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产教融合为高水平人才成长“铺路”

作者: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0-12-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工作站怎样更好发挥育人成效?日前,省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专家、企业代表相约镇江,共议——

  产教融合为高水平人才成长“铺路”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11月25日,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省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经验,探索研究生工作站未来发展方向,由省教育厅主办、江苏大学承办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镇江举行。近百名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与会,围绕近年来全省各研究生工作站深化产教融合、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展开交流。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3所高校、4家企业代表结合工作站建设实际作主题发言。
  强化管理,协同育人
  “2019年,省教育厅、科技厅共同出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设站条件、认定程序以及设站单位、合作高校和工作站具体职责,并明确期满验收办法。”洪流在讲话中指出,自2008年省教育厅、科技厅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制度以来,我省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工作站设站主体也逐渐由企业扩展到企事业单位、政党机关和其他组织。体量和参与主体扩展的同时,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
  “学校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和指导专家库,摸索出工作站院校省三级遴选机制。”扬州大学副校长陈国宏说,该校修订《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将项目评审考核、研究生进出站流程、课程体系和学分管理等从制度上明晰、细化,让工作站发展有章可依。
  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成为省级工作站,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拟订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和运行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为进站导师和研究生提供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等。”公司总经理茅荃介绍说,协同管理贯穿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始终。
  2010年起,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从省内企业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共1601人次,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在与会代表的经验分享中,“学校导师+产业教授”的“双导师”模式成为高频词。“学校有专业导师,工作站有产业教授。”江苏大学一位研三学生正在位于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实践学习,她告诉记者,企业的产业教授会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带研究生走上生产一线。“工作站有大量实践机会,在产业教授的配合下,我们教授的专业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任晓锋说。
  项目为引,立足实效
  在站研究生要完成什么任务、开展什么研究、毕业论文如何进行,是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重点问题。“企业的大门与大学的校门‘同向’,企业的车间与大学的教室‘同声’,企业的机床与大学的课堂‘同用’,企业的图纸与大学的黑板‘同辉’,企业的员工与大学的学生 ‘同学’,企业的升级与大学的发展‘同频’,行业的国家贡献与大学的培养质量‘同步’。”洪流表示,以设站单位实际项目为依托,是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整合高校与设站单位力量,提升育人实效的有效方案。
  “在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来源于工作站项目研究,由工作站根据技术需求提出应用型创新实践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陶勇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凝练企业技术问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已成为工作站的固定培养模式。该校学生张炯在研究生期间进入设立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在站期间参与公司多项项目研发,成果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现在,张炯已被天奇公司聘为核心骨干。
  以项目为引不仅是在站研究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更是设站单位借助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的需要。2010年,江苏大学联合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建设省研究生工作站,双方以工作站为纽带,共建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每年根据生产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提炼研究课题,以项目形式组织研发人员、研究生导师和进站研究生开展研究。”该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高佩说,在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的基础上,校企联合研发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奖项,充分体现了江苏大学“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的设站展望。
  长效合作,成果共赢
  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省内各高校和设站单位一直着力探索形成“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的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下,专业型、实践型研究生通过在站学习实践,形成科研成果,最终留在企业工作,成为高校与设站单位合作共赢的缩影。
  “近5年来,南瑞与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500多名,逾30%毕业生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教培中心主任庄韶宇说,他们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探索实训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模式、校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培养机制,同时配套设置25项管理制度,选配优质师资、开放生活场馆、发放实习津贴。优质的工学环境配套校企联合开展的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让在站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南京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定期发布,围绕大信息学科知识链,对接移动、电信、华为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鼓励研究生申报进站。“每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约500人进站实践,参与200多项企业课题,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蒋国平说,将研究生培养融入企业研发环节、全省产业技术进步链条和未来发展中,学校借助企业项目科研攻关,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可谓双赢。
  “袁简同学进站时,我和她商讨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她参与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后来她作为我的徒弟留下继续参与工作,这是工作站培养人才的‘成果转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公司总工程师钱康介绍说,在站时,钱康以技术研发为主、参与项目为辅,逐渐提升袁简的工程实践能力。袁简入院工作后,成功申报了多项行业相关奖项,为企业带来了长远效益。
  “研究生工作站要名副其实。”洪流说,全国和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为江苏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向和制度保障。以此为指引,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更有政策底气,更有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地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工作站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李月昭

