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凝聚铸魂育人的思政力量

作者:任素梅 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4-03-1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5年来,江苏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凝聚铸魂育人的思政力量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阿妮尔

  2所高校马院进入全国重点马院行列;3位教师领衔主持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中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各1个;6位教师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20门思政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1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课程思政入选项目总数、课程总数均居全国第二……近年来,我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国家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铸魂育人,思政先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5年来,江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在各地各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位部署谋划,思政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建立健全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带头深入学校调研听课。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亲自动员部署,有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连续三年明确高校思政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省属高校党建考核指标体系和省委巡视及意识形态专项巡视重要内容。省委教育工委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统筹指导。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抓思政课,听课讲课形成常态。

  为统筹推进思政课工作,我省从制度机制上发力,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重大行动和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设计。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方案后,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形成江苏推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有力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实施。

  2020年11月,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苏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计划、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配置达标计划、思政课教学研究统筹推进计划、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履职尽责激励计划、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固本计划等“五大计划”。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优创先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行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走深走实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行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固本培优行动等“五大行动”。

  开好思政课同样是民办高校的“必答题”。2023年12月,我省印发《关于开展全省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行动的通知》,要求全国重点马院、省示范马院至少选择1所建设水平相对薄弱的民办高校马院或思政课教研部,围绕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充分发挥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标杆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整体水平,建强江苏马克思主义学院矩阵。

  与此同时,我省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支持高校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教学评价管理改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3年4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加大师资一体化建设力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

  2023年5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聚焦建强课堂教学主渠道、善用实践教学大平台、建好资源服务大窗口、建强师资队伍主力军、建立“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等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别,体现了江苏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

  如何抓好“大思政课”建设?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十个部门积极行动,充分发掘江苏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认定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96家,形成十大部门、百家基地联动育人的江苏“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着力打造一批“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切实推动不同学段学生走进场馆开展学习实践。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思政“金课” 

  今年2月27日,一场由江苏大学举办的“新春第一课”在田间地头热闹开讲。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和3位镇江“90后”新农人代表的带领下,大中小学生们奔赴希望的田野,学做新时代的“新农人”。江苏大学成立由大中小学生共同组成的“新禾”先锋队,打造“农”字品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课堂,引导青少年厚植知农爱农为农的情怀意识,鼓励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八个方面相统一。

  江苏践行“八个相统一”,创新思政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全省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思政课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省教育厅在全省设立5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培养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持续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遴选一批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发一批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打造一批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思政主题教育实践品牌活动,开创大中小学思政工作新局面。

  课堂上,一名大学生、一名中学生和一名小学生组成一个“三人组”,他们一边戴着VR头盔体验VR资源、一边聆听教师的详细讲解。这是东南大学开展的“大中小学生共同话‘五四’”主题思政课教学一景。该校建成包括“党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文旅”等8个VR资源版块,并投入思政课教学中,为校内外近千名师生提供了全程VR体验教学。

  作为课程育人新模式,“大思政课”是系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我省善用“大思政课”,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打造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切实推进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全省各校筑牢学校思政课“主阵地”,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强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开设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推出系列名家课堂,示范引领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一批思政“金课”。

  河海大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五大工程”,加强统筹设计,注重分类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专题培训,开展成效评价,着力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体系。在教学中设置“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河海人”等研讨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该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

  为让课堂主渠道“活起来”,我省各大中小学校充分发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

  常州大学依托“十红”育人格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成立了“红色基因传承社”,组织学生赴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培训,并在学校各个学院进行宣讲,让博物馆、纪念馆内的大量红色资源成为引导大学生筑根立魂的最鲜活教材。江苏科技大学充分挖掘专业课特别是“船舶、海洋、蚕桑”三大特色中的思政元素,推出一系列创新课程,推进行业特色思政课案例建设,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把“大思政”育人特色转化为新文科价值底色。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江苏在创新思政课的“青年化阐释”“青年化表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成果丰富、人才集聚。

  “青年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到哪里去。青年的诉求,他的痛点,他聚焦的热点、难点是什么,我们得知道,通过这样的互动,让我们和青年在互相陪伴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徐川说。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带领团队打造了高校思政文化育人品牌《宝哥说》,聚焦学生们的兴趣点,用年轻人的思维去“破题”,先后走进了全国110余所高校、30余所中小学以及100多个村镇开展公益宣讲。其“接地气”“正能量”的课堂呈现,有效地拉近了青年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

