更显人情味”为导向,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共读”“体育运动”“家庭旅行”“劳动家务”“公益活动”等十项“高质量亲子陪伴”项目,不断提升日常生活的体验度、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物态化营造家庭氛围。按照“五有”(有家庭小书房或阅读角、有共同遵守的好家规家训、有家庭冷静角、有绿化小阳台、有暖心留言板)的思路,强化家庭物型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成长空间和环境。

  个性化提供家庭指导。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群体,建立“1+1”帮扶机制,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议”“一人一故事剧场”“一家一课程”等,面对面解决孩子成长困惑,实打实提升父母家教理念。

  以“共成长体验馆”为平台,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双减”形成合力。“共成长体验馆”是我区家长学校2.0升级版,我们将以此为重点,加强资源整合、机制融合、力量联合,形成“双减”工作的强大“能量场”。构建“一盘棋”推进机制。区级层面建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家校社”联合会,修订并完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起始年级16课时”培训制度,积极探索双减“微生活”课程基地建设,形成“家校社”联动机制。

  打造“一面旗”特色阵地。充分发挥“中国家庭教育博物馆”物态文化影响力,深度挖掘其接待、组织、培训、活动、研究和展示等功能,努力实现“集百家之长、扬家教之风”的价值导向。

  健全“一张网”共享平台。按照“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要求,绘制“家庭教育资源地图”,加强与“双博馆”、阮元家庙、朱自清故居等共建基地的紧密联系,同时整合“非遗文化”,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开辟家校联系新空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周灵

构筑家校协同生态圈 探索“双减”落地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何云峰

构筑家校协同生态圈 探索“双减”落地新路径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局长 何云峰

  “双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邗江高举“幸福教育”大旗,以打造“学在邗江”品牌为目标、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抓手,着眼学生成长需求、着力回应社会关切,构建了“政府主导、三方携手、三位一体”的融教育体系,走出一条依靠家校社共育促“双减”落地落实的“邗江路径”。

  以“培养幸福的普通人”为理念,强化价值认同,推动“双减” 靶向发力。“双减”是学校与家庭育人格局的大调整,目的就是“让学习回归校园”。

  坚持理念引领。借助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区域实践探索”,大力倡导“教育,首先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育人理念,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思想,系统性破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理性。

  坚持标准先行。将“双减”内容纳入家长职责清单,修订并完善“好父母指南”“家务劳动指南”“好家风指南”,让“唤醒家庭、唤醒父母比唤醒孩子更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家长参与支持“双减”营造氛围。

  坚持榜样示范。深入实施“新父母成长行动计划”,开辟“‘双减’父母说”专栏,开展“家在邗城·有话好好说”“年度新父母人物评比”等活动,引导家长积极践行“爱要大声音说出来”“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陪伴”等习惯,真正将“双减”理念落实到家长的具体行动中。

  以“青少年五大公益行动”为载体,强化减负提质,推动“双减”精准用力。“双减”落地落实,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引导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双减”举措。全面推进学校“减负提质”行动,落实作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改变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陪伴作业”等现象;引导家长支持“五项管理”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五大公益行动”的各项举措,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遴选有特长的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优化内容,提升质量。

  督促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新家庭教育实验”为载体,大力倡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专家团队、种子教师、“家长义工”等三支队伍,借助“千名教师访万家”“好父母大讲堂”等平台,大力宣讲“双减”政策,给家长和孩子心理减负,同时深入摸排家长面临的真问题、真困难,及时疏导解决,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形成减负“共识”。

  以“幸福家庭日”为抓手,强化亲子互动,推动“双减”提升效力。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家庭来说,带来三个重要变化,即“教育重心回归家庭”“闲暇时间回归家庭”“美好生活回归家庭”,为此我们在全区大力倡导和推行“幸福家庭日”建设。

  仪式化设计家庭生活。以“更有仪式感、更具生活化、更显人情味”为导向,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共读”“体育运动”“家庭旅行”“劳动家务”“公益活动”等十项“高质量亲子陪伴”项目,不断提升日常生活的体验度、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物态化营造家庭氛围。按照“五有”(有家庭小书房或阅读角、有共同遵守的好家规家训、有家庭冷静角、有绿化小阳台、有暖心留言板)的思路,强化家庭物型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成长空间和环境。

  个性化提供家庭指导。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群体,建立“1+1”帮扶机制,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议”“一人一故事剧场”“一家一课程”等,面对面解决孩子成长困惑,实打实提升父母家教理念。

  以“共成长体验馆”为平台,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双减”形成合力。“共成长体验馆”是我区家长学校2.0升级版,我们将以此为重点,加强资源整合、机制融合、力量联合,形成“双减”工作的强大“能量场”。构建“一盘棋”推进机制。区级层面建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家校社”联合会,修订并完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起始年级16课时”培训制度,积极探索双减“微生活”课程基地建设,形成“家校社”联动机制。

  打造“一面旗”特色阵地。充分发挥“中国家庭教育博物馆”物态文化影响力,深度挖掘其接待、组织、培训、活动、研究和展示等功能,努力实现“集百家之长、扬家教之风”的价值导向。

  健全“一张网”共享平台。按照“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要求,绘制“家庭教育资源地图”,加强与“双博馆”、阮元家庙、朱自清故居等共建基地的紧密联系,同时整合“非遗文化”,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开辟家校联系新空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