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南京:写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大文章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南京市教育局 

  南京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近年来,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截至目前,两个区接受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核查,5个区顺利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比例逐年提高,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做到“三个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先后出台教育相关文件30余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专题会共计近60次。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超过90%的公办中小学校按新领导体制运行,所有民办学校实现党建全覆盖,形成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格局。

  坚持培根铸魂育人。扎实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力构建市级示范、区级跟进、学校深化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常态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唱响新时代思政教育“好声音”。不断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开展校园党建文化建设五年行动和“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加强对师生的浸润教育,牢牢守住教育领域意识形态主阵地,凝聚教育发展合力。

  坚持发展素质教育。坚持践行素质教育30多年不动摇,推出一批影响全国的素质教育实践案例。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近年来位居全省首位,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持续实施“中小学才艺拓展计划”“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国际奥赛、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类文化展演获奖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实现“三个聚焦”,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聚焦高位保障确保“有学上”。在立法保障方面,2014年起正式施行《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为学校建设发展设定“硬杠杠”。在规划保障方面,率先在全国启动《中小学校园用地控制规划》编制工作,“一校一图、一区一册”,详细规定全市中小学用地范围及控制指标。在投入保障方面,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实现“两个只增不减”。2012年以来,全市共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6所,新增学位约31万个,切实保障城乡教育资源供给。

  聚焦扩优提质力促“上好学”。一是统筹谋划,出台关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意见,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合理规划市属优质学校在各区无偿有序设置分校(校区),新增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100%覆盖,全市义务教育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覆盖率为70.36%。二是分类发展,主城重在盘活存量,鼓励名校分校脱离母体、独立运行、二次孵化。新城新区重在加快集团化建设步伐,支持新区新建学校高起点办学;涉农地区重在城乡一体发展,鼓励主城区优质教育向郊区、农村和薄弱片区辐射。三是重点帮扶,在市级教育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2023年安排3.1亿元专项用于原老五县基本建设、校舍维修、教育装备和内涵发展等项目。

  聚焦人民满意提升“获得感”。做到应助尽助,逐步完善“减—助—奖—贷”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率先设立“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励志奖学金”,每年奖励1000名困难学生。实现应收尽收,高标准落实“两为主”原则,推动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就读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入学全接纳,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在93%以上。推动双业贯通,全面普及特需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把残疾学生的学业与就业相贯通,一体化建构与实施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职业教育课程,相关做法入选2023年度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创新惠民举措,为解决家长“三点半难题”,在全国率先开展“弹性离校”服务,“双减”举措多次获教育部推广。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实施学生营养午餐试点、教室照明工程、课桌椅标准化改造工程,加强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等。

  注重“三个强化”,全面夯实教育发展之基 

  强化师资筑基。抓源头招人才,坚持“凡进必考”,加大新进教师校园招聘力度和骨干教师、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抓培养育名师,强化教育人才分层分类研训,协调推进宁教杰青、“宁教名家”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专家型名师、教育家型校长等人才梯队建设,教师培养成效明显。目前,有国家教学名师6人,全市在职在岗正高级教师292人、省特级教师271人,23人入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9人入选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专任教师中的名特优教师占比位居全省第一。抓流动促均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交流专任教师3501人、校领导352人,交流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者23.81%。交流骨干教师1792人,占交流教师数46.51%。抓师德强师风,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师德第一标准,讲好“南京教育好故事”,“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获评首届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团队”,3名教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强化内涵提升。学校共同成长,实施南京小学共同成长计划,启动“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三年计划,开展“金陵好课堂”科研助力行动计划。强弱结对发展,推动全市初中分类发展,开展“新优质初中”建设,成立南京市城乡初中一体化发展暨薄弱初中教研联盟,探索学校结对发展新路径,有效提升全市初中学校发展水平。推进智慧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在全国15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为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善用外部助力,市政府与驻宁高校合作共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用好高校丰富智力资源,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后承办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论坛,交流互鉴。注重成果培育,在第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南京市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3个,获奖总数位于全国省辖市前列。

  强化督导赋能。坚持以立法强保障,2019年《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正式施行,不断加快教育督导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坚持以督政聚合力,将各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创建工作情况列入市对各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评的重要内容,对照创建指标,组织“双减”、学位供给、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项督导,以清单形式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压实区政府责任。坚持以考核强担当,对各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行监测,并将其纳入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倒逼各区政府履职尽责。坚持以督学促提升,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指标列入责任督学入校督导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校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助力学校规范发展。坚持以培训强队伍,邀请教育部督导局及兄弟城市专家精准指导,赴创建先进城市考察学习,召开市级培训会、现场会、座谈会等,努力建设高素质责任督学队伍。