  严把教师三关,建好成长通道

  “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药学行业特色,让药学人物、行情、案例进入课堂,更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亚萍说。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王亚萍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组特等奖。2月28日,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生基2班学生迎来新学期首节思政课,王亚萍生动的讲述让大家全身心投入课堂,舍不得下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什么王亚萍的思政课有如此“魔力”?这与我省始终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我省按中央要求,配齐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将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省属高校年度考核指标,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国家—省级—校级”培训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师展示交流平台。

  2018年,我省启动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给予青年教师成长“关键路径”,发挥领航示范作用,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5年多来,“领航·扬帆”计划已为全省高校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

  “领航·扬帆”计划首批培养人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畏带领团队开设的“理解中国”课程被称为南航大“最难抢到”的选修课。何畏带领教学团队每周进行10小时以上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试讲、团队共同打磨复盘,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促进、团队个人同发展的氛围。

  5年多来,培养人选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育教学,厚植思政课理论底蕴,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

  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评价优秀是“领航·扬帆”计划选拔培养人选的重要标准。培养期内,培养人选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有创新探索,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省教育厅为“领航·扬帆”计划的每名培养人选配备在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导师,对培养人选在课程教学、学术研究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这批年轻人有潜质、有冲劲,他们成长起来,未来就能让更多人认同党的思想理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说,他一直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领航·扬帆”计划有个微信群,每当培养人选取得重大成果或者所在高校举办学术讲座时,群里就热闹起来。与此并行的,是省教育厅定期举办“领航·扬帆”计划学术研讨会。“可以说,全省各个高校最优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组了队。”“领航·扬帆”计划第二批培养人选、南京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明说。

  一批批入选的培养对象在自身迅速成长的同时,也成为全省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金种子”,为建设江苏高水平思政课教师方阵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省教育厅拨付专项经费100万元,分课程开展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名师讲解、“领航·扬帆”计划人选现场展示等,帮助思政课教师吃准吃透教材精神,千余名教师参加备课。在2023年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江苏教师获特等奖6个、一等奖9个,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

  此外,全省各地在积极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时,也在推进思政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上加大力度,助力各学段思政教师共同成长,加强思政育人连续性,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在苏州,苏州大学联合该市各相关学校,牵头组建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苏州研究院,针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加强研究和协作。在徐州,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成立的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中心定期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与集体备课,组织全市近200万大中小学生先后4次同上一堂线上思政大课。

  聚焦育人实效,见证“拔节孕穗”

  “我想继续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像老师一样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树立远大理想,让强国梦想一步步成真。”……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在全省各地各校各学段铺开,让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昂扬激荡的爱国情怀植根心中、付诸行动。

  “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江苏何为’这一时代课题,我们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走深走实、取得成效,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子敏这样说。

  作为南通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如东县掘港小学组织学生以“行走”的方式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强国人物“微寻访”、平凡岗位“微体验”、江海公益“微服务”、五彩如东“微考察”、非遗项目“微传承”等实践,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在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让“实效办思政”成为现实。“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在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与少先队员们交流成长经历。这样的交流机会得益于南理工长期加强与中小学各学段的对接与协同,通过大师领航砺学、学科浸润促学、社团共建助学等方式加强校际联动,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在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已深深浸润到思政课堂和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2021年,省教育厅聚焦“学习有我、实践有我、创新有我、奉献有我”,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大学生主题实践,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各校学子在学习中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做到“知行合一”。2023年9月,省教育厅在南京大学开设全省高校“开学第一课”,邀请高校党委书记、中科院院士、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师德师风模范人物、支边学生和获奖学生代表共上一堂思政大课,网络平台浏览量超670万人次。

  2023年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创思政话剧《一江清水向北送》在该校首演。该剧创作灵感来源于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成员赴江都水利枢纽调研实践的经历感悟。“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真正让红色理论活学活用。”扬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张左伟说。春学期开始,全国一流本科课程“红色理论宣讲课”由扬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领衔开讲,学生可以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教学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心入脑。

  依托马院,融合特色;依托校园,走向社会。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铸魂育人的成果也不断显现。

  在南京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德艺双馨”,推进思政课领军教师与专业名师携手共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目前,该校马院与美术学院、舞蹈学院共建的“琢思塑魂”“舞韵臻善”工作室已正式揭牌运行,依托工作室成功开发出的《艺术中的四史》《江苏红色地图》已完成电子出版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持续加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淮海战役纪念馆、邳州王杰纪念馆、贾汪区马庄村等教育资源,抓好日常思政教育活动,连续7年发起9所驻苏部属高校“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达到5万余人次。

  “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表示。江苏将持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持续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始终思考和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办好思政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全省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陈路

