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探寻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创优路径”

作者:梁 早 发布时间:2022-10-3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不久前,省教育厅围绕“深化课程改革、创建新型文化、提升育人品质”主题,组织开展2022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第四轮)视导工作。40多位视导专家前往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和江苏省清江中学,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学科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情况——

探寻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创优路径”

  ■本报记者 梁早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年级走廊拐角处,有一个很“青春”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紫蕤社”,并为之注释“回到鲜活的文化生活中去”。在学生们眼中,这是用美术的语言与诗歌沟通的场所。

  一角见全校,细微育真知。学生们绽放出的阳光自信和朝气蓬勃,在雨花台中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如何致力于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前不久,记者跟随省教育厅2022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第四轮)视导组进行蹲点式采访,听取专家对“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现场诊断和学科反馈,推动以受视学校为代表的全省普通高中实现高品质发展,探寻普通高中推进高品质、特色化发展的创优路径。

  绘就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

  “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视导期间,雨花台中学校园版《雨花台》话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剧讲述雨花英烈为追求信仰,在生死抉择中体现的大无畏精神。“恽代英烈士的品质深深感染着我,为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强大动力。”恽代英的扮演者、高二(2)班李天乐说。

  据了解,雨花台中学充分发挥区域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将红色教育融入育人实践中,2020年申报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培根铸魂:高中生红色教育的雨花先锋行动”,并以此开设系列红色教育课程。“‘红色’奠定了学校高质量办学的鲜明底色,在学科融合中推动立德树人。”该校校长赵光辉说。

  纵观全省,类似雨花台中学这样的普通高中还有很多。自带基因的“红色元素”,已成为推进高质量办学、高品质发展的内生动力。

  地处周恩来总理故乡的江苏省清江中学已走过65年办学历程。学校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为办学路线,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我们时刻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扛在肩上。”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陈欣说,把周总理家乡的教育办好,是每一位清中人和淮安教育人的使命。为此,该校常年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畅通文化育人主渠道,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展示名人名言、优秀校友和榜样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师生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学校应时刻牢记育人使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呈现精神面貌良好、不断前行上升的办学样态。”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指出,普通高中在办学过程中要关注校园中的每一个人,不断探索教育的真正意义,同时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真正实现高品质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样态

  高中阶段,学生应试、升学等压力较大。在与师生座谈中,高三学生呼唤音乐节,高二学生期盼秋游,高一学生希望周日早点到来……向哪里要成绩,要效率?视导组专家认为,在有限的时间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地。视导组成员、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昌明说:“由关注教转到关注学,由关注成绩结果转到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的精气神迁移到课堂,需要我们去‘破’去‘立’,在自我革新中守住优势。”

  在清江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教师巧妙引导、精准点评,任务驱动式、情景式、讨论式授课频出,受到视导组成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陆岳新的认可。他说:“这样的课堂课程任务设置巧妙,师生交流深入,能够引发学生思辨,育人效果良好。”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课程则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双轮”驱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性课程三类课程框架下,我省不少高中开展了有益探索。以雨花台中学为例,在过去20年间,该校基于学生不同层次、类型的需求,形成以校园足球、雨花石文化、“格物”科创为代表的三大品牌课程。这些课程在指向学生兴趣特长、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助力突破学科教学局限,由此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学科育人模式的转型。近年来,雨花台中学先后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共建“双高科技教育课程”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向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各级足球俱乐部输送了近200名优秀运动员。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新变化,需要教学方式进一步变革、学习方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习空间进一步整合。有关专家建议,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要统筹各方资源,聚集各方力量,精心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精准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探索推动校际沟通、区域互通、系统连通、文化融通的路径中,形成良好的发展新生态。

  突破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水平。在视导过程中,专家组和学科组成员明显感受到,两所受视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

  例如,雨花台中学依托省精品课题《让教师在发展地图上个性化地行走》,创造性探索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师发展地图”,让每一位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方式;省清江中学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师表工程”“清心铸魂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四有”好老师团队和正高级、特级教师等榜样引领作用,加大名师队伍培养力度,加快教师专业化梯队建设。

  同样,两所学校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过重,拼体力、耗时间、低效益成为日常状态;有的教师职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影响到工作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反映,每天基本上被困在教室里、校园内,很少有机会走出去交流提高。

  两所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非个例。据调查,我省部分地区和学校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受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等问题困扰,进取心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人员编制紧、工作负荷重、发展动力弱、待遇福利低以及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目前影响各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梗阻”。

  “我们要把解决一线教师的忧虑作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帮助好每一个教师,指导好每一个团队,建设好每一所学校。”顾月华表示,希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主动谋划,尽最大能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对于教师普遍关心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待遇福利等问题,要盯住不放,推动问题逐步有效解决。”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给予了积极回应。

  有关专家呼吁,各地党委政府要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为学校“松绑”,为教师“加油”,不断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实现高品质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

