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往深里走 往实里走 往心里走

作者:李大林 汤文清 胡辉 刘尧 发布时间:2024-02-0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徐州以全域视野抓好关键环节,从完善工作机制、深挖课程资源和建强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往深里走 往实里走 往心里走

  ■本报记者 李大林 汤文清 通讯员 胡辉 刘尧

  “88万辆大小车辆,543万名支前群众,千万斤弹药和上亿斤粮食……淮海战役支前小路上最动人的场面,就是推着小车向前线运送弹药粮食的万千群众。”前不久,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徐州市民主实验学校五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下,重温那段会师淮海、决战中原的风云历史,感悟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深刻内涵。

  在徐州市第一中学,学生们调查走访、搜集资料,撰写淮海战役红色故事;江苏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组成“红磐青年”志愿宣讲团,走进全市中小学开展革命精神宣讲活动。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为徐州打下深深的红色烙印,也为全市大中小学串联起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

  “近年来,我市聚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环节,积极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丰富思政育人内涵,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师生们心里走。”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石启红说。

  机制建设往深里走:从“各管一段”到“相互融通”

  2023年12月8日,组织校地教学研讨和同课异构展示活动;12月12日至15日,开设校地网上同步课堂;12月21日,开展初中“大思政课”城乡一体化育人实践校际研讨;12月27日,举行专家报告会……从2017年到2023年,从每个月初到月末,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徐州市西苑中学开展的城乡合作已持续了近7年,也为初中“大思政课”城乡一体化育人实践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苑中学是徐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作为曾获得过“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的高质量学校,多年来,该校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2017年起,该校与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密切联系合作,在校地合作模式探寻、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城乡结伴发展的常态交流机制。

  “2022年4月,我校联合丰县教师发展中心成功申报了省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围绕初中阶段‘大思政课’城乡一体化育人进行深入实践和积极探索,着力破解制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教师队伍等突出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西苑中学党总支书记于欣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徐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西苑中学的校地合作模式只是其中一例。2020年9月,徐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开展“共享思政资源 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思政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全市构建一个有机的思政育人系统。此后,该市结合在徐高校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及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组建起全市中小学共同参与的4个思政教育联盟,围绕思政资源共享、思政教育交流、开展思政课题研究等深入推进一体化思政教育。

  “为确保工作落地见效,我们还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县级教育部门考核和中小学校党建考核,并建立了党建、论坛、网络、活动‘四大平台’,促进大中小学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贯通性,增强工作实效。”徐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艳告诉记者,从制定章程、签订协议,到逐步开放资源、互派教师,再到课程研究、联办活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步伐迈得稳健而坚实。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徐州市还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全市意识形态建设责任清单,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实施方案、徐州市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实施意见,不断细化一体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典型示范,先后选树徐州一中、邳州市八义集高中、徐州市民主路小学等一批示范基地,形成了30多个特色品牌。

  课程资源建设往实里走:从“小盆栽”变“大风景”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怎样抓好课程资源这个关键?如何在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既符合课程要求又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徐州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打磨贯通各学段的精品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和调研,我们发现各学段教师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时,都会提到徐工集团,但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又有不同。”中国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秀芝告诉记者,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江苏省牵头高校和徐州思政联盟的牵头高校之一,矿大教师团队在打磨展示课程“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的过程中,将徐工集团的创新探索融入课程教学,并指导不同学段的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做好整体设计。如在课程设计之外,小学阶段通过实地参观相关高校和企业,亲身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中学阶段通过参与研学活动,理解国家伟大成就的背后是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进而树立人生发展目标;大学生则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实践活动,领悟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价值旨归,明晰自己的使命担当。

  “在四大联盟的基础上,我市还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中心,中心定期开展研讨,各学段教师聚焦核心知识模块,打造贯通不同学段的一体化思政教育课程。”徐州市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宋梅介绍说,根据不同主题,教师们会创设从“故事”到“问题”、从“实践”到“学理”的分层进阶课程内容。当徐工集团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轮式起重机等内容出现在各学段课堂时,学生们都能切身体会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是徐州给出的第二个答案。2023年11月底,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徐州市教育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联合申报的“建设‘三三三’工程,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项目,被评为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项目以实践活动课程化为落脚点,以馆校融合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打造纪念馆、学校和线上三大课堂,针对青少年成长期的大中小学3个阶段,创新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3类课程,切实培育红色基因,培养红色接班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主任贾萍说。

  据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廷伟介绍,为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徐州立足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选树思政课实践基地,充分挖掘红色场馆育人功能,拓展思政教学场域,推动各场馆与大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子”活动,开展现场教学,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此外,该市还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在保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各学段特点丰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组织师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路线,深化道路自信;在清明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情景式思政课和同上一堂思政课等系列活动,进行沉浸式思政育人。在深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载体、拓展教学场域的过程中,逐步推动全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从点到面的贯通、由课到人的延伸、自内而外的互联。

