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
机制建起来 队伍强起来
本报记者 王小亮 通讯员 谢玲玲
如何上好一节形式新颖、入脑入心的思政课?日前,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思政课教研组成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激烈讨论。阐述观点、思想碰撞、辩论交流,最终教师们达成共识——入脑入心的思政课要凸显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在校长杨海燕看来,这样的话题研讨不仅锻炼教师“说”的智慧,还深化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
创设个性化成长平台、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青海湖路小学的做法是宿迁经开区锻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缩影。“我们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关切,优先谋划教师工作,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引擎,全力打造‘优学经开·美好教育’品牌。”宿迁经开区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工作办公室主任杜利强说。
搭建平台,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
宿迁经开区成立于1998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区域人口基数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该区聚焦基础配套提升,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在9所村办小学、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基础上,该区投入近21亿元新建中小学 8所。教育体量增加的同时,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考验着宿迁经开区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宿迁市学科带头人,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美术教师郭梦迪用了3年。该区为每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成长导师,指导教师个人发展。郭梦迪的成长导师李凤是正高二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在制订成长规划、高效课堂打造、教科研等方面,郭梦迪得到许多指导。她说,无论是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申请,还是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申报,导师都参与其中,既成长了自己,也发展了学校。
“‘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了经验丰富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从‘新手型’逐步成长为‘熟手型’乃至‘专家型’。”宿迁经开区教育工作办公室原挂职副主任蔡光磊说。
为进一步助力教师成长,2023年,宿迁经开区启动实施教育人才“1335培养工程”。据介绍,该工程明确“十四五”期间在确保所有新入职教师成长为合格型教师、全体教师发展为胜任型教师的基础上,培养1000名骨干型教师、300名卓越型教师、30名名家型教师和5名领航校(园)长。根据教师年龄阶梯、学科类别、水平层级、工作领域,分类实施“青蓝”工程、学科教研共同体、“四有”好老师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工作坊、班主任成长营、骨干教师培育站、名师工作室、教育管理者高研班等8类培训项目。
教研赋能,锻造教师专业发展力
今年4月,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举行的“双江问学·2024年教学深度变革实践专题研讨”中,宿迁经开区青海湖路小学语文教师陈玉婷上了一节示范课《塞下曲》。整堂课围绕情境、任务、诵读3个要素展开,学生们在朗读中运用思维和想象与古诗对话,了解人物品质,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这堂课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这样的好课与青海湖路小学常态化开展微课题研究密不可分。教师从教学情境、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生活细节中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在系列化课题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的飞跃。“学校为教师设计弹性的成长计划、凝练有个性的教学主张、打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补给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杨海燕说。
从校本教研再迈向区域教研,该区分学段、年级、学科组建50个教研共同体,不定期开展联合集体备课。“我们坚持‘研训一体’‘培赛一体’,问需于校、问需于师,引导广大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蔡光磊说。
在多次教研与反思中,宿迁经开区富民路学校数学教师卢克赛一路过关斩将,站上了全省教学基本功大赛舞台。教师个人成长也带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富民路实验学校校长张敏告诉记者,学校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研修、观课议课等,畅通教师上升通道,助力青年教师站好讲台,助推名优教师高位发展。过去一年,该校10名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涵养师德,确立教师发展高标尺
今年5月,宿迁经开区三树新城幼儿园开展“守师德初心,绽师风之美”师德师风专项活动。该园教师王洋、张莹莹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案例诠释师德师风的深刻内涵,让在场教师接受了一次别样的精神洗礼。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教育家精神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最高标准。宿迁经开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出台《学校党组织党建工作“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开展“清风润育校园行”“名师讲团课”等活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师德建设提质增效。
同时,该区积极开展“我身边的好教师”评选宣传、“讲教育名家的故事”主题论坛、“名师风采”系列展播等活动,将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培训重要内容,帮助教师理解、践行教育家精神。该区黄河小学以讲好师德故事为抓手,通过事迹宣讲、师德报告、文艺创作等全方位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我们对教师的教育情怀、职业态度等采用定性评价,对教师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成效等采用量化评价,对师德师风问题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实现评价方式专业化。”该校校长陆伟东说。
在师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宿迁经开区建立师德师风引导、督查、评价一体长效机制,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重要依据,为全区教师树立起衡量师德师风的标尺。
师德师能的双向发力,为经开教育带来“叠加效应”。教育人才“1335”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全区涌现出26位学科带头人、38位区级骨干教师、63位区级教学能手和87位区级教坛新秀。“我们将继续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奋力打造中心城区教育高地,全力开创经开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杜利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