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凝聚智慧话教育 共绘蓝图谋发展

作者:王琼 陈思洋 发布时间:2024-01-2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今年省“两会”期间,来自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教育谈心声、结合实际献良策——

凝聚智慧话教育 共绘蓝图谋发展

  ■本报记者 王琼 陈思洋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历来是最受关注的民生领域之一。今年省“两会”期间,哪些教育话题最“热”?教育界与会代表委员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哪些热气腾腾的“金点子”“好建议”?各地各校围绕2024年重点工作有怎样的规划?记者对此进行追踪采访。

  聚焦社会热点话题  为教育“把脉问诊”

  “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词。在今年省“两会”会场内外,围绕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从促进“双减”落地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从职业教育改革到终身教育发展……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的高频议题。

  “双减”实施近3年,话题热度不减。省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会副主委、苏州大学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经过调研发现,“双减”后,我省各地各校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减负提质取得明显成效,但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仍任重道远。“此次参会,我带来一份关于加快探索义务教育减负新路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特别是招生考试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选择空间,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以实际行动做好人才培养?“我认为教育要从小抓、抓源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和艺术审美。”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明霞给出了锡师附小的方案。她表示,该校在传承40年乐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会更加做好“科学+”,这个“+”可以是加法的“加”,可以是科学嘉年华的“嘉”,也可以是科学家的“家”。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众多与会代表委员为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支招。省人大代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提出,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职业本科学校建设进程,目前江苏仅有1所职业本科学校,这与职业教育强省的“高原”地位不符。他建议尽快启动相关工作,优化江苏地域本科教育资源布局,加强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协调联动发展,满足我省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老年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江苏的老年教育广受社会关注。对此,省政协委员、江苏开放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崔新有表示,“我们必须关注老年教育,通过加强老年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和适配度,为老年人学习提供更多选择,解决老年人遇到的‘数字鸿沟’等实际问题。”

  关爱学生身心健康  为成长“保驾护航”

  省“两会”期间,记者注意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代表委员广泛关注。他们结合工作实践把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去年,我省启动实施“润心”行动,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省人大代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严瑾说:“学校要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据介绍,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队教师均受过专业培训,获得由南京市教育局认证的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健康教师资格。志愿服务教师在人员分布上尽量做到各年级和各学科覆盖,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学校自2008年起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访谈和咨询,积极创设心理节日,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今年省“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话题,提出了不少建议。省政协委员、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认为,“自《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之后,家事已经上升为国事,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她希望帮助家长树立“孩子的成长比成才更重要、健康比分数更重要”的观念,希望家长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也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家庭教育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开展抗挫折、抗压教育。”

  省人大代表、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教师万绘非常关注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她今年提交了4份建议都是围绕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在走访调研中万绘发现农村孩子们从“吃饱”到“吃好”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于是提出“要提高农村学生午餐补助标准”。“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饮食除了卫生、安全外,营养供应是否充分、全面、均衡,对学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万绘建议通过提高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学生进餐时间、空间,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等措施,保证学生吃上放心、安全、营养的午餐。

  “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省人大代表,今年,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杨凤辉提出了《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及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建议,她呼吁,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中心,以预防和控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为重点,以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抓手,立足学校,依托社区,向家庭延伸,借力多方资源,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为创新“激发动能”

  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既是其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202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亮眼成绩,令高等教育界代表委员倍感骄傲,省两会期间,他们也积极探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做法、新成效。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开展高校校地共建”。会上,省政协委员、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分享了该校开展校地合作的情况。去年10月底,该校就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大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建设微电子学院、高端纺织研究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创新平台,加速推进学校创新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求深度结合。他表示:“地方政府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投入,学校及时调整学科方向、学院设置,让专业精准对接产业,对于学校和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省政协委员、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尚洪波分享了近年来淮阴师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组建乡村数字治理博士服务团队,深度参与淮安市洪泽区第四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试点,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据了解,2023年9月,团队为洪泽区西顺河镇开发的“顺心办”乡村治理数字平台上线,实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有效覆盖,为洪泽区编制的农村改革试验方案先后两次入选国家农村改革试验项目,成果被全国推介。

  “产业急需高水平跨学科人才,但目前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还落后于产业需求。”省人大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钞秋玲建议,希望高校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作方向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多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计,依据科技、企业、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布局专业,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据悉,该校将进一步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以此培养、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职业院校教师如何强化专业素养和技能?对此,省人大代表、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方琴提出“推动高技能人才进入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议。“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行业发展动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则需要打通企业技术人才和学校的交流通道,让更多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到学校来兼职兼课、传授技术,共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

