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李大林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紧紧围绕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通过改革创新破解难题——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9月4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为“2022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颁奖。

  ■本报记者 李大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构建教师教育体系,扎实推进教师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育,系统谋划教师队伍保障举措等,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抓好“三个实”,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

  9月4日,“2022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遴选推荐活动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现场,伴随大屏幕上一幅幅的温暖画面,20名“2022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以及20名提名奖获得者先后走上舞台,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少先队员们为获奖教师们献上节日的鲜花,这是属于老师们的“高光”时刻。

  “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省都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大力选树宣传教师优秀典型,引导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中心任务,我省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关于新时代师德建设精神等,把关键点落在“实”上,通过做实标准、抓实典型、落实监管,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在做实标准方面,按照教育部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我省制定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列举了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分别对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并定期对各地各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制度建设迟滞、教育监督敷衍、发生师德失范行为的学校进行通报。

  为抓实典型弘扬优良风尚,2019年9月,省教育厅依托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建立江苏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持续开展“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最美教师”推选等活动。同时,在教师节等重要节点,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采取每周推送、主题晚会、巡回演讲等方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全省教师切实感受先进典型的可敬可信可学。

  在落实监管责任方面,我省通过构建责任落实机制、完善考评监督办法,常态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在省属高校综合考核中,把推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指标。省教育厅实施师德违规情况报告制度,每半年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通报,并探索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规范办学督导机制,将师德作为重要督导内容。此外,我省还围绕师德师风、政策法规、学生管理、心理健康等内容,对新入职教师开展针对性岗前培训,做到“师德不过关不得上岗,能力不合格不能任教”,坚决把好“入口关”。2021年,对全省3.2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中职、特教)新入职教师开展专题师德教育,面向全省中小学72万名教师开展师德知识网上竞赛。

  走稳“改革路”,着力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

  9月3日,《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部教师教育蓝皮书。蓝皮书是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由南京晓庄学院等单位共同研制。作为一所有着95年办学历史的应用型师范院校,南京晓庄学院赓续“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优良传统,积极弘扬行知精神,不仅培养了约17万名中小学教师,而且对我国教师教育事业总体状况和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和师范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为准确把握新时代师范教育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创新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如2018年召开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会,出台了《江苏省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源头”,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鼓励优秀的学生学师范、鼓励办好师范学校、鼓励高水平大学举办师范专业,绘制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创新蓝图。

  目前我省共有39所院校培养师范生超30万人,培养规模结构与基础教育实际需求相匹配。为提升师范生培养条件,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相关院校开展了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标准化建设。此外,教学基本功大赛有序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有效实施,以及省教指委成立学前教育各专业课程中心组等一系列举措,都切实提升了师范生培养质量。2018年,我省师范生首次参加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取得佳绩,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笔试通过率达91%和82%。

  为提升教师教育办学层次,近10年来,我省不断激励优秀大学办师范,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如南京大学设立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先后成立教师教育学院。2021年,全省高校师范生招生3.84万人,生源质量显著提高,“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良好态势正逐步形成。

  量质“双提升”,积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名师队伍打造更是如此。培养教育名家既是落实中央部署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推动江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说,教育名家培养需要不断铺路、架梯、搭台,江苏启动实施“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就是为教育名家培养搭建新平台。

  高层次人才引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性工程,2012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除接续“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创新实施“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外,还积极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重点培育了75个“四有”好教师省级团队,并定期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中小学特级教师评审工作。全省现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800余名、特级教师2140余名。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大力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面向海内外选聘高端人才733名,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9个,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6个,总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二。

  “一个乡村教师作为课题主持人申报省级课题,放在过去,我连想都不敢想。”如今,这在仪征市刘集中学教师俞桂飞身上成为现实。这位有着23年教龄的教师曾用“单调”“重复”形容自己的工作,但在进入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一年后,他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

  2017年6月,当扬州市初中化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遴选进站教师的机会摆在俞桂飞面前时,他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很快他就发现,培育站的培训和过去参加的培训不同。学员教龄基本都在10年以上,培训针对乡村教师的“短板”展开,还有很多机会与名师名家“零距离”接触。每次听专家讲座,都要写“报告感悟”;每次集中研修,白天听课观摩,晚上还要就其中一节课完成“课例研修感悟”;回校后要撰写论文参与省市级比赛或向期刊投稿,并面向校内同事开设公开课、微讲座等。“每次集中研训导师布置的研修任务都很多,像回了一次炉,重新做了回学生。”俞桂飞说。

