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时时话思政,处处是课堂

作者: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我省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政育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时时话思政,处处是课堂

  ■本报记者 阿妮尔

  “放心吧,先烈!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管是惊涛骇浪还是羊肠九曲,不管是狂风骤雨还是悬崖峭壁,我们都将披荆斩棘、坚定不移。”清明时节,嘹亮的朗诵声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回响。在“传承英烈精神,立志报效祖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行动”主题活动中,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学生代表齐诵《又是一年清明时——致先烈》,追忆为保护中国人民而牺牲的英雄先烈。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中小学阶段思政教育持续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育人成果。不久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等65所学校获评全省2023年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各校注重结合办学实际发掘思政教育特色,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定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薪火相传,培根铸魂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南通海安市城中心,珍藏数百件革命文物史料,是苏中战役和粟裕研究的重要基地。这里活跃着一群来自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不久前,小讲解员们受邀参加“红色馆群里的思政课”活动,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地讲述先辈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得到了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每学期,该校都组织学生到海安本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

  江苏红色资源丰富多样,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各地各校将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充分结合,向青少年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的红色故事,引导孩子们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厚植报国理想。

  与此并行的是学校对校史、地方史的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的魅力流淌在教育教学的脉络之中,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思政教育焕发别样的生机。

  始创于1914年的常州市荆川小学,校名来源于当地抗倭名将唐荆川。学校传承百年积淀,以“崇文尚武,自觉担当”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结合学校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荆川小学以“报国”为主题,在学校附近的荆川公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1年底,作为牵头校,荆川小学还与其他7所学校共同组建钟楼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扎实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改革创新。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是苏州大学的校训,以此为引,“养正”成为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的文化核心。“三月春风暖人心 雷锋精神伴我行”“童心向党迎冬奥 强身健体筑未来”“‘育’见劳动之美 点亮成长底色”……该校学生在研学活动中涵养正气,学会自由思考、自在表达、自信表现。

  立足课堂,提升质效

  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七律·长征》《十六年前的回忆》,音乐课上学习歌曲《高举队旗跟党走》,美术课分小组完成“童心向党”手抄报,班队会上围绕“我理解的红船精神”进行演讲……这是徐州市太行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全体参与的学科融通思政教育模式。通过主题学习,联系多门学科,思政课教学自然入脑入心。

  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近年来,我省各地各校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思政课、带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教材,为思政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思政课建设情况成为考核评价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江苏省盱眙中学,思政教育是大家一起做的事——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等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党办、团委、各级部、各学科组联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推进落到实处。

  2023年4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等重点任务,全省中小学思政育人工作与高校的联系日益紧密。

  设计对话课堂的评价量表,通过数据分析测评思政教学实效,这是近期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提升思政课堂质量的举措。

  “充分关注课堂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通过实证性的数据以及课堂生成实效,可以实现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测。”校长潘娜介绍说,近年来,学校思政育人成效显著,每年获“五好东吴娃”的学生比例达76%。

  如盐入水,融于日常

  “让我们一起寻找闪耀着春日光芒的美好事物吧!”春日里,仪征市刘集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寻春”之旅——制作清甜的梨水,了解春日养肝护脾的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抄写与惊蛰、清明等春日节气相关的诗句,畅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炒一锅黄豆,体会“祛除虫害”的民间习俗……该校以节气为主题制订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学科和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思政育人应在所有师生教与学的日常中都得到体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我们在班里一起做了大扫除,家里也要定期大扫除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今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的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绿色健康,全家都被带动了。

  “这次研学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珍惜春天的每一刻,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情。”无锡市五爱小学四年级学生高若凯由衷地说。该校在无锡市美术馆“春绘锡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典藏系列展览”中开启“小长征研学团行走无锡”主题研学活动,孩子们被一幅幅画作深深吸引,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艺术家们蕴藏在画作中的深情厚意,不知不觉深化了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2023年5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各校“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未来,全省中小学将持续建强课堂教学主渠道,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推出优质教学资源,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陈路