凝聚铸魂育人的思政力量
发布时间:2024-03-1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任素梅 阿妮尔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5年来,江苏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凝聚铸魂育人的思政力量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阿妮尔

  2所高校马院进入全国重点马院行列;3位教师领衔主持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中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各1个;6位教师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20门思政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1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课程思政入选项目总数、课程总数均居全国第二……近年来,我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国家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铸魂育人,思政先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5年来,江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在各地各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位部署谋划,思政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建立健全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带头深入学校调研听课。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亲自动员部署,有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连续三年明确高校思政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省属高校党建考核指标体系和省委巡视及意识形态专项巡视重要内容。省委教育工委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统筹指导。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抓思政课,听课讲课形成常态。

  为统筹推进思政课工作,我省从制度机制上发力,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重大行动和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设计。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方案后,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形成江苏推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有力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实施。

  2020年11月,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苏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计划、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配置达标计划、思政课教学研究统筹推进计划、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履职尽责激励计划、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固本计划等“五大计划”。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优创先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行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走深走实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行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固本培优行动等“五大行动”。

  开好思政课同样是民办高校的“必答题”。2023年12月,我省印发《关于开展全省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行动的通知》,要求全国重点马院、省示范马院至少选择1所建设水平相对薄弱的民办高校马院或思政课教研部,围绕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充分发挥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标杆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整体水平,建强江苏马克思主义学院矩阵。

  与此同时,我省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支持高校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教学评价管理改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3年4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加大师资一体化建设力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

  2023年5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聚焦建强课堂教学主渠道、善用实践教学大平台、建好资源服务大窗口、建强师资队伍主力军、建立“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等五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别,体现了江苏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

  如何抓好“大思政课”建设?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十个部门积极行动,充分发掘江苏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认定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96家,形成十大部门、百家基地联动育人的江苏“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着力打造一批“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切实推动不同学段学生走进场馆开展学习实践。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思政“金课” 

  今年2月27日,一场由江苏大学举办的“新春第一课”在田间地头热闹开讲。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和3位镇江“90后”新农人代表的带领下,大中小学生们奔赴希望的田野,学做新时代的“新农人”。江苏大学成立由大中小学生共同组成的“新禾”先锋队,打造“农”字品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课堂,引导青少年厚植知农爱农为农的情怀意识,鼓励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八个方面相统一。

  江苏践行“八个相统一”,创新思政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全省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思政课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省教育厅在全省设立5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培养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持续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遴选一批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发一批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打造一批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思政主题教育实践品牌活动,开创大中小学思政工作新局面。

  课堂上,一名大学生、一名中学生和一名小学生组成一个“三人组”,他们一边戴着VR头盔体验VR资源、一边聆听教师的详细讲解。这是东南大学开展的“大中小学生共同话‘五四’”主题思政课教学一景。该校建成包括“党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文旅”等8个VR资源版块,并投入思政课教学中,为校内外近千名师生提供了全程VR体验教学。

  作为课程育人新模式,“大思政课”是系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我省善用“大思政课”,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打造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切实推进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全省各校筑牢学校思政课“主阵地”,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强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开设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推出系列名家课堂,示范引领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一批思政“金课”。

  河海大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五大工程”,加强统筹设计,注重分类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专题培训,开展成效评价,着力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体系。在教学中设置“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河海人”等研讨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该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

  为让课堂主渠道“活起来”,我省各大中小学校充分发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

  常州大学依托“十红”育人格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成立了“红色基因传承社”,组织学生赴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培训,并在学校各个学院进行宣讲,让博物馆、纪念馆内的大量红色资源成为引导大学生筑根立魂的最鲜活教材。江苏科技大学充分挖掘专业课特别是“船舶、海洋、蚕桑”三大特色中的思政元素,推出一系列创新课程,推进行业特色思政课案例建设,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把“大思政”育人特色转化为新文科价值底色。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江苏在创新思政课的“青年化阐释”“青年化表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成果丰富、人才集聚。

  “青年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到哪里去。青年的诉求,他的痛点,他聚焦的热点、难点是什么,我们得知道,通过这样的互动,让我们和青年在互相陪伴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徐川说。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带领团队打造了高校思政文化育人品牌《宝哥说》,聚焦学生们的兴趣点,用年轻人的思维去“破题”,先后走进了全国110余所高校、30余所中小学以及100多个村镇开展公益宣讲。其“接地气”“正能量”的课堂呈现,有效地拉近了青年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