凝聚智慧话教育 共绘蓝图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2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琼 陈思洋

今年省“两会”期间,来自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教育谈心声、结合实际献良策——

凝聚智慧话教育 共绘蓝图谋发展

  ■本报记者 王琼 陈思洋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历来是最受关注的民生领域之一。今年省“两会”期间,哪些教育话题最“热”?教育界与会代表委员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哪些热气腾腾的“金点子”“好建议”?各地各校围绕2024年重点工作有怎样的规划?记者对此进行追踪采访。

  聚焦社会热点话题  为教育“把脉问诊”

  “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词。在今年省“两会”会场内外,围绕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从促进“双减”落地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从职业教育改革到终身教育发展……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的高频议题。

  “双减”实施近3年,话题热度不减。省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会副主委、苏州大学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经过调研发现,“双减”后,我省各地各校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减负提质取得明显成效,但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仍任重道远。“此次参会,我带来一份关于加快探索义务教育减负新路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特别是招生考试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选择空间,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以实际行动做好人才培养?“我认为教育要从小抓、抓源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和艺术审美。”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明霞给出了锡师附小的方案。她表示,该校在传承40年乐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会更加做好“科学+”,这个“+”可以是加法的“加”,可以是科学嘉年华的“嘉”,也可以是科学家的“家”。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众多与会代表委员为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支招。省人大代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提出,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职业本科学校建设进程,目前江苏仅有1所职业本科学校,这与职业教育强省的“高原”地位不符。他建议尽快启动相关工作,优化江苏地域本科教育资源布局,加强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协调联动发展,满足我省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老年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江苏的老年教育广受社会关注。对此,省政协委员、江苏开放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崔新有表示,“我们必须关注老年教育,通过加强老年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和适配度,为老年人学习提供更多选择,解决老年人遇到的‘数字鸿沟’等实际问题。”

  关爱学生身心健康  为成长“保驾护航”

  省“两会”期间,记者注意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代表委员广泛关注。他们结合工作实践把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去年,我省启动实施“润心”行动,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省人大代表、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严瑾说:“学校要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据介绍,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队教师均受过专业培训,获得由南京市教育局认证的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健康教师资格。志愿服务教师在人员分布上尽量做到各年级和各学科覆盖,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学校自2008年起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访谈和咨询,积极创设心理节日,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今年省“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话题,提出了不少建议。省政协委员、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认为,“自《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之后,家事已经上升为国事,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她希望帮助家长树立“孩子的成长比成才更重要、健康比分数更重要”的观念,希望家长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也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家庭教育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开展抗挫折、抗压教育。”

  省人大代表、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教师万绘非常关注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她今年提交了4份建议都是围绕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在走访调研中万绘发现农村孩子们从“吃饱”到“吃好”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于是提出“要提高农村学生午餐补助标准”。“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饮食除了卫生、安全外,营养供应是否充分、全面、均衡,对学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万绘建议通过提高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学生进餐时间、空间,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等措施,保证学生吃上放心、安全、营养的午餐。

  “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省人大代表,今年,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杨凤辉提出了《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及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建议,她呼吁,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中心,以预防和控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为重点,以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抓手,立足学校,依托社区,向家庭延伸,借力多方资源,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为创新“激发动能”

  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既是其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202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亮眼成绩,令高等教育界代表委员倍感骄傲,省两会期间,他们也积极探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做法、新成效。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开展高校校地共建”。会上,省政协委员、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分享了该校开展校地合作的情况。去年10月底,该校就与南通市政府签署“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大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建设微电子学院、高端纺织研究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创新平台,加速推进学校创新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求深度结合。他表示:“地方政府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投入,学校及时调整学科方向、学院设置,让专业精准对接产业,对于学校和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省政协委员、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尚洪波分享了近年来淮阴师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组建乡村数字治理博士服务团队,深度参与淮安市洪泽区第四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试点,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据了解,2023年9月,团队为洪泽区西顺河镇开发的“顺心办”乡村治理数字平台上线,实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有效覆盖,为洪泽区编制的农村改革试验方案先后两次入选国家农村改革试验项目,成果被全国推介。

  “产业急需高水平跨学科人才,但目前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还落后于产业需求。”省人大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钞秋玲建议,希望高校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作方向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多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计,依据科技、企业、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布局专业,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据悉,该校将进一步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以此培养、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职业院校教师如何强化专业素养和技能?对此,省人大代表、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方琴提出“推动高技能人才进入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议。“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行业发展动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则需要打通企业技术人才和学校的交流通道,让更多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到学校来兼职兼课、传授技术,共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