责任编辑:陈路

南京:写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大文章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24-04-1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

  ■南京市教育局 

  南京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近年来,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截至目前,两个区接受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核查,5个区顺利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比例逐年提高,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做到“三个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先后出台教育相关文件30余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专题会共计近60次。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超过90%的公办中小学校按新领导体制运行,所有民办学校实现党建全覆盖,形成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格局。

  坚持培根铸魂育人。扎实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力构建市级示范、区级跟进、学校深化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常态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唱响新时代思政教育“好声音”。不断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开展校园党建文化建设五年行动和“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加强对师生的浸润教育,牢牢守住教育领域意识形态主阵地,凝聚教育发展合力。

  坚持发展素质教育。坚持践行素质教育30多年不动摇,推出一批影响全国的素质教育实践案例。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近年来位居全省首位,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持续实施“中小学才艺拓展计划”“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国际奥赛、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类文化展演获奖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实现“三个聚焦”,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聚焦高位保障确保“有学上”。在立法保障方面,2014年起正式施行《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为学校建设发展设定“硬杠杠”。在规划保障方面,率先在全国启动《中小学校园用地控制规划》编制工作,“一校一图、一区一册”,详细规定全市中小学用地范围及控制指标。在投入保障方面,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实现“两个只增不减”。2012年以来,全市共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6所,新增学位约31万个,切实保障城乡教育资源供给。

  聚焦扩优提质力促“上好学”。一是统筹谋划,出台关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意见,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合理规划市属优质学校在各区无偿有序设置分校(校区),新增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100%覆盖,全市义务教育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覆盖率为70.36%。二是分类发展,主城重在盘活存量,鼓励名校分校脱离母体、独立运行、二次孵化。新城新区重在加快集团化建设步伐,支持新区新建学校高起点办学;涉农地区重在城乡一体发展,鼓励主城区优质教育向郊区、农村和薄弱片区辐射。三是重点帮扶,在市级教育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2023年安排3.1亿元专项用于原老五县基本建设、校舍维修、教育装备和内涵发展等项目。

  聚焦人民满意提升“获得感”。做到应助尽助,逐步完善“减—助—奖—贷”四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率先设立“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励志奖学金”,每年奖励1000名困难学生。实现应收尽收,高标准落实“两为主”原则,推动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就读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入学全接纳,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在93%以上。推动双业贯通,全面普及特需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把残疾学生的学业与就业相贯通,一体化建构与实施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职业教育课程,相关做法入选2023年度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创新惠民举措,为解决家长“三点半难题”,在全国率先开展“弹性离校”服务,“双减”举措多次获教育部推广。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实施学生营养午餐试点、教室照明工程、课桌椅标准化改造工程,加强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等。

  注重“三个强化”,全面夯实教育发展之基 

  强化师资筑基。抓源头招人才,坚持“凡进必考”,加大新进教师校园招聘力度和骨干教师、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抓培养育名师,强化教育人才分层分类研训,协调推进宁教杰青、“宁教名家”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专家型名师、教育家型校长等人才梯队建设,教师培养成效明显。目前,有国家教学名师6人,全市在职在岗正高级教师292人、省特级教师271人,23人入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9人入选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专任教师中的名特优教师占比位居全省第一。抓流动促均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交流专任教师3501人、校领导352人,交流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者23.81%。交流骨干教师1792人,占交流教师数46.51%。抓师德强师风,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师德第一标准,讲好“南京教育好故事”,“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获评首届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团队”,3名教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强化内涵提升。学校共同成长,实施南京小学共同成长计划,启动“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三年计划,开展“金陵好课堂”科研助力行动计划。强弱结对发展,推动全市初中分类发展,开展“新优质初中”建设,成立南京市城乡初中一体化发展暨薄弱初中教研联盟,探索学校结对发展新路径,有效提升全市初中学校发展水平。推进智慧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发展指数在全国15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为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善用外部助力,市政府与驻宁高校合作共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用好高校丰富智力资源,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后承办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论坛,交流互鉴。注重成果培育,在第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南京市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3个,获奖总数位于全国省辖市前列。

  强化督导赋能。坚持以立法强保障,2019年《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正式施行,不断加快教育督导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坚持以督政聚合力,将各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创建工作情况列入市对各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评的重要内容,对照创建指标,组织“双减”、学位供给、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项督导,以清单形式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压实区政府责任。坚持以考核强担当,对各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行监测,并将其纳入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倒逼各区政府履职尽责。坚持以督学促提升,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指标列入责任督学入校督导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校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助力学校规范发展。坚持以培训强队伍,邀请教育部督导局及兄弟城市专家精准指导,赴创建先进城市考察学习,召开市级培训会、现场会、座谈会等,努力建设高素质责任督学队伍。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