  严把教师三关,建好成长通道

  “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药学行业特色,让药学人物、行情、案例进入课堂,更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亚萍说。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王亚萍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组特等奖。2月28日,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生基2班学生迎来新学期首节思政课,王亚萍生动的讲述让大家全身心投入课堂,舍不得下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什么王亚萍的思政课有如此“魔力”?这与我省始终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我省按中央要求,配齐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将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省属高校年度考核指标,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国家—省级—校级”培训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师展示交流平台。

  2018年,我省启动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给予青年教师成长“关键路径”,发挥领航示范作用,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5年多来,“领航·扬帆”计划已为全省高校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

  “领航·扬帆”计划首批培养人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畏带领团队开设的“理解中国”课程被称为南航大“最难抢到”的选修课。何畏带领教学团队每周进行10小时以上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试讲、团队共同打磨复盘,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促进、团队个人同发展的氛围。

  5年多来,培养人选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育教学,厚植思政课理论底蕴,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

  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评价优秀是“领航·扬帆”计划选拔培养人选的重要标准。培养期内,培养人选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有创新探索,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省教育厅为“领航·扬帆”计划的每名培养人选配备在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导师,对培养人选在课程教学、学术研究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这批年轻人有潜质、有冲劲,他们成长起来,未来就能让更多人认同党的思想理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说,他一直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领航·扬帆”计划有个微信群,每当培养人选取得重大成果或者所在高校举办学术讲座时,群里就热闹起来。与此并行的,是省教育厅定期举办“领航·扬帆”计划学术研讨会。“可以说,全省各个高校最优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组了队。”“领航·扬帆”计划第二批培养人选、南京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明说。

  一批批入选的培养对象在自身迅速成长的同时,也成为全省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金种子”,为建设江苏高水平思政课教师方阵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省教育厅拨付专项经费100万元,分课程开展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名师讲解、“领航·扬帆”计划人选现场展示等,帮助思政课教师吃准吃透教材精神,千余名教师参加备课。在2023年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江苏教师获特等奖6个、一等奖9个,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

  此外,全省各地在积极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时,也在推进思政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上加大力度,助力各学段思政教师共同成长,加强思政育人连续性,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在苏州,苏州大学联合该市各相关学校,牵头组建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苏州研究院,针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加强研究和协作。在徐州,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成立的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中心定期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与集体备课,组织全市近200万大中小学生先后4次同上一堂线上思政大课。

  聚焦育人实效,见证“拔节孕穗”

  “我想继续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像老师一样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树立远大理想,让强国梦想一步步成真。”……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在全省各地各校各学段铺开,让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昂扬激荡的爱国情怀植根心中、付诸行动。

  “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江苏何为’这一时代课题,我们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走深走实、取得成效,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子敏这样说。

  作为南通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如东县掘港小学组织学生以“行走”的方式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强国人物“微寻访”、平凡岗位“微体验”、江海公益“微服务”、五彩如东“微考察”、非遗项目“微传承”等实践,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在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让“实效办思政”成为现实。“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在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与少先队员们交流成长经历。这样的交流机会得益于南理工长期加强与中小学各学段的对接与协同,通过大师领航砺学、学科浸润促学、社团共建助学等方式加强校际联动,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在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已深深浸润到思政课堂和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2021年,省教育厅聚焦“学习有我、实践有我、创新有我、奉献有我”,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大学生主题实践,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各校学子在学习中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做到“知行合一”。2023年9月,省教育厅在南京大学开设全省高校“开学第一课”,邀请高校党委书记、中科院院士、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师德师风模范人物、支边学生和获奖学生代表共上一堂思政大课,网络平台浏览量超670万人次。

  2023年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创思政话剧《一江清水向北送》在该校首演。该剧创作灵感来源于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成员赴江都水利枢纽调研实践的经历感悟。“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真正让红色理论活学活用。”扬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三学生张左伟说。春学期开始,全国一流本科课程“红色理论宣讲课”由扬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领衔开讲,学生可以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教学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心入脑。

  依托马院,融合特色;依托校园,走向社会。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铸魂育人的成果也不断显现。

  在南京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德艺双馨”,推进思政课领军教师与专业名师携手共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目前,该校马院与美术学院、舞蹈学院共建的“琢思塑魂”“舞韵臻善”工作室已正式揭牌运行,依托工作室成功开发出的《艺术中的四史》《江苏红色地图》已完成电子出版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持续加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淮海战役纪念馆、邳州王杰纪念馆、贾汪区马庄村等教育资源,抓好日常思政教育活动,连续7年发起9所驻苏部属高校“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达到5万余人次。

  “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表示。江苏将持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持续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始终思考和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办好思政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全省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