时时话思政,处处是课堂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阿妮尔

我省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政育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时时话思政,处处是课堂

  ■本报记者 阿妮尔

  “放心吧,先烈!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管是惊涛骇浪还是羊肠九曲,不管是狂风骤雨还是悬崖峭壁,我们都将披荆斩棘、坚定不移。”清明时节,嘹亮的朗诵声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回响。在“传承英烈精神,立志报效祖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行动”主题活动中,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学生代表齐诵《又是一年清明时——致先烈》,追忆为保护中国人民而牺牲的英雄先烈。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中小学阶段思政教育持续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育人成果。不久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等65所学校获评全省2023年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各校注重结合办学实际发掘思政教育特色,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定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薪火相传,培根铸魂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南通海安市城中心,珍藏数百件革命文物史料,是苏中战役和粟裕研究的重要基地。这里活跃着一群来自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不久前,小讲解员们受邀参加“红色馆群里的思政课”活动,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地讲述先辈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得到了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每学期,该校都组织学生到海安本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

  江苏红色资源丰富多样,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各地各校将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充分结合,向青少年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的红色故事,引导孩子们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厚植报国理想。

  与此并行的是学校对校史、地方史的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的魅力流淌在教育教学的脉络之中,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思政教育焕发别样的生机。

  始创于1914年的常州市荆川小学,校名来源于当地抗倭名将唐荆川。学校传承百年积淀,以“崇文尚武,自觉担当”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结合学校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荆川小学以“报国”为主题,在学校附近的荆川公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1年底,作为牵头校,荆川小学还与其他7所学校共同组建钟楼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扎实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改革创新。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是苏州大学的校训,以此为引,“养正”成为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的文化核心。“三月春风暖人心 雷锋精神伴我行”“童心向党迎冬奥 强身健体筑未来”“‘育’见劳动之美 点亮成长底色”……该校学生在研学活动中涵养正气,学会自由思考、自在表达、自信表现。

  立足课堂,提升质效

  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七律·长征》《十六年前的回忆》,音乐课上学习歌曲《高举队旗跟党走》,美术课分小组完成“童心向党”手抄报,班队会上围绕“我理解的红船精神”进行演讲……这是徐州市太行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全体参与的学科融通思政教育模式。通过主题学习,联系多门学科,思政课教学自然入脑入心。

  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近年来,我省各地各校在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思政课、带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教材,为思政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思政课建设情况成为考核评价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江苏省盱眙中学,思政教育是大家一起做的事——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等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党办、团委、各级部、各学科组联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推进落到实处。

  2023年4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等重点任务,全省中小学思政育人工作与高校的联系日益紧密。

  设计对话课堂的评价量表,通过数据分析测评思政教学实效,这是近期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提升思政课堂质量的举措。

  “充分关注课堂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通过实证性的数据以及课堂生成实效,可以实现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测。”校长潘娜介绍说,近年来,学校思政育人成效显著,每年获“五好东吴娃”的学生比例达76%。

  如盐入水,融于日常

  “让我们一起寻找闪耀着春日光芒的美好事物吧!”春日里,仪征市刘集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寻春”之旅——制作清甜的梨水,了解春日养肝护脾的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抄写与惊蛰、清明等春日节气相关的诗句,畅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炒一锅黄豆,体会“祛除虫害”的民间习俗……该校以节气为主题制订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学科和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思政育人应在所有师生教与学的日常中都得到体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我们在班里一起做了大扫除,家里也要定期大扫除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今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的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绿色健康,全家都被带动了。

  “这次研学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珍惜春天的每一刻,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情。”无锡市五爱小学四年级学生高若凯由衷地说。该校在无锡市美术馆“春绘锡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典藏系列展览”中开启“小长征研学团行走无锡”主题研学活动,孩子们被一幅幅画作深深吸引,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艺术家们蕴藏在画作中的深情厚意,不知不觉深化了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2023年5月,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各校“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未来,全省中小学将持续建强课堂教学主渠道,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推出优质教学资源,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陈路