产教融合为高水平人才成长“铺路”
发布时间:2020-12-0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工作站怎样更好发挥育人成效?日前,省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专家、企业代表相约镇江,共议——

  产教融合为高水平人才成长“铺路”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11月25日,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省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经验,探索研究生工作站未来发展方向,由省教育厅主办、江苏大学承办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镇江举行。近百名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与会,围绕近年来全省各研究生工作站深化产教融合、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展开交流。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3所高校、4家企业代表结合工作站建设实际作主题发言。
  强化管理,协同育人
  “2019年,省教育厅、科技厅共同出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设站条件、认定程序以及设站单位、合作高校和工作站具体职责,并明确期满验收办法。”洪流在讲话中指出,自2008年省教育厅、科技厅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制度以来,我省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工作站设站主体也逐渐由企业扩展到企事业单位、政党机关和其他组织。体量和参与主体扩展的同时,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
  “学校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和指导专家库,摸索出工作站院校省三级遴选机制。”扬州大学副校长陈国宏说,该校修订《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将项目评审考核、研究生进出站流程、课程体系和学分管理等从制度上明晰、细化,让工作站发展有章可依。
  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成为省级工作站,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拟订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和运行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为进站导师和研究生提供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等。”公司总经理茅荃介绍说,协同管理贯穿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始终。
  2010年起,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从省内企业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共1601人次,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在与会代表的经验分享中,“学校导师+产业教授”的“双导师”模式成为高频词。“学校有专业导师,工作站有产业教授。”江苏大学一位研三学生正在位于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实践学习,她告诉记者,企业的产业教授会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带研究生走上生产一线。“工作站有大量实践机会,在产业教授的配合下,我们教授的专业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任晓锋说。
  项目为引,立足实效
  在站研究生要完成什么任务、开展什么研究、毕业论文如何进行,是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重点问题。“企业的大门与大学的校门‘同向’,企业的车间与大学的教室‘同声’,企业的机床与大学的课堂‘同用’,企业的图纸与大学的黑板‘同辉’,企业的员工与大学的学生 ‘同学’,企业的升级与大学的发展‘同频’,行业的国家贡献与大学的培养质量‘同步’。”洪流表示,以设站单位实际项目为依托,是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整合高校与设站单位力量,提升育人实效的有效方案。
  “在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来源于工作站项目研究,由工作站根据技术需求提出应用型创新实践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陶勇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凝练企业技术问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已成为工作站的固定培养模式。该校学生张炯在研究生期间进入设立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在站期间参与公司多项项目研发,成果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现在,张炯已被天奇公司聘为核心骨干。
  以项目为引不仅是在站研究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更是设站单位借助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的需要。2010年,江苏大学联合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建设省研究生工作站,双方以工作站为纽带,共建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每年根据生产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提炼研究课题,以项目形式组织研发人员、研究生导师和进站研究生开展研究。”该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高佩说,在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的基础上,校企联合研发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奖项,充分体现了江苏大学“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的设站展望。
  长效合作,成果共赢
  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省内各高校和设站单位一直着力探索形成“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的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下,专业型、实践型研究生通过在站学习实践,形成科研成果,最终留在企业工作,成为高校与设站单位合作共赢的缩影。
  “近5年来,南瑞与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500多名,逾30%毕业生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教培中心主任庄韶宇说,他们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探索实训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模式、校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培养机制,同时配套设置25项管理制度,选配优质师资、开放生活场馆、发放实习津贴。优质的工学环境配套校企联合开展的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让在站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南京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定期发布,围绕大信息学科知识链,对接移动、电信、华为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鼓励研究生申报进站。“每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约500人进站实践,参与200多项企业课题,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蒋国平说,将研究生培养融入企业研发环节、全省产业技术进步链条和未来发展中,学校借助企业项目科研攻关,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可谓双赢。
  “袁简同学进站时,我和她商讨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她参与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后来她作为我的徒弟留下继续参与工作,这是工作站培养人才的‘成果转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公司总工程师钱康介绍说,在站时,钱康以技术研发为主、参与项目为辅,逐渐提升袁简的工程实践能力。袁简入院工作后,成功申报了多项行业相关奖项,为企业带来了长远效益。
  “研究生工作站要名副其实。”洪流说,全国和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为江苏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向和制度保障。以此为指引,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更有政策底气,更有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地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工作站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