  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标,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不断完善各自定位、相互错位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年均达12万人次,“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培训中高职教师8000人,每年选送2000名中小学教师、350名高校教师赴国(境)外培训进修,为全省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期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素质提升和数量补充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3.01万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教师7.54万人、职业院校教师9.41万人、基础教育教师83.55万人,较2016年分别增长18.84%、6.70%、19.03%,教师队伍建设总体适应全省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支持“有温度”,不断强化教师保障举措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让坚守和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把乡村教育办得更好!”这是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中心小学教师柏纪荣的心声。

  柏纪荣是江苏省第十六批特级教师,从教36年,她一直扎根在黑林镇。从大树村小学到阚岭小学,再到吴山小学、黑林中心小学,30余年间,她带着学校的女教师成立了“爱心小组”,5年如一日做肌无力女孩的生命“轮椅”,每天步行3公里照顾生病孤儿,引导学生当翻译帮助聋哑女童完成学业,牵手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因师德高尚、事迹感人、育人成效突出,柏纪荣通过特别推荐渠道入选省第十六批特级教师。在此次评选中,共有6人因师德表现和育人实绩特别突出,通过特别推荐渠道像柏纪荣一样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第十六批特级教师评选是我省深化教师队伍评价改革、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强化教师队伍支持保障举措的缩影。”潘漫说,2012年以来,我省以加快改革创新、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在深化职称改革方面,全省156所高校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到位,出台《关于全省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政策若干意见》,向乡村教师和教学一线倾斜。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评优评先中的比重,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修订各级各类教师职称评审资格条件,明确分类评价标准,强化师德、能力和业绩导向。中小学(中职)增加帮扶学困生、课后服务等评价指标;高等学校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比重,完善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导向的评价方式。加强聘后管理,鼓励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为师范生上课,落实高校教授为本(专)科学生上课制度。用足用好省岗位设置政策,贯通使用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

  为了让教师把更多时间投入教育教学,我省还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通知》,集中整治与教育无关的各类事项,要求“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能信息共享的不重复进行”。省级层面涉及中小学的检查、考核、评比等项目清单,在原有基础上减少72%,超额完成国家减少50%的目标任务。

  教育改革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还需要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坚实保障。此前,宿迁市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获评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2015年,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2019年申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7年的努力换来了认可,更收获了信任。目前,我省所有县(市、区)均建立了教师发展机构,评估认定了89家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有力支撑了全省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李大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紧紧围绕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通过改革创新破解难题——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9月4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为“2022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颁奖。

  ■本报记者 李大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构建教师教育体系,扎实推进教师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育,系统谋划教师队伍保障举措等,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抓好“三个实”,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

  9月4日,“2022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遴选推荐活动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现场,伴随大屏幕上一幅幅的温暖画面,20名“2022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以及20名提名奖获得者先后走上舞台,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少先队员们为获奖教师们献上节日的鲜花,这是属于老师们的“高光”时刻。

  “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省都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大力选树宣传教师优秀典型,引导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中心任务,我省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关于新时代师德建设精神等,把关键点落在“实”上,通过做实标准、抓实典型、落实监管,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在做实标准方面,按照教育部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我省制定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列举了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分别对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并定期对各地各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制度建设迟滞、教育监督敷衍、发生师德失范行为的学校进行通报。

  为抓实典型弘扬优良风尚,2019年9月,省教育厅依托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建立江苏省师德建设宣传中心,持续开展“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最美教师”推选等活动。同时,在教师节等重要节点,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采取每周推送、主题晚会、巡回演讲等方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全省教师切实感受先进典型的可敬可信可学。

  在落实监管责任方面,我省通过构建责任落实机制、完善考评监督办法,常态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在省属高校综合考核中,把推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指标。省教育厅实施师德违规情况报告制度,每半年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通报,并探索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规范办学督导机制,将师德作为重要督导内容。此外,我省还围绕师德师风、政策法规、学生管理、心理健康等内容,对新入职教师开展针对性岗前培训,做到“师德不过关不得上岗,能力不合格不能任教”,坚决把好“入口关”。2021年,对全省3.2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中职、特教)新入职教师开展专题师德教育,面向全省中小学72万名教师开展师德知识网上竞赛。

  走稳“改革路”,着力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

  9月3日,《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部教师教育蓝皮书。蓝皮书是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由南京晓庄学院等单位共同研制。作为一所有着95年办学历史的应用型师范院校,南京晓庄学院赓续“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优良传统,积极弘扬行知精神,不仅培养了约17万名中小学教师,而且对我国教师教育事业总体状况和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和师范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为准确把握新时代师范教育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创新构建教师教育发展体系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如2018年召开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会,出台了《江苏省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源头”,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鼓励优秀的学生学师范、鼓励办好师范学校、鼓励高水平大学举办师范专业,绘制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创新蓝图。