  “通过提升学段贯通性、联动校内外资源,既凝聚起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合力,也有效共享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拓展了一体化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让思政教育由校园内的‘小盆栽’变成全社会的‘大风景’。”刘艳说。

  教师队伍建设往心里走:从“头雁引领”到“雁阵齐飞”

  定期组织思政示范课,常态化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与牵头联盟内的县区和中小学联合申报课题……“从队伍结构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培训体系较为完善,但部分乡村初中和小学还存在思政课教师的专职化、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印少云告诉记者,为发挥联盟牵头高校的师资优势,江苏师大从源头培养和在职培训两方面入手,积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为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组建思政教育四大联盟的基础上,徐州将在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成立了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委员会,以联盟和指委会为依托,以党建、论坛、网络、活动“四大平台”为载体,通过持续举办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擂台赛、中小学爱党爱国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表彰年度思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等“七大行动”,激发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的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抓好教师队伍这个关键,在近几年的新教师招聘过程中,徐州市教育局侧重指导县(市、区)和直属学校向思政学科倾斜,统筹解决好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在选优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同时,该市还以思政课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为主体力量,组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团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名师巡讲等活动,打造具有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思政课教师团队。

  宋梅既是徐州市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主任,也是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和江苏省小学道法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作为省、市思政教育先行者,在徐州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她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和名师教学观摩等,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在近3年的省、市中小学优质课评比中,她的工作室成员有6人先后获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等奖。她主持的工作室课题在丰县、贾汪等县(市、区)的30所学校推广应用,带动了466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发挥名师“头雁引领”,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为更好推动“雁阵齐飞”,徐州市还通过加强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以线上直播、线下交流等形式,聚焦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挖掘不易觉察的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学校育人等深层次问题,引导全社会关注参与思政育人、家校共育,营造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着力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一直在路上。”石启红表示,今后全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持续挖掘推出一批典型案例、评选一批思政金课、选树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打造一批实践基地等举措,不断提升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达到横向融汇各课程、各群体,纵向贯穿各学段的一体化推进效果,打响具有徐州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品牌。

责任编辑:陈路

往深里走 往实里走 往心里走
发布时间:2024-02-0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李大林 汤文清 胡辉 刘尧

近年来,徐州以全域视野抓好关键环节,从完善工作机制、深挖课程资源和建强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往深里走 往实里走 往心里走

  ■本报记者 李大林 汤文清 通讯员 胡辉 刘尧

  “88万辆大小车辆,543万名支前群众,千万斤弹药和上亿斤粮食……淮海战役支前小路上最动人的场面,就是推着小车向前线运送弹药粮食的万千群众。”前不久,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徐州市民主实验学校五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下,重温那段会师淮海、决战中原的风云历史,感悟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深刻内涵。

  在徐州市第一中学,学生们调查走访、搜集资料,撰写淮海战役红色故事;江苏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组成“红磐青年”志愿宣讲团,走进全市中小学开展革命精神宣讲活动。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为徐州打下深深的红色烙印,也为全市大中小学串联起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

  “近年来,我市聚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环节,积极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丰富思政育人内涵,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师生们心里走。”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石启红说。

  机制建设往深里走:从“各管一段”到“相互融通”

  2023年12月8日,组织校地教学研讨和同课异构展示活动;12月12日至15日,开设校地网上同步课堂;12月21日,开展初中“大思政课”城乡一体化育人实践校际研讨;12月27日,举行专家报告会……从2017年到2023年,从每个月初到月末,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徐州市西苑中学开展的城乡合作已持续了近7年,也为初中“大思政课”城乡一体化育人实践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苑中学是徐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作为曾获得过“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的高质量学校,多年来,该校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2017年起,该校与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密切联系合作,在校地合作模式探寻、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城乡结伴发展的常态交流机制。

  “2022年4月,我校联合丰县教师发展中心成功申报了省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围绕初中阶段‘大思政课’城乡一体化育人进行深入实践和积极探索,着力破解制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教师队伍等突出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西苑中学党总支书记于欣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徐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西苑中学的校地合作模式只是其中一例。2020年9月,徐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开展“共享思政资源 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思政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全市构建一个有机的思政育人系统。此后,该市结合在徐高校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及相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组建起全市中小学共同参与的4个思政教育联盟,围绕思政资源共享、思政教育交流、开展思政课题研究等深入推进一体化思政教育。