探寻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创优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3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梁 早

  不久前,省教育厅围绕“深化课程改革、创建新型文化、提升育人品质”主题,组织开展2022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第四轮)视导工作。40多位视导专家前往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和江苏省清江中学,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学科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情况——

探寻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创优路径”

  ■本报记者 梁早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一年级走廊拐角处,有一个很“青春”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紫蕤社”,并为之注释“回到鲜活的文化生活中去”。在学生们眼中,这是用美术的语言与诗歌沟通的场所。

  一角见全校,细微育真知。学生们绽放出的阳光自信和朝气蓬勃,在雨花台中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如何致力于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前不久,记者跟随省教育厅2022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第四轮)视导组进行蹲点式采访,听取专家对“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现场诊断和学科反馈,推动以受视学校为代表的全省普通高中实现高品质发展,探寻普通高中推进高品质、特色化发展的创优路径。

  绘就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

  “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视导期间,雨花台中学校园版《雨花台》话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剧讲述雨花英烈为追求信仰,在生死抉择中体现的大无畏精神。“恽代英烈士的品质深深感染着我,为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强大动力。”恽代英的扮演者、高二(2)班李天乐说。

  据了解,雨花台中学充分发挥区域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将红色教育融入育人实践中,2020年申报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培根铸魂:高中生红色教育的雨花先锋行动”,并以此开设系列红色教育课程。“‘红色’奠定了学校高质量办学的鲜明底色,在学科融合中推动立德树人。”该校校长赵光辉说。

  纵观全省,类似雨花台中学这样的普通高中还有很多。自带基因的“红色元素”,已成为推进高质量办学、高品质发展的内生动力。

  地处周恩来总理故乡的江苏省清江中学已走过65年办学历程。学校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为办学路线,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我们时刻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扛在肩上。”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陈欣说,把周总理家乡的教育办好,是每一位清中人和淮安教育人的使命。为此,该校常年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畅通文化育人主渠道,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展示名人名言、优秀校友和榜样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师生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学校应时刻牢记育人使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呈现精神面貌良好、不断前行上升的办学样态。”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指出,普通高中在办学过程中要关注校园中的每一个人,不断探索教育的真正意义,同时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真正实现高品质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样态

  高中阶段,学生应试、升学等压力较大。在与师生座谈中,高三学生呼唤音乐节,高二学生期盼秋游,高一学生希望周日早点到来……向哪里要成绩,要效率?视导组专家认为,在有限的时间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地。视导组成员、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昌明说:“由关注教转到关注学,由关注成绩结果转到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的精气神迁移到课堂,需要我们去‘破’去‘立’,在自我革新中守住优势。”

  在清江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教师巧妙引导、精准点评,任务驱动式、情景式、讨论式授课频出,受到视导组成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陆岳新的认可。他说:“这样的课堂课程任务设置巧妙,师生交流深入,能够引发学生思辨,育人效果良好。”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课程则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双轮”驱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性课程三类课程框架下,我省不少高中开展了有益探索。以雨花台中学为例,在过去20年间,该校基于学生不同层次、类型的需求,形成以校园足球、雨花石文化、“格物”科创为代表的三大品牌课程。这些课程在指向学生兴趣特长、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助力突破学科教学局限,由此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学科育人模式的转型。近年来,雨花台中学先后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共建“双高科技教育课程”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向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各级足球俱乐部输送了近200名优秀运动员。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新变化,需要教学方式进一步变革、学习方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习空间进一步整合。有关专家建议,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要统筹各方资源,聚集各方力量,精心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精准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探索推动校际沟通、区域互通、系统连通、文化融通的路径中,形成良好的发展新生态。

  突破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水平。在视导过程中,专家组和学科组成员明显感受到,两所受视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

  例如,雨花台中学依托省精品课题《让教师在发展地图上个性化地行走》,创造性探索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师发展地图”,让每一位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方式;省清江中学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师表工程”“清心铸魂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四有”好老师团队和正高级、特级教师等榜样引领作用,加大名师队伍培养力度,加快教师专业化梯队建设。

  同样,两所学校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过重,拼体力、耗时间、低效益成为日常状态;有的教师职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影响到工作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反映,每天基本上被困在教室里、校园内,很少有机会走出去交流提高。

  两所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非个例。据调查,我省部分地区和学校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受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等问题困扰,进取心不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人员编制紧、工作负荷重、发展动力弱、待遇福利低以及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目前影响各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梗阻”。

  “我们要把解决一线教师的忧虑作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帮助好每一个教师,指导好每一个团队,建设好每一所学校。”顾月华表示,希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主动谋划,尽最大能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对于教师普遍关心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待遇福利等问题,要盯住不放,推动问题逐步有效解决。”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给予了积极回应。

  有关专家呼吁,各地党委政府要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为学校“松绑”,为教师“加油”,不断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实现高品质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