  目前我省共有39所院校培养师范生超30万人,培养规模结构与基础教育实际需求相匹配。为提升师范生培养条件,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相关院校开展了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标准化建设。此外,教学基本功大赛有序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有效实施,以及省教指委成立学前教育各专业课程中心组等一系列举措,都切实提升了师范生培养质量。2018年,我省师范生首次参加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取得佳绩,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笔试通过率达91%和82%。

  为提升教师教育办学层次,近10年来,我省不断激励优秀大学办师范,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如南京大学设立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先后成立教师教育学院。2021年,全省高校师范生招生3.84万人,生源质量显著提高,“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良好态势正逐步形成。

  量质“双提升”,积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名师队伍打造更是如此。培养教育名家既是落实中央部署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推动江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说,教育名家培养需要不断铺路、架梯、搭台,江苏启动实施“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就是为教育名家培养搭建新平台。

  高层次人才引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性工程,2012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除接续“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创新实施“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外,还积极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重点培育了75个“四有”好教师省级团队,并定期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中小学特级教师评审工作。全省现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800余名、特级教师2140余名。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大力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面向海内外选聘高端人才733名,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9个,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6个,总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二。

  “一个乡村教师作为课题主持人申报省级课题,放在过去,我连想都不敢想。”如今,这在仪征市刘集中学教师俞桂飞身上成为现实。这位有着23年教龄的教师曾用“单调”“重复”形容自己的工作,但在进入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一年后,他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

  2017年6月,当扬州市初中化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遴选进站教师的机会摆在俞桂飞面前时,他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很快他就发现,培育站的培训和过去参加的培训不同。学员教龄基本都在10年以上,培训针对乡村教师的“短板”展开,还有很多机会与名师名家“零距离”接触。每次听专家讲座,都要写“报告感悟”;每次集中研修,白天听课观摩,晚上还要就其中一节课完成“课例研修感悟”;回校后要撰写论文参与省市级比赛或向期刊投稿,并面向校内同事开设公开课、微讲座等。“每次集中研训导师布置的研修任务都很多,像回了一次炉,重新做了回学生。”俞桂飞说。

  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标,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不断完善各自定位、相互错位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年均达12万人次,“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培训中高职教师8000人,每年选送2000名中小学教师、350名高校教师赴国(境)外培训进修,为全省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期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素质提升和数量补充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03.01万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教师7.54万人、职业院校教师9.41万人、基础教育教师83.55万人,较2016年分别增长18.84%、6.70%、19.03%,教师队伍建设总体适应全省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支持“有温度”,不断强化教师保障举措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让坚守和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把乡村教育办得更好!”这是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中心小学教师柏纪荣的心声。

  柏纪荣是江苏省第十六批特级教师,从教36年,她一直扎根在黑林镇。从大树村小学到阚岭小学,再到吴山小学、黑林中心小学,30余年间,她带着学校的女教师成立了“爱心小组”,5年如一日做肌无力女孩的生命“轮椅”,每天步行3公里照顾生病孤儿,引导学生当翻译帮助聋哑女童完成学业,牵手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因师德高尚、事迹感人、育人成效突出,柏纪荣通过特别推荐渠道入选省第十六批特级教师。在此次评选中,共有6人因师德表现和育人实绩特别突出,通过特别推荐渠道像柏纪荣一样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第十六批特级教师评选是我省深化教师队伍评价改革、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强化教师队伍支持保障举措的缩影。”潘漫说,2012年以来,我省以加快改革创新、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在深化职称改革方面,全省156所高校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到位,出台《关于全省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政策若干意见》,向乡村教师和教学一线倾斜。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评优评先中的比重,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修订各级各类教师职称评审资格条件,明确分类评价标准,强化师德、能力和业绩导向。中小学(中职)增加帮扶学困生、课后服务等评价指标;高等学校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比重,完善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导向的评价方式。加强聘后管理,鼓励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为师范生上课,落实高校教授为本(专)科学生上课制度。用足用好省岗位设置政策,贯通使用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

  为了让教师把更多时间投入教育教学,我省还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通知》,集中整治与教育无关的各类事项,要求“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能信息共享的不重复进行”。省级层面涉及中小学的检查、考核、评比等项目清单,在原有基础上减少72%,超额完成国家减少50%的目标任务。

  教育改革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还需要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坚实保障。此前,宿迁市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获评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2015年,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2019年申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7年的努力换来了认可,更收获了信任。目前,我省所有县(市、区)均建立了教师发展机构,评估认定了89家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有力支撑了全省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