  “为确保工作落地见效,我们还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县级教育部门考核和中小学校党建考核,并建立了党建、论坛、网络、活动‘四大平台’,促进大中小学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贯通性,增强工作实效。”徐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艳告诉记者,从制定章程、签订协议,到逐步开放资源、互派教师,再到课程研究、联办活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步伐迈得稳健而坚实。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徐州市还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全市意识形态建设责任清单,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实施方案、徐州市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实施意见,不断细化一体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典型示范,先后选树徐州一中、邳州市八义集高中、徐州市民主路小学等一批示范基地,形成了30多个特色品牌。

  课程资源建设往实里走:从“小盆栽”变“大风景”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怎样抓好课程资源这个关键?如何在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既符合课程要求又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徐州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打磨贯通各学段的精品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和调研,我们发现各学段教师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时,都会提到徐工集团,但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又有不同。”中国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秀芝告诉记者,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江苏省牵头高校和徐州思政联盟的牵头高校之一,矿大教师团队在打磨展示课程“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的过程中,将徐工集团的创新探索融入课程教学,并指导不同学段的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做好整体设计。如在课程设计之外,小学阶段通过实地参观相关高校和企业,亲身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中学阶段通过参与研学活动,理解国家伟大成就的背后是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进而树立人生发展目标;大学生则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实践活动,领悟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价值旨归,明晰自己的使命担当。

  “在四大联盟的基础上,我市还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中心,中心定期开展研讨,各学段教师聚焦核心知识模块,打造贯通不同学段的一体化思政教育课程。”徐州市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宋梅介绍说,根据不同主题,教师们会创设从“故事”到“问题”、从“实践”到“学理”的分层进阶课程内容。当徐工集团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轮式起重机等内容出现在各学段课堂时,学生们都能切身体会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是徐州给出的第二个答案。2023年11月底,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徐州市教育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联合申报的“建设‘三三三’工程,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项目,被评为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项目以实践活动课程化为落脚点,以馆校融合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打造纪念馆、学校和线上三大课堂,针对青少年成长期的大中小学3个阶段,创新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3类课程,切实培育红色基因,培养红色接班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主任贾萍说。

  据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廷伟介绍,为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徐州立足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选树思政课实践基地,充分挖掘红色场馆育人功能,拓展思政教学场域,推动各场馆与大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子”活动,开展现场教学,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此外,该市还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在保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各学段特点丰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组织师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路线,深化道路自信;在清明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情景式思政课和同上一堂思政课等系列活动,进行沉浸式思政育人。在深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载体、拓展教学场域的过程中,逐步推动全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从点到面的贯通、由课到人的延伸、自内而外的互联。

  “通过提升学段贯通性、联动校内外资源,既凝聚起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合力,也有效共享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拓展了一体化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让思政教育由校园内的‘小盆栽’变成全社会的‘大风景’。”刘艳说。

  教师队伍建设往心里走:从“头雁引领”到“雁阵齐飞”

  定期组织思政示范课,常态化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与牵头联盟内的县区和中小学联合申报课题……“从队伍结构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培训体系较为完善,但部分乡村初中和小学还存在思政课教师的专职化、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印少云告诉记者,为发挥联盟牵头高校的师资优势,江苏师大从源头培养和在职培训两方面入手,积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为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组建思政教育四大联盟的基础上,徐州将在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成立了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委员会,以联盟和指委会为依托,以党建、论坛、网络、活动“四大平台”为载体,通过持续举办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擂台赛、中小学爱党爱国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表彰年度思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等“七大行动”,激发教师参与一体化建设的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抓好教师队伍这个关键,在近几年的新教师招聘过程中,徐州市教育局侧重指导县(市、区)和直属学校向思政学科倾斜,统筹解决好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在选优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同时,该市还以思政课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为主体力量,组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团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名师巡讲等活动,打造具有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思政课教师团队。

  宋梅既是徐州市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主任,也是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和江苏省小学道法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作为省、市思政教育先行者,在徐州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她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和名师教学观摩等,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在近3年的省、市中小学优质课评比中,她的工作室成员有6人先后获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等奖。她主持的工作室课题在丰县、贾汪等县(市、区)的30所学校推广应用,带动了466名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发挥名师“头雁引领”,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为更好推动“雁阵齐飞”,徐州市还通过加强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以线上直播、线下交流等形式,聚焦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挖掘不易觉察的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学校育人等深层次问题,引导全社会关注参与思政育人、家校共育,营造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着力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我们一直在路上。”石启红表示,今后全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持续挖掘推出一批典型案例、评选一批思政金课、选树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打造一批实践基地等举措,不断提升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达到横向融汇各课程、各群体,纵向贯穿各学段的一体化推进效果,打响具有徐州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品牌。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